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演讲稿三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121367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演讲稿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语演讲稿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语演讲稿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语演讲稿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语演讲稿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演讲稿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演讲稿三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演讲稿三篇演讲稿可以提高演讲人的自信念,有助发言人更好地呈现自己。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日,演讲稿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那么一般演讲稿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论语演讲稿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论语演讲稿 篇1敬爱的老师、同学们:在这个长达3个星期之久的寒假里,我读了一夲国学经典论语。正像它的题目一样,古代大文学家孔子用自己独当一面的方式论述了“语”这个字。打开论语,我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间隧道,看到了一个充溢睿智的鲜活的人正向我们昂首走来。孔子,一个宏大的思想家、教化家,一个影响了中国两 千年教化文化、社会礼仪、文明道德的伟人,他留下了很多供我们对生活、对学习永久反思并值

2、得借鉴的文字。他的言行论及了孝道、治学、立德、为政,他的思想 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尽管他的思想言论尚不全部与我们今日所处的时代完全相吻合,但足可以成为一面镜子, 供后人们照出自己的面貌。刚起先读之品之之时,我觉得那些满是“之乎者也”的句子和段落乏味之极,就像老和尚那样念着无聊的经,但渐渐渐渐我被孔子的儒术渲染了。孔子注意的是 孝、学、德,而那些金钱与名义,在他的眼中只不过是粪土罢了。他的地位在文学界上很高,却不是官场上的追猎者,他只不过是一个老师、先生,不断以实践教育 堂下的众弟子。在论语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指责

3、,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 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日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殊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在论语中,孔夫子告知他的学生应当如何去找寻生活中的欢乐。 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 ;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么样? 老师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 仅安于贫贱,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快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也不会因富贵而骄奢,他依旧是内心欢乐富足、落落大方的君子。这就是孔 子对待生活的看法,是值得

4、我们学习的。论语是文化经典之一。它是从生活中来的,也应当回到生活中去。也就是:我们要在生活中去理解它和实践它。今日我们读论语,要做到继承吸取其精 华,并给予它新的时代内容,以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才是学习、探讨论语的现代价值所在。论语演讲稿 篇2敬爱的老师、同学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虽然我并不是很理解学习论语的作用竟然有如此之大,但这个周,通过对我们班的论语一角的学习,我了解了一条条论语 里蕴含的学问,发觉它对我们的学习真的很有帮助。”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让我感受很深。她的意思是:拥有学问的人不如爱好学问的

5、人;宠爱学问的人不如以学学问为乐趣的人。这 句话告知我们要对学问产生爱好,只有对”知“乐而为之,才能不断积累更渊博的学问。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我的古筝学习。最初,我因为她美丽的旋律和音色而喜爱上了她,但枯燥的日复一日的练习却让我几次都想放弃,坚持到现在,我已经渐渐体 会到了,古筝带给我的乐趣,每天的练习也不再只是完成作业。我还发觉一个隐私,要是我这个周喜爱练了,总会有很大进步,要是这个周应付了,不仅没有提高, 可能还会后退,所以我觉得孔子的这句话真对,对学习的内容有爱好、专心才能学得好,取得更好的成果。现在,我已经把学古筝当作一种乐趣了,只是还不够深, 应当接着努力。再看看其它学科,总是喜爱的,感

6、爱好的学得更好些。我的数学不太好,经常会出一些不该错的题。结合论语里的这句话,再看着班上的数学尖子生们,我 发觉她们特别宠爱数学,经常以解题为乐趣。而我,还只是把它当作一门学问课,不喜爱深化思索。现在我知道了我和他们的主要差别在哪里,我会努力像他们一样 ,从数学中发觉乐趣,爱上数学,这样才能学得更好。这么一条简简洁单的论语,却让我明白了这很多的道理,我会渐渐学习其它的论语学问,信任会有更多的收获!论语演讲稿 篇3敬爱的老师、同学们:今日,我最终读到论语的第8篇了,回想着原来读的辛苦。有很多字不会读,都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查,字典翻都翻得想吐。虽然前面很辛苦,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 上人嘛。孔子的仁和礼

7、都在我的心底扎下了深根。正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从课前导读上也读到孔子主见有教无类:不论社会地位凹凸贵贱,每个人都应有受 教化的机会。我读论语时发觉了一句话: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以为并没有什么大的 含义便干脆看译文了。译文上是这样写的:孔子说:我十五岁时起先立志做学问;三十岁时说话办事的有把握;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 ;六十岁时凡听到的都能辨别是非;到了七十岁时才能达到为所欲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则。我从这句子中隐隐体会到一个含义。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

8、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 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悟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家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 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 ,要进过长时间的熬炼和学习,要有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其次,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的遵说道德规范,而不是牵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 都是适用的。论语是一本好书大家好好读吧,我信任大家。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