【精品】三精考点之高中地理必修3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1 影响区域差异的因素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8131862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三精考点之高中地理必修3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1 影响区域差异的因素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品】三精考点之高中地理必修3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1 影响区域差异的因素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品】三精考点之高中地理必修3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1 影响区域差异的因素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品】三精考点之高中地理必修3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1 影响区域差异的因素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品】三精考点之高中地理必修3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1 影响区域差异的因素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三精考点之高中地理必修3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1 影响区域差异的因素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三精考点之高中地理必修3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1 影响区域差异的因素 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辅导资料三精考点系列之最困难考点系列 地理必修3考点1 影响区域差异的因素影响区域差异的因素1自然环境差异因素分析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等方面,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自然环境要素 差异形成的原因 气候 纬度位置和地势高低的差异,造成了温度的不同;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的差异,造成了降水的不同;寒暖流的流经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地貌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内力作用和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 水文 气候、地形、植被等 土壤 气候、植被、人类生产活动等的差异 2人类活动差异因素分析人类活动差异主要表现在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等几个方面,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具体分析如

2、下:人类活动方式 差异形成的原因 农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条件 工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 人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 城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 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 如何分析区域差异分析区域差异要从分析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异入手,同时注意分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的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

3、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3)河流水文差异的形成(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人类活动差异成因具体表现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开放程度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

4、异交通地形、位置、经济、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线网密度、通达度等差异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分析区域间的不同发展方向和状况。下图为甲、乙两岛略图,其中甲岛地势低平。完成下列要求。(1)按东、西半球划分,甲岛位于_半球,甲岛周围的水域属于_洋,乙岛周围的水域属于_洋。(2)两岛相比,实际面积较大的是岛。当乙岛的区时为6月9日6时,甲岛所在时区的区时为6月_日_时。当我国处于隆冬季节,甲岛盛行风向为风。(3)乙岛主要是由(内或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以为主,地势特点是。(4)甲、乙两岛中公路密度较低的是 岛,导致该岛公路密度较低的主要自然因素是。(5)判断甲岛最大城镇所在地,并在图上把

5、该城镇的符号圈出来;说明判断的理由。【答案】(1)西太平印度 (2)乙815东南 (3)内山地(丘陵)中间高,四周低(高差大,坡度陡) (4)乙地形(5)甲岛西侧中部交通线交点处为该岛最大城镇。(图略) 理由:位于环岛公路与横穿岛屿公路交点(交通枢扭);附近有机场;地处海滨。读下图,完成13题。1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合理的是()A“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对该地区地形地势的最佳写照B该地区的降水集中在冬半年C该地区的植被以热带季雨林为主D该地区气温季节变化显著,冬暖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较大2下列自然资源中,不属于该地区优势资源的是()A风能 B水能C地热能 D有色金属3造成

6、PQ一线东南侧与西北侧人口密度不同的自然因素主要是()A地形 B气候C水文 D矿产资源【答案】1.B2.A3.A每道试题4分,共20分下图为内蒙古高原和云贵高原的甲、乙两地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1与乙地相比,甲地()A森林覆盖率高 B年降水量多C冬季气温高 D地势起伏小2甲、乙两地农业地域类型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 B水文C气候 D土壤【答案】1.D2.C读我国地理自然分区局部图,完成3-4题。3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中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且气温年较差大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4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风沙、盐碱、旱涝

7、 B乙洪涝、风沙、低温C丙积温低,生长期短 D丁水源不足、风沙危害【答案】3D4B【解析】3.太阳辐射总量与日照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天气状况;气温年较差大的地区,其气候的大陆性强。4.甲区域为东部季风区的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风沙、盐碱、旱涝等;乙区域为东部季风区的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旱涝灾害;丙区域是青藏高寒区,热量不足是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丁区域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源不足,风沙危害制约该区域农业的发展。5.下图示意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青藏高原的自然特征是高寒,分析其“寒”的原因。 (2)简述南、北方地区中从到到所在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形成基础。 (3)比较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主要差异。 【答案】(1)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海拔高(平均4000米以上),气温较低;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差(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夜间气温降低,气候寒冷。 (2)由到到的变化体现出的是由低纬向高纬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形成基础是热量。 (3)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西北以高原为主;北方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西北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北方河流流量较大,西北河流流量较小;北方自然带以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为主,西北以温带草原带和荒漠带为主。 【解析】 _精品地理教学资料精品地理学习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