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122671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残疾人的心理特色与交流技巧xxxxxx第一节残疾人的心理特色一、视力残疾者的心理特色人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因为生活条件、教育环境、社会地位以及实践活 动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集体之间不一样的心理特色,个体之间不一样的性格 随和质。重要的生活经历,特别是从前的生活事件,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起侧 重要的作用。视力残疾者或是完好看不见,或是仅能看见模糊的事物形象,因 为接受外界信息的门路不一样,因此形成了视力残疾个体心理过程发展的特别 性。但同时他们也拥有很多与健全人共同的本质特色,如:视力残疾个体的心剪发展趋向与一般个体的规律完好相同,都依据由简单 到复杂,由详细到抽象,由被动到主动,由凌乱到成系统的

2、过程;视力残疾个 体的发展也受天生素质和生理成熟程度的限制;环境和教育相同也是视力残疾 个体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一)视力残疾者的感知觉特色1部分或所有地丧失视觉,使得视力残疾者只好感知部分或不可以感知视 觉信息,简单形成不完好、不正确的感知觉。如 “盲人摸象 ”的故事就说了然 这种问题。同时,听知觉的选择性会遇到环境声音的扰乱,比方,盲人运动员在 竞赛时要求观众保持寂静就是这个道理,不然,他们有可能将观众发出的声音误 以为是评判员的声音而做出动作致使犯规。2听觉和触觉功能获取增强。俗语说 “盲人的耳朵特别灵 ”,本质上其实不是 他们的听力比健全人好,而是他们更为注意听,形成较高的听觉注意力;对

3、声 音信息的剖析也更为仔细,达到较高的听觉选择能力;听觉表象更为丰富,形 成较高的听觉记忆力。像盲人运动员借助领跑员的声音指引进行赛跑,经过声 音鉴别来球,进行门球竞赛,就说明他们敏捷的听觉能力。盲人利用回声,在 路上独立行走不会撞到树上,也不会撞到墙上,利用回声衰减度能够预计房间 大小,鉴别房间内堆放东西的多少,这正是盲人充足利用听觉的结果。是对丧失视力的代偿和适应,也是视力残疾者自己生理条件和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专 业上称之为 “阻碍觉 ”。盲人的触觉感觉性也优于一般健全人群。他们依靠触知觉中分辨物体的各 样不一样属性(如大小、形状、构造、温度、圆滑度、硬度、重量、比率、距 离、方向等)。3

4、空间知觉的形成对盲人特别重要。空间知觉包含形状知觉、大小知 觉、距离知觉,立体知觉、方向知觉等。空间知觉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 学习的结果。视力残疾者的形状知觉、大小知觉主要靠触觉和运动觉;他们依 靠听觉、触觉、嗅觉、运动觉等能够认识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在空间的地点, 形成空间知觉并指导自己的定向运动。比如,盲人跳远运动员依靠步幅挪动的 运动觉形成距离感,从而能够在自己最正确的距离内助跑和起跳。4受视觉缺点的影响,视力残疾者的听觉、触觉、嗅觉等存心注意有所增 强,此中,视力残疾者对听觉注意更为突出,注意的稳固性相对较高。比如:对方的穿着、衣饰、神态等发生变化时,健全人的注意都会遇到扰乱,而

5、视力残疾者则不受这些视觉方面的刺激,依旧做到凝思定气 “倾耳细听 ”。而注 意分别时,他们会出现与活动或场景不相关的面部表情或小动作。5在记忆方面,天生盲的视力残疾者完好没有视觉表象,他们对颜色、明暗、空间透视没有观点,对人的表情缺乏视知觉表象;后天盲的视力残疾者失 明前获取了一些视觉表象,但因得不到增强会渐渐弱化甚至消逝。有节余视力 的视力残疾者,可获取必定程度的视觉表象。所以,其记忆一般以听觉记忆和 触觉记忆为主。在识记方法上,视力残疾者机械识记的能力较强,短时记忆的 广度常优于同龄健全人,并且依靠敏锐的触觉能够分辨和熟记各样常用物件的 特色。6在想象方面,固然,视力残疾者以视觉表象为资料

