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8127202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性服务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生产性服务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生产性服务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生产性服务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生产性服务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性服务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性服务业(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产性服务业我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 一五纲要)中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 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又称生产者服务业,在理论内涵上是指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 务,即可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非最终消费服务。生产性服务业是生产 者在生产者服务业市场上购买的服务,是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 者提供的服务。生产性服务也可理解为服务生产的外部化或者市场化,即企业内 部的生产服务部门从企业分离和独立而去的发展趋势,分离和独立的目的是降低 生产费用,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经营的专业化程度。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1、

2、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日益壮大近十年来,工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世界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它已经成 为外国投资的重点。以OECD国家为例,外国直接投资中服务业投资的总额明 显高于制造业投资的总额,且主要集中在金融、商务服务、工业信息服务业中。 据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 2001年,美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中有 1/3投向 了金融保险领域;欧盟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业主要在公共服务、媒体、金融等领 域;日本跨国公司在英国的投资 50%以上集中在金融保险部门。几乎在所有国 家,服务业的表现都能影响经济增长的快慢,由于具有广泛的关联效应,更有效 的服务业(金融、通信、国内运输和专业服务)可以提高整体经济

3、绩效,这些行 业共同发挥作用,对提高国内生产率至关重要。发达国家的经济主体已经从原来 的制造业转换到服务业,其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远远超出服务业的平均增长 水平,发展速度非常引人注目。在OECD国家中,金融、保险、房地产及经营 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超过了三分之一。行业专家预计,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在未来几年中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 头。以信息服务业为例, 2001 年,普华永道的信息技术咨询和服务的收入超过 90 亿美元;在德勤的咨询业务总体收入中,1/5来自信息技术咨询业务;在毕马 威咨询公司,信息技术咨询业务创造的收入已超过了总收入的 50%。新近汇总 的“世界

4、信息服务业销售额调查”结果显示,2002 年世界信息服务行业销售总额 为 5362 亿美元,比上年减少了 0.6%,为实施世界信息服务业销售额调查以来 的首次下跌。但是,根据美国高科技市场调查公司Gart ner公司公布的一份 市场研究报告,世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2002年跌入低谷后,可望在 2003年开 始缓慢复苏,公司预计, 2003 年世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收入仍将增长 3.5%,达 到5550 亿美元。北美仍是世界最大的信息技术服务市场,其收入将达 2615 亿 美元,占全球市场的 47%;西欧市场规模将达 1603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 29%; 日本的信息技术服务市场规模为 701 亿

5、美元,占全球市场的 12.6%;亚太地区 (不包括日本)的市场规模将增长到308 亿美元,占5.5%。报告同时指出,全 球信息技术服务业在2004 年将继续复苏,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到5840 亿美 元。同时根据IDC的统计报告,至2005年,全球信息技术服务总体市场规模将 达到7000 亿美元,其中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将占到50%。2、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日趋紧密制造业的国际营销网络的形成,就是聚集营销人才、进行研发产品、产品运 输与储存、广告、保险、会计和法律服务等开发市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每一 环节都伴生服务需求。换句话说,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正在变得越 来越密切,这主

6、要表现是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中服务的投入大量增加。在近10年 间,多数OECD国家产品生产中的投入发生了变化:服务投入增长速度快于实 物投入增长速度,同时,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某些经济活动特别是制造业的界线 越来越模糊,经济活动由以制造为中心已经转向以服务为中心,最为明显的是通 讯产品。同时,某些信息产品也可以像制造业一样进行批量生产。另一方面,制 造业部门的功能也日趋服务化,主要表现为:一是该制造业部门的产品是为了提 供某种服务而生产的,例如通讯和家电产品;二是随产品一同售出的有知识和技 术服务;三是服务引导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 境下,像以往那样通过提供某种产品而在市

7、场上占据主动获得大量利润的情况, 已经很难出现,许多跨国企业已经认识到保持企业原有高额的利润率只有向服务 型企业转型。近几年来,许多原有的制造型企业通过大规模的进入或兼并工业生 产性服务业来整合原有的业务,如GE通过进入金融业为其客户提供贷款,来刺 激其产品的销售;HP公司通过兼并服务性企业,从而能够为客户提供从硬件到 软件,从销售到咨询的全套服务;IBM公司在90年代成功由制造型企业转型为 服务型企业等均有力说明了工业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关系。3、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方式呈现虚拟化、网络化、外包化的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虚拟化、网络化成为可能,这种服务 方式也日益凸显

8、其优越性,促进企业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在一个虚拟化的框架 之中,高效地“整合”或“疏散”传统上认为的“内力”和“外力”资源,并让这些相关联 的结构性要素发挥市场价值,充分体现企业的现有优势。另外,企业要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把自己所不擅长的那部分业务外 包出去从而更加聚焦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而相关的专业外包公司也能提供更加专 业、优良的服务,降低企业的成本,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如美国著名的 Nike 公司,自己只生产其中最为关键的耐克鞋的气垫系统,而其余全部业务几乎都是 由外部公司制造提供。凭借其独特的设计能力,耐克公司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新产 品的研发和市场营销上,在全球范围制造和销售Nike

