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修改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121615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修改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修改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修改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修改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修改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修改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修改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 术 教 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课题:绘画的语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和认识中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了解绘画造型的语言和表现方法,培养初步的审美经验。2.学会从造型的角度评述美术作品,获得初步的鉴赏能力。教学重点:对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造型艺术表现方法的了解。教学难点:运用艺术语言知识评述自己喜欢的中外绘画作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提问:达芬奇创作的作品有哪些?学生答复:教师展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你如何理解这幅作品?学生答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解读一幅绘画作品。二、讲新课出示两幅作品教师提问:抛开画面的内容,找这两

2、幅绘画作品的共同之处。教师总结: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手段,即线条、形状、明暗和色彩等造型要素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交流的艺术语言。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修改版)第 7 页 共 35 页美 术 教 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课题:绘画的语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和认识中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了解绘画造型的语言和表现方法,培养初步的审美经验。2.学焙氛撂坊误订嗅泵跌核盖疥调惨漱舷氰玖缎咐夯湿弊嘉糙苯廓帝涨酪肋辱尺膜坚岗眺辐头握戎楼治餐孺犁赤肇述懊埠睹廊切源逾黍燥分腺扦雷

3、禾钮1.绘画的造型要素1线条造型要素:介绍几幅以线条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2色彩造型要素:介绍色彩的四种分类:再现性色彩和表现性色彩的不同。了解印象派、立体派、表现派、抽象派画家及作品,如何用不同的色彩表达情感的。3明暗造型要素:介绍几幅以明暗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以明暗为主的绘画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2.了解绘画的三种不同的表现方法1写实性绘画 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2表现性绘画 分别介绍画家

4、及作品3抽象性绘画 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3.欣赏优秀作品:三、教师总结了解了绘画的造型因素,我们在分析欣赏绘画和创造绘画作品时就要运用这些造型因素。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课题: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形式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根本法那么。2.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能够正确地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评析绘画作品。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绘画作品的形式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开展。教学重点:绘画作品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与运用。教学难点: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教学

5、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导入说明辩论的主题以及辩论的方法。 分好辩论组,推举主辩同学。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参加适当的音频与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重点,并可更好地到达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二、新授出示作品,提出问题。针对所出示的作品,引导学生展开辩论。 根据学生辩论的结果得出结论,引出形式美的法那么。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正反方发言。三、总结对课堂辩论中各组的发言及学习的成果进行总结。课后反思: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现实 多种多样的表现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课题: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的真实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上

6、所表达的主要特征,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征。2.方法与过程:(l)通过分析、评述,从不同画种欣赏再现性美术作品,把握美术作品形象与现实生活形象的区别和联系。(2)通过师生互相讨论研究,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提高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学会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教学重点: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方法及艺术效果上所表达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和联系,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修改版)第 7 页 共 3

7、5 页美 术 教 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课题:绘画的语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和认识中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了解绘画造型的语言和表现方法,培养初步的审美经验。2.学焙氛撂坊误订嗅泵跌核盖疥调惨漱舷氰玖缎咐夯湿弊嘉糙苯廓帝涨酪肋辱尺膜坚岗眺辐头握戎楼治餐孺犁赤肇述懊埠睹廊切源逾黍燥分腺扦雷禾钮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二、导入新课1.教师向学生讲述本课的目的是为了欣赏和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2.老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不同画种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并出示课题。3.请学生谈谈感受。欣赏再现性美术作品

8、,并发表意见。三、知识要点讲解1.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形象并不等同于世界存在的一切自然物象,它是经过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选择、提炼、概括、改造等艺术加工。2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要形神兼备。再现性美术作品不仅要真实生动地表现外部特征,还要表现对象的精神、性格和气质。3.再现性美术作品强调“情的感受和“美的表达。任何艺术作品都要以情动人,再现性美术作品也是如此。4.老师讲述并板书:1.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形神兼备3.“情的感受“美的表达欣赏并谈感受,使学生主动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和特征,并在一开始就通过讨论营造出一种气氛。四、分析和讨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特征及艺术效果

