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标准解读(综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124186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标准解读(综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标准解读(综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标准解读(综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标准解读(综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标准解读(综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标准解读(综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标准解读(综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樊城区“三究四学”高效课堂基本流程及关键环节操作要领樊城区教研室2012年4月樊城区“三究四学”高效课堂基本流程参考图导学独学互学评学目标引导巩固检测总结评价合作探究独立学习导学习目标导情景、问题导任务、要求学生个体学习教师“一查”群学组内小展示教师“二查”班内大展示学生点评教师总结归纳评价整理、检测 教师“三查”、个体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启发引导探究对学导学导学的目的:以教师的巧妙的“导”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探究意识。一、导学意识强烈,教师有课堂“导学”设计;二、导学内容正确,导情景,导问题,导目标,导情感、氛围;导任务要求;三、导学形式灵活,如小道具、诗歌、故事等,有一定的生动

2、性和趣味性。四、导学效果良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促进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独 学 “独学”指学生个体学习。高效课堂下的学生独学,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标注,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一、独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在独学阶段,要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实事求是,不抄袭他人,不弄虚作假。主要完成以下三步:1、问题入手:对照导学案,自己查阅教材或其他文本资料,自主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2、双色笔标注:首先记录下自己用什么方法和途径解决了问题。其次对于经过独学未能自主解决的问题,用双色笔做好标注,把要提出的问题用红笔写在导学的旁页上。带着

3、这些问题通过对学、群学解决。3、向组长汇报:当独学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向本组学习组长报告独学进展情况。二、独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1、关注学习状态:在独学阶段,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保证教室安静,切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2、学情调查:在学生独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第一次学情调查,调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巡视指导和重点了解。3、点评小结:通过巡查把握学情,在独学环节完成时,可以就学生独学的状态进行即时性点评,达到激励、引导、提高的目的。对 学一、对学的含义:“对学”指学习小组内同质学生的合作学习。对学体现的是同层次学生根据独学有关问题的交流、讨论,交流的问题主要包括独学成果的

4、分享,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解决独学未能解决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不断提升,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二、对学的流程及要求:第一步:收获分享小组内的同质学生进入对学环节后,不能简单地核对答案,而是各自将独学中收获的成果与对方分享,交流思想。第二步:质疑求证对独学环节中遗留的问题及难以互相解释的疑惑交换意见,进行质疑求证;第三步:探究提升依据对学中产生的新问题进行探究,对所探究知识进行深度和广度上的挖掘。将对学未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做好标注并向组长报告,以便在群学环节中交流。三、对教师的基本要求:1.关注学习状态。在对学阶段,教

5、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如学困生或C层对子间的倾听、交流、等情况2.调查学情。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各组对学问题的跟踪调查,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3.点评小结。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对各学习小组给予鼓励性、客观性和针对性的评价。群 学群学的含义:“群学”指学习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 “学习对子”(异质结对)间的帮扶学习。群学在高效课堂上一般安排在独学或同质学生的对学环节之后。群学体现的是整个小组同学对有关问题的讨论、交流,交流的问题主要包括小组学习成果的分享、小组共同关注的焦点性的问题、共性度高的疑难问题,此外还有综合实践类活动任务的合作等。群学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并在解决问

6、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不断提升,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群学的流程一、分享。分享独学或对学的学习成果;二、解惑。解决对学过程中各对子间存在的问题、难以互相解释的疑惑;(问题、困惑可写在小黑板上)三、拓展。对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重点、易错点、拓展点等进行有价值的拓展、延伸,对所探究的知识进行深度和广度上的挖掘;四、合作探究。对于有综合实践类活动的课程与课型,由学科组长安排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探究任务;五、帮扶。对子(异质结对)帮扶学习,解决遗留问题。群学的要求1、对学生的要求: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科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

7、作、探究、对子(异质结对)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2、对教师的要求:(1)关注学习状态;(2)进行学情调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3)适时点拨指导;(4)点评小结激励: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各学习小组群学的环节给予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的评价。小展示 “小展示”指小组内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小展示的目的:一是组员分享群学的学习收获;二是暴露群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将学习收获和疑问板书在暴露区,便于组间互学和教师掌握学情,为大展示做好充分准备。一、小展示对学生的基本要求:1、站位:小展示时,组

8、员碰头聚拢,轻轻地、快速地把凳子移到课桌下面。2、声音:声音适中,以本组组员听清为宜。3、内容:先分享群学的学习收获,再暴露问题。重点展示学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焦点、生成点等问题4、基本流程:(1)群学结束后,学习组长宣布:“现在我们开始展示。”全体组员立即聚拢。(2)人人参与发言,建议由C等学生发言;B等学生补充、纠正、完善;A等学生点评。(3)组长带领全组明确大展示的任务,进行分工和排练,为大展示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安排一位组员做好记录,并将本组学习的重点内容和疑问分别暴露在小黑板的左右两侧。二、小展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1、学情调查:组内小展示时,教师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调查的方式可以是

