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五级分类分析报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129759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用社(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五级分类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信用社(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五级分类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信用社(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五级分类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信用社(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五级分类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信用社(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五级分类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用社(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五级分类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用社(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五级分类分析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用社(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五级分类分析报告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由“一逾两呆”到“五级分类”,通过外部监管、内部行业自律,现基本步入科学、健康、有序的营运管理轨道。“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非信贷资产不仅具有信贷资产的共性,而且有着自身的风险特性,其潜藏的风险逐渐开始凸现出来。因此,加快推进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管理尤为迫切。我社接联社实施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通知后,即组织了社主任、会计、外勤有关同志,学习非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经验、方法、步骤。一、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1、成立组织机构为加强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的组织领导,保证我社非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工作的顺利进行,我社特成立非信贷资产风险

2、五级分类领导小组,组长由主任担任,成员有主管会计、信贷员,做好进行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的准备工作。2、制定非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实施方案根据联社实施方案的精神要求,学习分类的目的意义、分类范围、分类原则、分类操作、分类标准、分类程序等内容。组织人员收集并填写非信贷资产分类的基础信息,建立健全档案。并根据信贷档案、调查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审查、分析,对非信贷资产的正常与否做出初步判断;同时对财务、非财务、担保等因素进行认真分析,评估偿还的可能性;然后提出初步分类意见,并写明理由和填写非信贷资产分类认定表。信用社组织有关人员对信贷人员的初分意见,进行信贷讨论,共同分析,提出信用社的分类意见。最后由社

3、非信贷资产审批小组对非信贷资产分类认定表中非信贷资产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初分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审核后,由社主任签具审核意见,建帐管理,逐户、逐笔、逐类别进行登记;并对部分非信贷资产的证明文件材料进行复印,其复印件归档管理。二、学习培训,提高认识。通过学习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导意见,认识到非信贷资产是指表内资产项目中的资产总额剔除信贷资产后其余资产的总称。根据风险占用形态划分为非风险性(正常、关注)和风险性非信贷资产(次级、可疑、损失)。非风险性非信贷资产是指信用社正常经营发生的资产占用或垫款,在一定时间内能正常收回或摊销。风险性非信贷资产是指信用社因各种原因形成的非信贷资产占用,存在

4、一定的潜在风险和损失。同时,非风险性非信贷资产和风险性非信贷资产是一种动态变化的资产。现阶段信用社在非信贷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风险意识淡薄。非信贷资产的构成不仅科目占用多、种类繁杂、形态各异,而且管理分散,涉及到财务、风险、信贷等。长期以来信用社对非信贷资产的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普遍认识淡薄,对非信贷资产占用的家底模糊不清,一定期限内正常的非信贷资产占用因未采取及时有效清收、处置,而后变成了风险性不良非信贷资产,潜在风险率高。(二)、占用质量较低。一方面表现在风险性不良非信贷资产超出了非风险性非信贷资产的增长速度,低风险、能增加收益的非信贷资产项目发展不够;另一方面表现在质量

5、较低,损失约束和比例细化不足。(三)、管理存在偏差。一方面对非信贷资产重视不够,大部分信用社存在重信贷资产经营管理,轻非信贷资产经营管理的倾向;另一方面非信贷资产项目繁多,形成原因复杂,管理难度大;第三方面是内部控制离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环环相扣的相互制约的机制未形成。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缺乏系统性、严密性,既不能涵盖非信贷资产的所有项目,更不能涵盖对风险性不良非信贷资产的风险识别、控制、处置、计量的每个环节,有的只带有指导性而缺乏刚性,有的带有原则性而缺乏实际操作性;第四方面是缺乏整体联动与部门间的沟通协作,职责不明、责任不清、各自为战,对保全清收和全面优化非信贷资产占用结构产生了负面影

6、响。三、组织实施,全面推开在解决了组织领导、思想认识和基本操作知识等问题之后,我们分类领导小组亲自参与具体操作,从科目明细逐级逐户分类操作:(一)、1391科目其它应收款1、在1391科目所例的100联社处理同意暂挂在1391科目下。现初步认定为损失类。2、在1391科目中所例的7元差价款。现初步认定为损失类。3、在1391科目中所例的3000元笔款项。现初步认定为正常类。4、职工住宅楼款项17.75元是由由信用社垫付,现初步认定为正常类。(二)、1392科目代理及委托业务。(三)、1511科目固定资产在1511科目中所例的1129035.46元是信用社和两处分社的营业场地和职工宿舍的修建款。

7、现初步认定为正常类。四、严格验收,科学总结我们在全部完成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的具体业务手续后,又组织了人力认真自查一遍,自我验收,以科学的态度写出总结报告,对我社的分类工作情况进行客观真实的总结。五、几点体会:(一)、增强风险意识与推行风险分类并重。信用社应从单一注重信贷资产风险管理转向信贷资产与非信贷资产并重的风险管理认识上来,增强对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实施以内在风险程度为基础的非信贷资产五级分类,一方面能够全面、真实、动态地揭示信用社非信贷资产总体质量状况,促进信用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的理念,识别和分析非信贷资产使用、管理、催收、处置、预警、监控等各个环节存在的问

8、题,及时、快捷地发挥“晴雨表”作用,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翔实依据。另一方面又能为判断坏账准备、资产减值准备等提取是否充足及核销损失提供依据。同时,还能促使信用社自我加压提高素质。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包含了具体的定性、定量分析和综合判断认定分析,专业化操作性较强,这对目前信用社职工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只有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全新的风险管理理念,掌握和运用包括法律法规、经济管理、会计原理、统计与分析等知识,才能确保分类认定的准确,使全员获得素质乃至于分析判断、风险识别能力的提高。一、 (二)、完善机制与健全内控并重。要形成综合配套支持环境。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营造整体联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氛围,形成分管领导负责抓,牵头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协助抓的联动合力,并坚持“统一标准,实事求是;规范操作、准确认定;分工合作,严格管理”的原则,加强培训,规范、有序推行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工作。(三)、强化风险管理与注重能力建设并重。信用社应加倍关注非信贷资产风险控制、流动增效、结构调整。提升风险管理效率和效果,增强自身防御能力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四)、要强化教育培训力度,加快风险管理人才培养,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促进监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