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规划设置原则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124082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机构规划设置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医疗机构规划设置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医疗机构规划设置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医疗机构规划设置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医疗机构规划设置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疗机构规划设置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机构规划设置原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制订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 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当地医疗 机构设置规划要按本指导原则进行,合理配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更好地为公民提供符合成本效益的医 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区域医疗规划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医疗机构设置的依据,因此,规划 的制订,应遵照区域医疗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一、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含义规划是以卫生区域内居民实际医疗服务需求为依据,以合理配 置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及公平地向全体公民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医疗服务 为目的,将各级各类、不同隶属关系、不同

2、所有制形式的医疗机构统一 规划设置和布局。依据规划设置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引导 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符合区域内一定人群的实际医疗服务需求, 避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重叠或遗漏,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我国有限 的医疗卫生资源,建立适应我国国情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 既能为我国公民公平地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又能比较有效地控制医疗成 本。二、医疗机构设置的原则和医疗服务体系的框架 医疗机构的设置以千人口床位数(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千人口医 师数(千人口中医师数)等主要指标为依据进行宏观调控,具体指标值 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实际确定。医疗机构设置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一)公平性原

3、则。从当地的医疗供需实际出发,面向全人群, 充分发挥现有医疗资源的作用。现阶段发展要以农村、基层为重点,严 格控制城市医疗机构的发展规模,保证全体居民尤其是广大农民公平地 享有基本医疗服务;(二)整体效益原则。医疗机构设置要符合当地卫生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医疗系统的整体功能,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 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整体效益,局部要服从全局;(三)可及性原则。医疗机构服务半径适宜,交通便利,布局合 理,易于为群众服务; (四) 分级原则。为了合理有效地利用卫 生资源,确保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按医疗机构的功能、任务、规 模将其分为不同级别,实行标准有别、要求不同的管理,建立和完 善分级医

4、疗体系;(五) 公有制主导原则。医疗机构应坚持国家和集体举办为主, 个人和其他社会团体办为补充的原则;(六) 中西医并重原则。遵循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中西医并重, 保证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疗机构的合理布局及资源配置。医疗服务体系的框架:(一)按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和分级医疗的概念,一、二、三级 医院的设置应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功能到位,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分 级医疗和双向转诊体系总体框架,以利于发挥整体功能;(二)大力发展中间性医疗服务和设施(包括医院内康复医学科、 社区康复、家庭病床、护理站、护理院、老年病和慢性病医疗机构等), 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合理分流病人,以促进急性病院(或

5、院 内急性病部)的发展;(三)建立健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应由急救中 心、急救站和医院急诊科(室)组成,合理布局,缩短服务半径,形成 急救服务网络;(四)其它医疗机构纳入三级医疗网或与三级网密切配合、协调。(五)建立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疗机构服务体系。三、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内容(一)现状分析。分析本地区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利用及其影响 因素,分析医疗保健资源及其内外环境。积极创造条件进行卫生服务调 查,具体方法参照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方案。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依据 本地区社会经济人口状况,可参照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结果,测定本地 区医疗服务需求及利用。(二) 主要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

6、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本 地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依据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疾病顺位、 死因顺位)及其影响因素,确定本区域医疗机构合理设置的思路。(三) 确定医疗机构的设置。依据以上分析,并根据本地区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条件、人口状况、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对医疗服务 需求进行预测,进而确定所需要的医疗机构类别、级别、数量、规模及 分布,并确定必需床位总数和必需医师总数。1必需床位总数。(1) 普通床位数按下列公式计算:(AxB+C-D)1-x-床位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其中:乂表示总和;A表示以年龄划分的分层地区人口数(人口数 应是户籍人口、暂住人口及流动人口日平均数之和);B表示以年龄划

7、分的收治率;C表示其它地区流入的住院患者数;D表示本地区去外地 的住院患者数;人口是指制定计划当时的夜间人口;年龄组是按五年为 一个年龄组划分;各地流入、流出住院患者数通过患者调查确定。(2) 分科床位数的计算:按照上述公式中的收治率、床位使用 率、住院患者数以分科收治率、床位使用率、住院患者数替换即可。(3) 各级医院床位数的确定:首先组织专家论证不同级医院就 诊的分科病种,然后由分科病种床位数分别计算出各级医院床位数。(4) 各级医院设置数的确定:依一、二、三级医院床位数及其 服务半径、可及性确定。(5) 专科医院设置数的确定:依人口总数及其构成、居民的专 科疾病发病情况、服务半径、卫生资

8、源状况确定。2必需医师总数。根据当地医疗需求,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研究确定全省医师总数,分 科医师数;根据农村的实际,研究确定乡村医生总数;并根据地区的医 疗需求,研究确定不设病床医疗机构中的医师在地区人口中所占比例, 以此控制不设床位的各类医疗机构数,进一步确定配置和布局。医疗机构的布局,要考虑其可及性,便于居民就诊,便于转诊。三 级医疗机构的分布要合理。(四) 设计制作医疗机构现状图和设置规划图。四、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制订的权限和程序 规划的制订要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由卫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 行政部门)具体负责组织进行。省和县的规划都要以设区的市(或 地区)所制订的规划为基础。其规划制订的权限

9、和程序如下:1设区的市(或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区域医疗规划的原则 和方法,进行规划的制订和组织工作:(1) 建立规划组织(包括领导小组、专家指导组和工作组等)(2) 拟定、论证规划方案;(3) 按照规划方案组织进行具体工作;(4) 在省的宏观调整和县提出医疗机构配置布局之后,完成规 划报告,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发布实施;(5) 组织规划的实施。2县级卫生行政部门:(1) 在设区的市(或地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下参加该规划 的具体工作;(2) 按照统一规划完成不足一百张床位的医疗机构的具体配置和 布局,上报市卫生行政部门纳入规划;(3) 按区域统一规划,将有关本县的医疗机构设置部分呈报县政 府批

10、准颁布实施。3省级卫生行政部门:(1) 在市(地)制订规划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提出宏观 控制的指导意见;(2) 按照卫生部的有关政策、本省实际需要、医疗机构的服务半 径及可行性制订全省五百张床以上医院、重点专科和重点专科医院、急 救中心、临床检验中心等医疗机构配置的方案;(3) 按照全省范围内五百张床以上医院、重点专科和重点专科医 院、急救中心、临床检验中心的配置方案,对省内各设区的市(或地区) 制订的规划进行宏观调控后完成省的规划;(4) 将省的规划报省政府批准颁布实施。五、医疗机构的调整各地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对现有医疗机构中不符合规划 要求、重复设置的医疗机构,必要时可予以合理调整。如本地区的机构、床位、医师与人口比例已达到规划提出的指 标,不应再规划新建、扩建医疗机构。六、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修订规划每五年修定一次,根据考核评价的情况和当地社会、经济、 医疗需求、医疗资源、疾病等发展变化情况,对所定指标进行修订。新 规划也要按上述程序审核、批准、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