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129709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农业循环经济(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动新农村建设 -对建宁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何小乔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省和生态环保,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为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了思路。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系统,在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建宁县是一种典型的农业县,农业是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种植、养殖业发展十分广泛,建宁独特的地质造就了独特的农业耕作条件,形成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优质农副产品,重要有粮、莲、种、果、菌、竹、笋、烟、茶等。但农业

2、资源运用率还很低。因此,在我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必要,并且非常及时。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推动建宁县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规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要使建宁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必然的选择。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增进农村生产发展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的。农业循环经济规定农业生产的生态化,倡导资源的多级循环运用和适度的外部投入,农产品产量和农产品质量都会有极大的提高,而农业生产成本会随之减少,是以尽量小的资源消耗和尽量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3、,因而与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的规定完全吻合。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循环经济,只有发展循环经济型农业,才干求得农业的良性发展。过去,我县农业经济走的是一条老式的粗放型增长道路,农业产业化发展较缓慢,农业、农村环境污染、资源挥霍现象较为突出。这些都影响我县农业迅速发展,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因此,我县要以农业循环经济引导老式农业向工业型大农业发展,引导资源耗费型农业向资源循环运用型农业转化。这有助于增进农村产业构造调节,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呈现代农业的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增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中多种资源的运用率 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进农业生产发展。 (二

4、)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增进农民生活宽裕 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特性,增进农民生活富裕的主线就是要千方百计增长农民收入,即要充足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农业循环经济规定农业生产是产业化的生产,形成一种良性运转的“产业链”或“产业网”,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使一般农户转变为多种类型的专业户,这就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人才资源配备效率,增长了农业就业机会。我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民靠种植业增收的空间已越来越小。因此,我县要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环绕我县的农产品、畜产品搞精深加工,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链,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环节资源运用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

5、自然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这必然会为农民发家致富发明机会。同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也是旅游精品建设的内容。农业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农业资源可以在这个不断进行的农业经济循环体系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运用,把农业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量小的限度。我县生态保护良好,生活环境怡人,具有独特的田园风光魅力和生态景观特色。因此,我县把旅游产业作为活县富民的重要载体加快发展,将种植、养殖、绿化结合起来,增长各景点的垂钓、采摘、农产品品尝、土特产购物、观光等内容,使循环型的旅游农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从而增长农民收入,使农民的生活过得宽裕。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增进农村乡

6、风文明、村容整洁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有效运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村容整洁”目的规定的有效突破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按照循环经济的再循环原则对农业和农村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向实行综合治理,对农村土、水、种、肥、药、电、油、柴、粮等多种生产要素进行统筹考虑,深度运用农村种、养业产生的废弃物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都市工业及乡镇公司产生的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真正实现“吃干、榨净、回归大地”,使农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目前,我县农村群众生活用能重要是消耗森林资源,因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在广大农村推广使用沼气池,可以在短期内低成本地有效解决农村能源压力

7、、减轻劳动强度。农业生产物质特别是猪粪、沼渣、沼液的循环运用,可以带动林果业、养殖业、无公害种植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经济的生态链条,逐渐使农村向“家居环境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方向发展,从而实现村容整洁,增进农村社会文明进步。同步,还可以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增强群众的节省意识、环保意识和文明意识,增进乡风文明。 (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增进农村管理民主 管理民主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提高新农村农民的组织化限度,增进农村的民主政治进程。农业循环经济是现代化的农业经济,它规定建立现代的组织形态,使农民以组织成员的身

8、份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筹划、决策、组织实行全过程,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参与限度,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管理民主。并且,作为一种较为高档的农业经济形态,农业循环经济必然对农村社区管理、农村社区的组织化限度提出较高的规定,从而也从事实上推动了民主管理的进程。目前,我县农村还是小规模分散经营,农民的组织化限度低,大部分农民是以个体的状态参与农村发展决策,是通过选举、民意测验、表决等方式影响决策,参与的限度较低。因此,我县要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限度,使更多的农民,通过更多的渠道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策过程。 二、建宁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模式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要强

9、调产业之间的循环合伙,更要强调经济与自然之间的循环合伙。我县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必须根据各个乡镇发展水平和自然生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循环经济模式。笔者觉得如下几种循环经济模式对我县新农村建设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1以稻田为核心的种养循环模式 稻田养鱼是我县发展循环经济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建宁县属于老式的水稻产区, 人均占有耕地、人均提供商品粮均居全省前列。老式的稻田养鱼经近年来科技人员的攻关研究,已建立13万亩稻、萍、鱼立体农业,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及许多外国专家高度评价,是建宁农业发展的一大优势。稻田养鱼既可以让水稻免受病虫害的侵犯,圈养的鱼类能吞食各类危害水稻的病虫

10、害,又可以通过排泄杂物,供应水稻“营养”,可谓一举两得。固然,稻田养鱼也得看年景,受水量大小的限制。 2.以畜肥为核心的种养循环模式 建宁县山多、田多、草场多,有着得天独厚的养殖优势。可以将畜牧业与种植业相结合,把动物的畜肥还田,向农户提供清洁的生产、生活能源,向农田提供高效的有机肥料哺育有机作物。因此,我县大力发展猪、牛、羊、鸡、鹅、鸭养殖,养殖带来的大量粪便,如:猪的粪肥通过水的冲洗,一起顺着水渠流向水塘,在水塘里养鱼,粪肥中的营养成分可以增进浮游生物的自然繁殖,鱼可以通过捕食浮游生物生长,鱼塘中排出的水和猪的粪肥可以肥田,运用田里种植的有机玉米、豆和水稻的稻糠加工成有机饲料来喂猪,使猪成

