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13178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万户小学三(2 ) 肖华英一、 制度促进行为老师反复强调不要乱扔纸屑、不要随地吐痰,要讲卫生爱清洁,要保护环境的卫生。可是,仍然有一些学生就是改不了。这是由于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尤其是对刚进学校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什么叫卫生,根本就不懂。为此,作为学校或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耐心的教育和培养。学校要制定出卫生清洁制度、学生个人卫生制度和每天晨检制度来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这些制度,学校一定要严格执行,以制度促进学生行为的养成。二、教师要在学生中起表率作用教师为人师表,教师的形象及言谈举止都直接影响到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如

2、学生个人卫生里有一条:“勤洗手、剪手甲”在这方面,平时不但要求学生做好,教师自己首先做到勤洗手、剪指甲。小学生年龄小,正在学习阶段,什么东西都会向大人学,如果他们的班主任是个讲卫生、爱清洁、勤洗手、勤剪指甲的老师,那么,他的学生们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在个人卫生方面一定会做得很好。三、培养学生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良好习惯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比较长,双手接触到很多的东西,双手和指甲或多或少占上尘土或不干净的东西。如果学生玩耍了以后不洗手就拿食物吃,这时就容易把细菌和寄生虫卵连同食物一起吃到肚子里去了。所以,小学生经常出现肚子痛,原因就是吃了受污染的东西引起肠胃炎或蛔虫病。根据一些学校抽检结果表明,我国小学

3、尤其是农村小学学生蛔虫病的患病率达百分之十几以上。为此,教育学生讲卫生爱清洁、勤洗手、剪指甲十分重要。我们通过晨检及经常性的卫生宣传教育,强化了学生的卫生观念和卫生意识,逐步培养学生自觉养成习惯,现在绝大多数的学生己经养成了讲卫生爱清洁,勤洗手,剪指甲的良好习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出行习惯万户小学三(2 ) 肖华英和谐社会,安全至上,深入实践学习科学发展观。万户小学邀请了区交警中队警官一行到我校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专题讲座。向同学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活动中,聂警官作了题为文明小学生,文明出行的专题讲座。警官针对当前芙蓉小学学生面临道路安全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区活生生的案例分析,深入浅

4、出地剖析了交通安全带来的巨大危害,在座学生受益匪浅。并就目前学校少数学生不规范走路、骑车、乘车行为作了严格的要求。精彩、精辟、深刻、生动的道路安全知识讲座,赢得了学生的阵阵掌声,师生认真聆听了讲座,明确了步行、骑车、乘公交车应遵守的交通规则及注意事项。听完讲座,学生们纷纷表示要真正做到依法行路、按规乘车。一定将今天所学的交通知识牢记心间。通过此次道路安全知识讲座,大大提高了万户小学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让我校养成教育和安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道路安全法律知识的掌握,增强了同学们的道路安全法制观念,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出行习惯。如何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万户小学三(

5、2 ) 肖华英著名的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孩子的习惯一旦形成,用不着借助记忆就能很容易、很自然地发挥作用。”美国教育家艾德勒说过:“教育的意义不是旨在形成任何各种各样的习惯,而仅仅在于形成良好的习惯。”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其文明礼貌的习惯。作为妈妈,应如何着手这一工作呢?最主要的内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妈妈要帮助孩子确立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文明礼貌习惯看起来是一种外在行为表现,实际上它与人的内心修养,特别是与人是否具有自尊与尊重他人的意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不容受到侮辱和歧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争取获得别人的好评。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欲自尊须

6、先尊重别人,遵守社会上的各种秩序,注意文明礼貌。第二、妈妈要善于把握教育时机。要随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在关键时机进行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孩子做出某种文明礼貌的行为时,妈妈要及时对孩子的行为给予鼓励和赞赏;当孩子做出不文名行为时,则要及时加以批评和指正。在此妈妈一定要注意教育孩子的环境,在孩子就有关事宜提问的时候或在孩子自己关系十分融洽时进行教育,效果更佳。第三、妈妈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一个总的原则是,以正面诱导为主,批评教育为辅。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在日常行为习惯方面的表现尤其如此,因此妈妈要做到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此外,还应与学校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保持一致

7、,力争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第四、妈妈要帮助孩子掌握必要的文明礼貌常识。这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语言和行为。文明礼貌语言的要求是不说粗俗的话,日常礼貌用语包括“您好”、“早上好”、“见到您非常高兴”、“没关系”、“欢迎观临”、“晚安”、“再见”、“欢迎再来”、“对不起”、“谢谢”、“请”,等等。文明礼貌行为包括孩子的交往行为和环境行为两种。交往行为包括见面过分手时打招呼、握手。与人交谈时眼神、体态和表情要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文明礼貌的环境行为要求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比如爱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仍纸屑果皮,不乱扔垃圾;穿着朴实、大方、整洁,头发要保持干净整齐;不打架、不骂人;待人态度热情和

8、蔼;遵守交通规则;乘车时主动购票,给老、幼、病、残、孕妇及师长让路、让座,不争抢座位;购物时按顺序;爱护公共设施、文物古迹;观看演出和比赛时,不起哄骚扰,做文明观众,等等。为了孩子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尊重和肯定,妈妈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习惯,让孩子能在文明有序的社会上立足。 如何培养良好的爱护公物习惯。 万户小学三(2 ) 肖华英现在我们都在说建立和谐校园,那么和谐的校园应该处处彰显“真、善、美”,和谐的教育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去打造,培养小学生从小养成爱护公物的好习惯,也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责任。首先,要让孩子具有爱护公物的观念,让孩子明确公共财物是大家的,而不是个人的,不能独自占有,也不能随意

9、损坏。我们可以在公共场合粘贴这样的标语:“请把看完的书归位。”“爱护公物,人人有责”“爱护公物就是爱护我们美丽的家”的标语可以提醒孩子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孩子形成了爱护公物的观念后,还要注意进行不间断的随机教育。孩子因为年龄小的缘故,常常在行为上有反复,如果发生了不爱惜公物的行为,别忽视、放任,要耐心地、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一次也不放过。对孩子爱护公物的教育很可能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成功的,尤其是对于意志力不强的孩子,持续、耐心地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还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对孩子爱惜公物的行为要及时表扬,使其感到爱护公物的责任感、成就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注意以爱育爱,从“行要有范”,身教重于言传。我们有时会抱怨某某孩子对班级事物太漠然,行为习惯不理想。我想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孩子对事物的处理方法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正确的示范,那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从一开始就亲自为每一个孩子示范过如何整理教室,如何打扫教室呢?也许没有。其实这样的示范,一起到身教作用,另外还起到指导处理方法的作用,有了教师的不断示范,孩子们不但会逐渐形成一颗爱护公物的心,而且学会了爱护公物的方法,养成好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