9、教师巡视指导和学习组长的反馈。教师就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备展的内容,灵活调整预设的时间安排,以此确定大展示的内容、时间、方式。2、即时性评价:在小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在关注学情的过程中,开展即时性评价,三言两语,一语中的,以此激励学生。3、组织组间互学:教师巡视发现各小组暴露的问题,组织组间互相解疑答惑。大展示大展示是“高效课堂”最关键的环节,是整个课堂的主旋律。通过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来展示预习的成果,以达到活跃思维,锻炼勇气,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目的。教师要有全员学生参与的意识,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无拘无束的“动”,随心所欲的“说”,主动求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与

10、别人不同的见解和意见。一、对学生的要求展示要体现“四性”: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1.内容展示: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生成点等问题;听展者在补充评价时,要用第二人称,目视被评价者;不做重复、无意义评价,要积极发现优点,中肯指出不足;大胆鼓励个性化、创新性的观点表露,达到质疑对抗、文本批判、个性解读、创新生成的目的;被点评同学要认真对待他人评价,及时改进。2.分工展示:要尽量回避精英展示(课改初期可鼓励精英积极展示,然后逐步影响带动其他组员主动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

11、意识。3.方式展示: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4.深层展示: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5站位展示:展示学生要提前进入预定位置,学生展示行为中要聚焦问题,避免“平行站位”;听展者的站位要合理,前后由低到高,保证全员观看、听展;坐要端正,站要直立,要做到拥而不挤。6肢体展示:展示的同学用手势、用表情、用姿态,帮助其说明,增加他表达讲说的内容效果,有作为口头语言的补充。讲解时不挡住同学视线,用手作必要指示,大部分时间面向同学。发言的学生假如需用板书协助说明观点时,一定要侧身

12、而立,不要挡住旁边同学的视线。7语言展示:展示者准备要充分,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展示要声音洪亮,语言规范;展示者要充分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展示者展示完后,听展者如有疑问要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一步质疑对抗;质疑对抗要针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听展者主动质疑、补充要做到有抢有让、语言规范、简明扼要;进行对抗质疑时无需举手,可直接起立发表自己的观点。8板书展示:板书要迅速、工整规范,合理运用双色笔。书写位置、应以全班同学能看清为准。展示可提前公布内容,但不能公布由谁展示。未到黑板展示的同学要认真修改订导学案,使全体学生在展示点评环节都处于紧张而高效的学习状态,有事可做。二、

13、对老师的要求1.大展示过程中,当学生表达停留在浅层次,甚至偏离主题时,教师要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及时评价各小组同学展示的情况,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在备课中要针对有关问题做相关的预案准备,以便能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2即时评价时,学生主要评价知识,老师主要评价情感态度、过程方法、肢体语言、声音宏亮、语言表达等,每节课都要评出最佳表现个人和学习小组。达标测评通过前面的大展示,学生整理学案后,教师组织达标测评。达标测评有很多方式,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比如对子测评、小组长检查、教师抽查、达标测试、开放性研究小课题等。1、达标测评题目设计要求:一要做到“精选”, 着重基础,能体现本

14、节课的重点,;二要做到“分层”,一般按照题目训练由易到难5:3:2的难易层次来设计,以照顾不同层次学习差异的学生;三要“限时”, 确保5-6分钟完成,真正做到“堂堂清”。2、对学生的要求:整理学案,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结为对子的两名同学相互检查,狠抓重难点、疑点的落实;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好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感悟、不断提升。3、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教师要进行学情调查,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在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做好记录。集智备课1、在集体备课前,要做好有关准备工

15、作,概括为“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课题、定执笔人。2、集智备课应本着“合作性、研究性、过程性、创新性、高效性”的基本原则进行。3、备课流程严格遵循“五环节”。即:个人“初备”备课组“集备”个人“复备”课上“续备”课后“补备”。4、集智备课要有“备”而来,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不走过场。5、集智备课避免“包干到户”。不能每位教师轮流主笔备一部分内容,全组人员其享。6、集智备课避免“目中无人”。不能一切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要关注学生的学,关注课堂的生成和学生的创造。7、集智备课避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集智备课既要强调共同研讨,又要突出个性特色,这里的个性不仅指教情、师情,更重要的是指学情、生情。8、集智备课要避免“手工制作”。集智备课的本质是研究,核心是研讨,目标是提升,要着力落实一个“研”字。杜绝走形式;杜绝粘贴、下载、剪贴等“拿来主义”。9、集智备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