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湖南省语文压轴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124083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考湖南省语文压轴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年高考湖南省语文压轴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年高考湖南省语文压轴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年高考湖南省语文压轴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年高考湖南省语文压轴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高考湖南省语文压轴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考湖南省语文压轴试题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绝密启用前2012年湖南省高考压轴卷语文本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2道选做题任选一题)。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

2、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青睐(li) 名嫒(yun) 涮羊肉(shun) 引咎辞职(ji)B曝光(bo) 蕴藉(ji) 回头率(l) 重蹈覆辙(zh)C游弋(y) 挨宰(i) 捂一捂(w) 面面相觑(q)D数落(sh) 深邃(su) 翻砂工(sh) 四处走穴(xu)2下面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进入岳麓山,古木参天,云雾缭绕,极目远眺,翠竹林海,群山起伏,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相接处,顿时你会产生一种歧路亡羊的感觉。B湘西凤凰是湖南著名的旅游景点,历来就有“中国最美的小

3、城”之誉和“画乡”之称,境内人文史迹星罗棋布,自然景观不胜枚举。C联通版iPhone 4S正式首发销售,尽管苹果零售店已经宣布销售告罄,但站在苹果专卖店门口的果粉们却乐此不疲,久久不愿离去。D国务院派出的楼市督查组已结束督查,各地楼市成交陷入低迷,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房价迟迟未现松动,新一轮调控政策呼之欲出。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的创始人,被人们冠以“盖茨第二”。他拥有135亿美元的身家,也是全球最年轻的自行创业亿万富豪。B“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虽有九十高龄,但以无尽赤忱善待病人,以赤子之爱对待肝胆外科事业,他凭医术,更凭仁爱感动了世人。C美国国务卿希拉里

4、开始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中美双方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加强对话,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向前发展。D本着传承优良传统、体现时代精神为原则,部分专家学者将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提炼出鲜明、精辟、简洁、通俗的“湖南精神”表述语。4填入下面句段空白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书中有知识,那是我们聪慧而勤奋的先人们,在漫长的时间之流中,探寻和打捞出来的闪光的珍珠;书中有情感, ;书中有精神, ;书中有思想, ;书中有智慧, 。那是勇敢而坚韧的人们,将理想上升为行动,生长而成的生命之华。那是长久的思考与无畏的批判者,以全部的精神力量种植的永恒之果。那是用生命的证悟与理性的考问,融会而成的灵魂之光。那是

5、那些真诚与多情的人们,活生生的生命力量的凝结。A B C D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断句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夫刻肌肤,镵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

6、,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古者设法而不犯,刑错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者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选自淮南子泰族训,有删改)注:镵(chn)

7、:刺、刻。 熙:光明、兴盛。 临:统管、治理。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能刑窃盗者 刑:处罚B死不还踵 踵:脚后跟(还踵,指后退)C经诽誉以导之 经:衡量D上唱而民和 唱:唱歌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例句:礼义修而任贤德也A背贪鄙而向仁义 B剑阁峥嵘而崔嵬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古者设法而不犯,刑错而不用7、下列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B 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

8、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C 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D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8、文中有哪些语句是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请举例说明。(3分)答: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4分)译文: (2)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3分)译文: (3)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3分)译文: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1

9、0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送别杜审言(唐)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注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1)颈联中提到孙楚和屈平,有何用意?(3分)(2)结合全诗,简述首联“嗟”所包含的思想感情。(5分)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1)舞榭歌台, 。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2) ,瑞脑销金兽。 (醉花阴)(3)顾吾念之,

10、,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4)云无心以出岫, 。景翳翳以将入, 。(归去来兮辞)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1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纠结”是社会心理之痛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由国内语言文字专家评选出的2009年十大流行词汇,“纠结”榜上有名,可见其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一段时间以来,纠结厚积薄发,不仅见诸主流媒体报道,还成为观察当下社会、经济动态的一大关键词,如新华社发的一篇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稿,标题即是“复杂内外形势下中国力破经济发展“两难”纠结”;新周刊在今年5月推出封面报道,总题为“100年来,那些纠结于中国

11、的人和事”。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纠结一词解释为“相互缠绕”,作动词使用。从字形上看,纠结是一个极具画面感的词汇,它给人们带来的印象是一团团物体相交纠缠、枝杈重叠的模样。事实上,在生活中,纠结一词的使用更加广泛灵活。它可以当动词,“最近的工作让我纠结”;也可以当形容词,如“这个电影情节看起来特纠结”;甚至可以当作名词,如“竟不知心中的纠结如何排遣”。无论是形容事件的态势,还是表达自己的心情,甚至是描述一个人的性格,纠结一词均能恰到好处地满足人们的要求。纠结在表意上可以准确满足使用者的需要。纠结本意为“纠缠”,这恰恰是对客观状态的一种主观抽象;今天当人们选择用以形容自身心态时,纠结让人们难以言说

12、的心情找到了一个恰如其分的表达,令人一吐心中之郁结,岂不快哉!值得思考的是,纠结在让今人“一吐为快”时,潜伏着何种社会文化心灵密码?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而言,流行语正是某种社会心理的体现。从“别理我,烦着呢”、郁闷、再到纠结,人们口中用以表达心情的词语随着时间游走也在渐渐变化。回望社会前行的足迹,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时代,信息技术发展如此迅猛。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随时发布信息,海量信息充斥着现代人每一寸空间;在这个时代,物质生产如此丰富多样,“物我”间的边界在物化社会中悄悄晕染;社会文化多元并进,个体有了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利。虽然智者说,智慧和聪明的区别就在于懂得如何选择,然而当今人们面对诸多

13、诱惑时,如何更智慧,叫人如何不纠结?面对诸多的选择与顾虑,面对两难甚至多难困境,人们在理性与感性、欲望与克制、道德坚守与缺失、梦想与现实之间挣扎与困惑;人们在历史与当下,自身与他人之间不断逡巡、追问。当其时,个体并不必然有疼痛感,而当纠结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心理标签,其间产生的价值迷失不能不说是社会之痛。事实上,人们会抱怨生活让自己太纠结,却不知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常常迷惑于诸多选择而左右为难,却不曾思忖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痛恨不断在徘徊中受阻,却不愿突破自我。有些时候,遇到烦恼,我们纠结;遇到挫折,我们纠结;遇到不满,我们纠结;遇到迷茫,我们纠结人们执著于生活中难以避免的磕磕碰碰,其实都是伪纠结。活在当下,挫折在所难免,以一种阳光心态直面挑战才是上选。抛开种种伪纠结,分清了哪些属于真纠结,又该如何把握呢?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些美国大学生为反对快餐业对工人的剥削,体现劳动力的价值,发起了禁食汉堡包运动。很快,许多人加入了禁食汉堡包的行列。一段时期之后,人们发现正义之举造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