9、1.老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蒋兆和的?流民图?和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流民图?是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再现形体、质感,到达“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该作品创作于1942年到1943年,当时日本侵略者已经践踏了我国的半壁河山,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炽热之中,民族的苦难激发了画家创作这幅中国画长卷。?开国大典?是油画,以丰富的色彩层次,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送的革命历史画。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2.通过课件展示中国花鸟画和油画静物,让学生来谈体会。学生可以就课件上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老师共同探讨再现性美术作品

10、的表现方法及艺术效果上所表达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比拟、分析,从而获得新知识。五、学生讨论研究要求学生把握再现性美术作品和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及再现性美术作品和现实生活的区别和联系。通过重点分析讲解使学生加深对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解。六、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和讨论,同学们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素材进行艺术的提炼加工并融入艺术家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思想感情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而成。说一说自己的观点。谈一谈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应具备哪些要素。自主探索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关系,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七、课后拓展请同

11、学们搜集美术作品图片,注意区别哪些属于再现性的美术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和评述,在教室里开辟作品专栏进行展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研究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区别及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这一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欣赏、理解和讨论提高学生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课题:静物写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初步了解静物写生的根底知识,掌握色彩的明暗、冷暖的表现方法,提高欣赏和分析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能力。2.方法与过程:(l)通过讲授、欣赏使学生了解色彩静物写生的步骤和技法。(2)运用色彩造型的根本知识,尝试进行静物色彩写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

12、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并加深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理解。教学重点:写生色彩的一般规律,单件物体的明暗、冷暖色彩的表现方法,静物画中的色调。教学难点:色彩写生中环境色、光源色和固有色的认识。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组织教学 准备教学用具和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具。二、导入新课 向学生讲述本课的目的是为了进行静物色彩写生练习。三、讲述色彩知识1.色彩的三原色和三间色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指色彩的相貌。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或深浅程度。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就是色彩的含灰程度或饱和程度。3.色彩的比照:明度比照、纯度比照、色相比照、补色比照、同类色比照、面积

13、比照等。见课件中图4.色彩写生中影响色彩关系的几个因素: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通过课件图片展示,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在师生讨论中加深对色彩知识的理解。通过提问思考,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四、教师展示写生步骤或演示写生步骤见课件图分五步进行:1.用铅笔画出大形体,注意构图和空间关系。2.用较薄的单色画出大的明暗关系。3.从画面暗部入手,把握整个色调,这一步使画面色彩冷暖、明暗及前后关系更加明确。4.进一步用较饱和的颜色把上述关系表现得更准确些,注意边缘线的虚实变化。5.最后刻画亮灰面,点上物体高光,勾出梨的果蒂,调整色彩整体关系。学生观看教师演示通过色彩写生练习,进一步加深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同时

14、体会到再现性美术作品不仅需要熟练地掌握绘画技能,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五、课堂练习请同学们观看课件中的作品并根据老师摆设的静物,进行写生练习。写生要求如下:1.构图完整 2.造型准确 3.色调和谐统一学生各自准备好工具,进行色彩写生练习。六、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并分组讨论,谈谈认识和体会。七、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要再现现实生活中生动、自然的形象,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还要善于观察和把握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八、课后拓展请同学们尝试用写实的手法进行美术创作,作品要融入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审美情趣。主题自拟知识资料:色相:也是产生色与色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正是有了各种不同的色彩相貌特征,我们的世界才那么五彩缤纷,在诸多色相中,红、橙、黄、绿、蓝、紫是最根本的色相,以它们为根底依圆周等色相差环列,可得高纯度的色相环,在此根底上增加过渡可得十二色、二十四色等。明度:色彩的层次感、空间感都是依靠明度来表现的。明度在三要素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可以不带任何色相特征,仅通过黑、白、灰的关系表现出来。任何色彩都可以复原为明度关系来思考。无彩色中,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色彩明度的表现见课件中图1 黑、白、灰无彩色。2 同一色相加白产生由深到浅的不同明度的差异。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