6、的想象遇到限制,可 能很难领悟 “日照香炉生紫烟 ”、“落霞与孤鹜齐飞 ”的境界,但是,他们能够形成 听觉想象。视力残疾者常常将常人所不注意的声响信息或语词连接起来,睁开 丰富的想象。7在思想方面,视力残疾对个体思想的影响能够从双方面来剖析。一方 面,视力残疾者在实践的时间、范围和多样性上不可以防止遇到限制,其内部 活动动力也因为视力残疾相对有所减弱,所以会影响视力残疾者思想的发展。 如形成不正确的观点,推理判断简单产生错误,思想出现片面性,简单被事物 的表面所影响,而未抓住事物的本质特色等。如年幼的盲童有的会以为会飞的 都是鸟类,圆的能吃的是水果。另一方面,因为视力残疾者的语言发展一般不 会

7、遇到视觉缺点的影响,所以,他们的语文水平与常人无异,并且能够进行复 杂的逻辑思想。8视力残疾者的语言有一些特色。在口语方面,视力残疾者因为听觉功能 正常,因此语言表达能力完好能够达到同龄健全人的水平。但是对于全盲人来说, 只管他们也能说表示颜色、运距离物体等词汇,如 “波浪汹涌 ”、“无边无 际”、“白雪皑皑 ”、“雪白 ”等,但是因为缺乏视觉经验,会造成词与事物 形象互相脱节的现象,对词义的理解常常是领悟而难以言传。同时,对视力残疾者而言,语言表达时自己缺乏表情、手势动作,他们也 没法察看或领会到他人的面部表情和体态语言。在书面语方面,全盲人需要使 用盲文,有节余视力的人能够依靠助视器阅读印

8、刷体文字。盲文又称点字,国际通用的点字由 6 个突出的圆点为基本构造构成,是专供盲 人摸读、书写的文字符号。 1829 年由法国盲人路易 ?布莱叶( LoulsBraille ,1809- 1852 )发明,国际上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盲文( Braille)。点字盲字,在纸面上有的突出,有的不突出,形成 64 种变化,即 64 种符形 在每个符号(单位称 “方”)左右两列,每列各三个点,从左侧自上而下叫 做1、2、3 点,从右侧自上而下叫做5 、6 点。( 1 )数字盲文解读:每个数字的盲文前方都有个 “3456 点”符形,是数号,表示后边的读作阿 拉伯数字。( 2 )英语字母盲文(英语一级盲文)

9、解读:英语盲文a j都不过用了 1245点位,和数字的点位相同;kt是a j下边 加上第 3 点。(二)视力残疾对个体个性心理的影响目盲带给视力残疾者的不不过是身体、运动、认知发展的影响,同时还直 接或间接地影响个性心理特色 人品的形成和发展。1 视力残疾者自己对目盲的采纳程度是影响人品建构的内部要素。参加残 奥会的盲人运动员应当说都是生活的强者,他们能够理智地认识和对待自己的 残疾,在体育运动中发挥自己的专长,获取生活的乐趣。但是,假如视力残疾 者不可以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因残疾而关闭自我,主观上不踊跃地与人交往, 客观上受活动不便、活动范围有限的影响,这种隔绝于社会的生活方式,将会 限制健

10、康人品的形成。2社会环境也会影响视力残疾者人品的建立。社会环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的标记,包含心理社会环境(如人的行为、民俗习惯、法律和语言等) 和物理社会环境(如建筑物、道路等)。假如社会对盲人抱有成见,无知者对 他们不公、不善,甚至于鄙视的态度;其四周的人缺乏与他们的交流;社会环 境中缺乏切合盲人需要无阻碍设备等;都会影响视力残疾者人品的正常发展:出现自卑、无助、忧虑、缺乏归属感等人品阻碍。比如,参加残奥会的各 国各地域盲人运动员很多是初次来中国来北京,对于赛场、住宿地,以及北京 的历史文化、人文民俗和地理环境必定不熟习,假如得不到实时有效的帮助自 然会产生忧虑,甚至惧怕的情绪,影响

11、正常参赛。所以,志愿者的热忱服务表 面上是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本质上是使他们内心获取暖和,人品获取尊敬。二、肢体残疾、脑瘫者的心理特色肢体残疾者在感知、注意、记忆、思想等认知过程方面与常人并没有显然 的差异,但因为自己形体的伤害,某些能力的丧失和随之而来的社会角色、经 济收入等的改变,以及社会上某些不正确的价值观所带来的不公正的态度,使 得肢体残疾者在个性特色方面存在着不一样于健全人的突出特色。并且这些特 色因为残疾的程度不一样、残疾发生的时间不一样以及残疾人生活的环境不一 样而表现出差异。(一)独立性与依靠性独立意识是指个体希望挣脱监察和管教的一种自我意识偏向。作为一个心智 健全的肢体残疾者也

