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策略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125097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阅读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阅读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阅读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阅读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阅读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阅读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阅读策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高年级的阅读课,如五年级狼牙上五壮士一课,每学习一部分内容,老师都要出示自学提示,并有学习方法指导。如学习顶峰歼敌一部分时,老师给学生出示自学提示:1、读:用心默读课文46段,想想文中写了些什么内容?2、画:用_画出壮士们歼敌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3、品:战士们的那些表现可以称之为英雄的壮举?4、批:在书上圈点批画。同时老师会有这样的学法提示:1、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当时的画面体会文中表达的意思。学生在老师的自学提示下,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下,进入自主学习状态之中,老师又不失时机的告诉学生,注意把你的感受和同桌交流。这时老师出示了当时

2、日本人对我们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日本人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加深了学生对仇恨的理解。此时老师顺势对学生说:“此时你应该怎么读?读出五壮士的决心读出对敌人的仇恨”,学生此时的感情朗读是水到渠成,读的鲜活,读得动情。这样的阅读教学有导有学,有读有议,有悟有情,真可谓是有板有眼,老师关注的是学生的阅读体验,情感体验,不能不说老师的设计独具匠心,既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又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为了我们大家共同提高,现把王新老师的业务讲座全文载录,以便大家学习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 如何在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落实学段要求 今天,我们

3、研讨的主题是:如何在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落实学段要求。关于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我们已经专题研讨了第一课时怎样才能上得扎实有效。今天,我们聚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第二课时。 一、对照课程标准,反思阅读教学第二课时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读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十分明确地表述了阅读教学到底该怎么做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对照课程标准的这些教学建议,反思我们阅读课第二课时的教学,存在着只求结果,只求省时,只求表面的问题。具体表现:一是减省或简化了学生的阅读过程

4、;二是以告诉取代学生的自主获取。在教学内容上贪多求全,不能直奔重点,合理取舍;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的过程中,老师讲的多,而教给学生理解感悟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读书,静心思考,自读自悟的少。这样的教学,耗时多,收获小,很难落实学段要求。叶圣陶先生在认识国文教学中写道:阅读和写作两项是生活上必要的知能;知要真知,能要真能,那方法绝不是死记硬塞,绝不是摹仿迎合。就读的方面说,若不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味,哪里会“真知”读?哪里会“真能” 读? 二、如何落实学段要求 课程标准中各学段都没有忘记语言,而且学习语言的要求是层层深入的。从“了解”意思到体会“情意”,再到体会“表达效果”。特别强调

5、“感受语言”。可见,捕捉住课文中关键词句“理解意思”,“体会情意”,及“表达效果”是语文课第二课时教学的关键。 三、四年级的阅读要求中最核心的一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这既是阅读要求,又是我们开展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抓手。阅读教学,只有扣紧了课文中的词句,语文课才有“语文味”。离开了具体的词句,谈何感受?谈何理解? 1、直奔重点段落,在问题情境下,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语句。 2、反复读一读画出的语句,获得感受 3、抓住关键词,运用多种方法,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加深理解和感悟 例:老人与海鸥拓展想象 他们从工人们那里了解到他的许多故事,了解到他孤身一人,

6、多年来如何坚持喂那些可爱的海鸥。 这段话中“多年来”“坚持”这些关键词可以使我们体会到老人爱海鸥。那多年来,是些怎样的日子?老人又是怎样始终坚持,从不间断喂海鸥的?引导学生想象,雪花飘飞的日子、大雨倾盆的日子、体弱生病的日子,通过拓展想象,把“多年”转换成一个个具体的画面,学生的感受更丰富,更强烈。 联系生活实际,也是理解体会关键词的一种方法。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品悟关键词表情达意的作用,说明学生真的读进去,也想进去了。 (二)第三学段的教学策略 第三学段,对于阅读叙事性作品有这样的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

7、、憎恶、憧憬、向往、同情等感受。 解读这段话,其中的关键词是场景、人物、细节、感受。如何落实这个学段要求呢?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走进场景,抓住细节,用心体会,获得感受。 什么叫“场景”?“场景”指的是场面和情景。中年级侧重读懂自然段,理解自然段中的关键词句。高年级则站在全文的角度,划分出相对独立的场面情景的描写,这个场景的描写可能是一个自然段,也可能是若干个自然段组成的。 高年级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梳理文章的脉络结构。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文章究竟写了哪几个场景,为第二课时的理解感悟打好基础。 例如一双新鞋,这篇课文分四个场景第一个

8、场景,我向爸爸提出买新鞋的要求;第二个场景,我跑到爸爸的工厂,向他要钱买鞋;第三个场景,到鞋店买鞋;第四个场景,我给爸爸买了一双新鞋,跑回汽车修理车。 什么叫“细节”?“细节”指的是文艺作品中用来表现人物性格或事物本质特征的细腻描写。对于小学阶段的叙事性作品来说,“细节”主要指的是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 四、六年级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走进场景,品读细节。学生在问题引领下,先找出细节描写的相关语句,运用中年级学到的方法,理解和感悟。 在这里,需要强调两点: 要处理好学生自读自悟和合作交流、集体讨论的关系。一定要坚持自读自悟在先。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读书,深入

9、思考,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获得感受。这样,在合作交流、集体讨论中才能有的可说。 学生在自学后,和同桌、前后桌的同学交流讨论,这个环节也很重要。在交流过程中,同学间的想法有碰撞、有认同,在倾听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订正自己错误的想法,丰富理解,加深理解。这样有效的小组交流,为集体讨论做足了准备。 要把圈点批注的指导落到实处。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方法,尤其是批注,要简明扼要,切中要害,提高效率。教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及时指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质量。 今天我们谈到的这些做法,更适用于叙事性作品。其他文体的阅读我们将在以后的活动中与大家共同探讨。最后送给大家三个关键词:教给方法 扎实训练 变讲为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