9、牌运动鞋,其产值以20% 的年递增率增长,在过去的78年间,耐克公司为股东赚取了超过30%的利润。1989年柯达公司把IT部门卖给IBM的决定,开创了巨型公司IT部门外包 的先河,而双方签订的长达10年的合同似乎也暗示,此类外包业务中,服务商 持久的生命力和强势品牌的稳定表现,在客户方的外包决策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影 响力。就在不久前,惠普发布的高达30亿美元合同金额的宝洁公司的IT外包 定单和诺基亚外包定单,也说明了服务外包化这一趋势日益流行。2002年IBM 成功并购普华永道,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做出的决策,同时IBM也是全球最大的 外包公司,其外包业务从1993 年的“0”到现在的差不多200亿

10、美元。美国采购协会(APS) 1997年的调查表明,年收入在8000万美元以上的 公司外部采购服务增加了 26%,信息技术服务的外部采购占全部外采费用的 30%,人力资源服务占16%,市场和销售服务占14%,金融服务占11%。在欧 洲,信息技术服务的外部采购也是增长最快的,主要国家有英国、法国和意大利。 在日本,通商产业省(MITI)在1997年的调查表明,工作培训(占20.1%)、 信息系统(占 19.7%)、生产方法(占 17.4%)、会计和税收(占 14.0%)、 研发(占 13.7%)等服务项目是外采的主要项目。同时,根据 IDC 公司的预测,包括人力资源、后勤、采购、工程、营销和 销

11、售功能的业务流程外包市场到2006年收入将达到1.2万亿美元,该市场2002 年的收入是7120亿美元。由于美国在这一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将占全球业 务流程外包市场 60%的份额。4、工业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近几十年来,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在发达国家得到充分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 个完整的产业链,这条产业链能够为企业提供从产品立项到产品营销与服务的全 方位支持。无论是诸如IBM、HP等大公司的成功转型,还是小型企业的异军突 起,都必须在这条产业链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位置。工业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货 物生产或其他服务的投入而发挥着中间功能,它们提高了生产过程不同阶段产出 价值和运行效率,被定

12、义在包括上游(如可行性研究、风险资本、产品概念设计、 市场研究等)、中游(如质量控制、会计、人事管理、法律、保险等)和下游的 活动(如广告、物流、销售、人员培训等)。换句话说,工业生产性服务业贯穿 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社会再生产环节之中。一个生产企业在世界市场上 保持竞争地位的关键是保持“上游”、 “中游”和“下游”三个阶段的服务优势,因为贯 穿于生产三个阶段的服务在产品价值链中开始胜过物质生产阶段。生产性服务, 无论是“内化”服务(即企业内部提供的服务),还是“独立”服务(从企业外部购 买的服务),都已经形成了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差异和增值的主要源泉。这条完 整的产业链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市

13、场经济非常必要的发展软环境,工业生产性服务 业成为市场资源强大的调配器。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H】多年来,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中增长 最快的部门。例如,在OECD国家中,金融、保险、房地产以及经营服务等生 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了 1/3。同时,近年来美、日、 德等发达国家制造业中间投入部分的生产性服务所占比重不断升高,服务投入的 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实物投入的增长速度,可以说,制造业和服务业相互融合发展 的趋势日渐明显。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关系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内部的服务项目不断的分离 出来,形成独

14、立的专业生产性服务业,同时也使得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外部化。实 际上,就是制造业企业将一系列以前由内部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活动进行垂直分解 (Noyelle, 1988),实施外部化,将研发、设计、内部运输、采购等活动外包 给生产性服务企业。企业将其内部的非核心的服务性经济活动外包给专业的服务 商来做,不仅使制造企业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 展。根据IDC公司的预测,包括人力资源、后勤、采购、工程、营销和销售功 能等业务流程的全球外包市场到2006年收入将达到1.2万亿美元。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这一现象本身来看,伴随着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如弹 性生产方式的采用)和专业分工细化的趋

15、势,制造业企业基于自身核心竞争力, 对价值链进行分解的趋势也就变得非常明显,它们将自身价值链的一些支持活 动,甚至是基本活动都外包出去,例如,人力资源活动、会计活动、研发设计、 采购活动、运输、仓储、售后服务,等等。这些外包出去的业务就逐渐形成了独 立的产业,这些产业在为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同时,自身的业务水平也不断提 高,同时分工也更加细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成本的也在不断降低,规模经济效 应和学习效应不断得到释放,进而又推动制造业企业将更多业务进行外部化,从 而进一步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就是建立在成本优势基础 上的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以及企业外

16、包活动的发展。如果将企业视为一个生产函 数,那么企业需要组织多种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等)才能够 生产出产品或者提供服务,同时,企业又必须寻求成本的最小化,即通过获得成 本优势来赢得市场优势。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企业需要对各种生产要素做出“做”或“买”(make or buy)的决定,是在自己内部生产还是在外部市场米购,因 为这一决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结构、制造方式、组织结构,以及区位选择。 也就是说,对于企业而言,如果外部的组织能够做得更有效率,同时成本更低, 那么此项活动就应该由外部的组织来完成;反之,如果企业自身能够做得更好, 则应该选择自己做。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书中就曾探讨过企业和市场的边界, 并引入了交易费用这个概念,来对企业内部化和外部化的活动进行解释,并认为 伴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之间交易数量将会扩大,只要劳动 分工的边际收益大于交易费用的边际增长,那么劳动分工就会进一步细化,同时 还会促进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如果我们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