11、为品质优良的“有机猪”,从而形成一条闭合的产业链条,通过这样一种生态循环的有效运用,既保护了环境,又减少了生产成本。 3.以木材废弃物为核心的种植循环模式 我县是全国重点集体林区县,毛竹,木材等资源丰富,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这种气候条件合适食用菌的生长。而食用菌生产原料所有是农林牧的副产物及其加工下脚料,生产周期短、生产方式灵活,具有不与粮争地、不与农争时的特点,可以实现资金、技术、原材料、生产对象的最大集约化,实现多种农业生物资源高效循环运用和转化增值、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是发展可持续农业、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因此,我县运用境内木材废弃物大力发展袋

12、栽香菇产业,实现了木材废弃物香菇饲料、肥料、能源的有机转变,形成了良性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我县还生产鸡腿菇、金针菇、蘑菇、草菇、银耳、黑木耳、竹荪菇、大头盖菇等10多种食用菌,将多种竹屑、木屑、枝桠、碎屑,蔗渣、玉米芯、野草、黄豆秆、谷壳、花生秆、稻草、树叶、莲壳、莲蓬等废弃物通过解决后用于栽培食用菌。把种菇的下脚料还田反复运用,形成了“稻草菇培养基菇渣肥田水稻”的循环模式。并研发出将废菌料转化为有机肥料、饲料等。有的还采用菇栽培套种作物。如在竹荪菇床旁边套种毛芋、黄豆、玉米、辣椒和黄瓜等高秆或蔓藤作物,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4以秸秆和沼气为核心的综合循环模式 以农村沼气建设为纽带,综合运用农业废

13、弃物资源和沼渣、沼液,将农村沼气建设与发展生态种植业、生态养殖业结合起来,建设资源良性循环的生态新村,推动农业资源循环运用。我县发展猪、牛、羊、鹅、鸡、鸭养殖,养殖带来的大量粪便及饲料余渣用于沼气原料,发展“猪(羊)沼气菜(果)”等循环模式。水果、精菜发售,下脚菜喂猪,猪粪尿作沼气原料,沼气作生活用气,沼液作蔬菜、水果的肥料,既节省生产成本,又为农民生活提供清洁的能源,同步带动了农村改水、改厕、改厨和庭院绿化美化,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目前,我县某些条件较好的家庭都用上了沼气,但是数量还不多,模式比较单一,要加快发展这种模式。 5.以莲田为核心的综合循环模式 建宁是“中国建莲之乡”

14、,种莲已有一千近年的历史,采用无公害、原则化栽培。西门莲塘是全国罕有的莲子种植园,子莲生产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种植子莲虽有劳动强度低和改造低效田的作用,但单位面积效益还不高,因此,要大力推广立体效应,多层增收的生产模式。我县推广“泥中长藕,空中结莲,水中养鱼,莲后种稻”的高效模式,把种植子莲与莲田养鱼、养虾、养蛙、养蟹、养螺、养鳝、养鳅相结合,鼓励农民发展“莲套稻”、“莲田冬播紫云英”、“烟后莲”“莲菜轮作”等立体种养生态模式,提高种植效益。子莲全身都是宝。子莲果实青蓬(嫩莲子)既可生食,又能熟食,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莲叶、莲花、莲心、莲梗等也都是中国人民爱慕的药膳食品。莲藕是最佳的蔬菜和蜜饯果

15、品。莲壳、莲蓬可用于栽培食用菌。因此,要对子莲进行深加工,实现莲业的最大的经济效益。此外,荷花、荷叶、莲藕和莲实还是插花的素材。并且,成片莲田是生态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开发的好项目,荷花水景可供游人欣赏,游人可以在莲园里采莲、品莲。这样,莲田运用率就提高了,也就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效益。 6以果树为核心的立体套种循环模式 建宁是“中国黄花梨之乡”,有栽培桃、梨、柑桔、葡萄、猕猴桃、板栗等多种果品。其中,黄花梨面积、产量居国内长江及长江以南各省(市、县、区)之首。近年来,我县实行了退耕还林工程,为了提高土地运用率,进一步增长农民收入,我们要积极摸索林、果、药、蔬菜兼作新模式。如在板栗幼苗下种植丹参、黄芩

16、等中药材,在果园里种植红薯、花生及蔬菜等农作物。运用桃、梨、柑桔、葡萄、猕猴桃等具有腐殖质的沙壤土,近水源的果园内的空间地,以及山场林地的树木空间地,套种竹荪菇、大豆,提高土地运用率。有的果园套种绿肥,这不仅有效地避免了水土流失克制杂草生长,并且绿肥通过翻埋压青,可以有效改土培肥,又可作为牲口的饲料或添加剂。为此,建宁加大生态果园建设力度,县农业局引进经济绿肥品种,经试种,筛选出具有耐酸、耐瘠和耐荫特性,且栽培管理简朴、种子价格便宜等长处的印度豇豆进行推广,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7.以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为核心的产业链开发循环模式 建宁县可以发挥耕地、山地多,特色农业资源相对富集的优势,大力发展笋制品、建莲、黄花菜、猕猴桃、黄花梨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以闽江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