12、希望以一个 “成人 ”的角色进入社会,要求获得与成年人 相同的权益,要求社会认可他们的社会资格。他们喜爱独立地察看、认识、判断 事物,独立地思虑和行动。他们盼望独立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踊跃组织并 参加各样社会活动,喜爱与同龄人聚在一同商讨问题,交流思想,更新认识,探 究人生的神秘;喜爱自己着手解决问题;不喜爱他人过多地谴责、扰乱和控制他 们的言行。但是因为行动困难带来的学习、就业问题,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经济上 不可以独立等问题,使他们需要依靠他人的帮助才能解决某些力所不及的本质问 题,但却又不肯让人们看到他们的依靠性。这就表现出独立性与依靠性之间的矛 盾。事实上,只需条件赞同,肢体残疾者能够

13、从事很多想从事的工作和活动,从中获取成功和奋斗的乐趣。在雅典残奥会上为该国夺得4块金牌的传奇式射 击选手乔纳斯 ? 雅各布森来是瑞典射击协会会员,平常和健全选手一同训练,并 且还老是打得比他人都好。他说:“假如将残疾人打入另类,才真会有问题。我们和健全人真的没有很大 不一样。我们其实其实不想让他人管得太多,我们能照料好自己。 ”(二)孤单与交往孤单是残疾人广泛存在的感情体验。一方面,肢体残疾者和盲人内行动上 有很大阻碍,其行为很简单遇到挫折。另一方面,残疾人因为活动场所太少而 不得不常常呆在家里。长此以往,孤单感就会油但是生。跟着年纪的增加,孤独感的体验会日趋增强,肢体残疾者会把与外界交往的欲

14、念深深埋在心底,长 久的积郁,使其人际适应力降落,人际关系的挫折感增强,简单因为交往受挫 而引起心理阻碍。事实上,肢体残疾者盼望与人交往,需要友情并被他人理解,他们希望参 加各样活动,找寻和成立温馨和睦的人际关系,经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 取友情,知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样需求。因为人除了物质需求外还有精 神需求。从心理上讲,每一个人都是天生的自我中心者,每一个人都希望他人 能认可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采纳自己,喜爱自己。所以,在社会交往中, 就更重视自己的自我表现,注意吸引他人的注意。人际交往是人运用语言或非 语言符号互换建议、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过程,是经过交往而形成人 与人之间

15、的心理关系,反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其基础是人与人之间 的互相重视、互相支持。(三)自尊与自卑自尊是个体健尽心理的支柱。尊敬需求既包含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 觉,也包含他人对自己的认同与尊敬。肢体残疾者相同也有尊敬需求,希望他 人依据他们的本质形象来接受他们,并以为他们有能力,能胜任工作;希望自 己掌握自己的生活。当他们博得了人们尊敬的同时,其内心因对自己价值的表 现而充满自信。不可以知足这种需求,就会使他们感觉丧气。假如他人赐予的 荣誉不是依据其才华横溢,而是名不副实,也会对他们的心理构成威迫。肢体残疾者因为躯体上的缺点造成了他们在学习、生活方面碰到更多的困 难,遭到更多的挫折。他们

16、从家属或许外界那边得不到足够的帮助,有的遇到 嫌弃与鄙视,或许获取不合时宜的同情。特别是社会上对残疾人的潜伏力量还 没有正确的认识和议论,没能采纳有效举措帮助残疾人发现其潜能,使之成为 与健全人相同的社会成员,使得残疾人简单滋长自卑的感情体验,自我思疑, 没有自信。在自尊和自卑的矛盾发展中,相当一部分肢体残疾者显示出自我关 闭、古怪、自察、不主动与人交往等内倾特色,表现出倔强和自我控制的性格 特色。(四)情绪与理智情绪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快乐、愤慨、惧怕、悲痛是情绪最基本的 四种表现。人的全部活动无不烙上情绪的印迹。肢体残疾者与很多残疾人相同 情绪反响强且不稳固的特色相当突出。肢体残疾者因为残疾简单使自己过多地 注意自己,对他人的态度和议论比较敏感,自我保护意识强,如瘫痪病人禁忌 称其为 “瘫子 ”。假如他人做出有损于他们自尊心的事情,他们常常难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