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评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120664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评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09年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评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09年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评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09年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评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9年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评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评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1 A 解析:此题考查化学也材料相关知识,人类目前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其中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而钢是铁的合金,故属于金属材料。2 B 解析:此题考查了物质是由不同的元素组成,一般来说物质中含有的或营养品中补的都是指元素。3 A 解析:此题考查了根据化学式求元素化合价的知识。我们可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设N化合价为X,已知其中H为+1价,氧为-2价,可求得X为-3价。其实氨水中N化合价与NH3中N化合价是相同的。4 B 解析:此题属于试验操作题,用图像更直观显示出一些基本实验操作,熄灭酒精灯是用灯冒

2、,使用天平称取药品时,应遵循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的原则,而此题图示显示刚好颠倒了,量取液体时读数视线与凹液面向平,物质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溶解。5 C 解析:此题用具体的物质H2来考查物质的相关知识。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很多学生分不清变化和性质,所以感觉较难,一般来说变化要有改变的意思(如物质的状态改变,颜色的变化,物质种类的改变等),而性质要突出能力的意思(如具有,可以,能等意思),A中描述的是化学变化,B中描述是物理性质,C中有“具有”“可燃性”等关键词是描述的化学性质,D中描述的是化学变化时伴随的一种现象。6 A 解析:此题考查了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和结构决定性质的知识,金

3、刚石,石墨,焦炭和活性炭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由于原子的排列不同导致性质有很大的差异,如金刚石是世界最硬物质之一,石墨却是较软物质之一。7 C 解析:此题是图像题,目的是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解题关键是从图像中找出有用信息并能和题目要求相吻合。此题从图像横坐标和纵坐标含义来看,纵坐标上最高点对应的横坐标上的pH值就是最大值。8 D 解析:此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溶解性问题。植物油在水中有分层和不稳定现象,故不能形成溶液。9 A 解析:“绿色世纪”提出的是环保观念,而A答案中体现的是保护和节约资源的含义。10 B 解析:在微观世界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能直接体现出它的性质。核内质子数(圆圈内)和核外电子总

4、数(弧线)之间大小关系就能表明是何种微粒(包括原子,阳离子,阴离子)。A中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故是阴离子, B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是原子, C,D中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故时阴离子。11 C 解析:此题看似是实验题,实际上是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食醋中有酸,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钙,碳酸盐能于酸反应生成一种可溶性盐和水,二氧化碳,而鸡蛋壳中有一层生物膜却不能与酸反应。紫卷心菜中有一种色素能在酸碱性环境中表现了不同颜色。活性碳具有吸附功能,要使硬水软化可以高温煮沸,暴晒或加化学试剂发生反应。羊毛纤维中含有棉纤维中没有的蛋白质,灼烧时有一种烧焦羽毛味。12 D 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对

5、原子结构知识。在原子中有这样的关系,原子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序数。13 A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越靠前的金属,活泼性越强。14 D 解析:共存就是不反应。答案A中H+和OH-能反应,B中H+ 能和HCO3-反应,C中Ba2+和SO42+反应生成一种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物质,D中都不反应。15C 解析:此题考查了固体物质溶解度相关知识。这类题目既考查了物质的溶解度的含义,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又考查了物质溶解度与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还能考查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和作用,所以学生往往会错。A中从溶解度曲线上在T1时A溶解度为30g,那么此时50g水中

6、最多能溶15gA,B中在T2时C时饱和溶液而降温时溶解度变大,溶质溶剂都没有变化,所以其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C中在T2时虽然AB溶解度相同,但其溶质质量分数未必就相同,因为它们不一定都是饱和溶液,D中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影响不大,所以一般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16 AD 解析:此题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CH3COOH是有机物但不是高分子有机物,组成元素确实是C ,H, O且原子个数之比是2:4:3,选项D中遗漏了溶剂水中也有氧元素。17 B 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处理信息能力,也对常见物质的性质的考查。此题答案有很强的隐蔽性,找到关键词语,还有思考方向不能颠倒,应该由信息得物质,而不能把物质

7、放入信息中考虑。A中有关键词是“黄色粉末”“有刺激性气味”“酸雨”这是单质硫的特征,B中关键词是“粒子”,这粒子的含义有原子,离子,分子,所以是离子时就不是氦了,C中关键词是“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这只能是氧,D中关键词是“单质为紫红色固体”“能作导线”。18 B 解析:此题是微观粒子示意图,考查了宏观的物质分类。A表示不同单质组成的混合物,B符合题意,C表示同种化合物组成的纯净物,D表示单质和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19 CD 解析:此题看似计算题实际上是一道技巧题,注重考查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根据题目真真能引起固体质量变化的,就是CaCO3,因为CaCO3在高温下能分解产生CO2而使固体质量减少

8、,因而AB正确,但CaO得存在与否并不影响m1和m2的关系,因为CaO与其它成分一样,高温下不分解也不与空气成分反应,所以答案CD中的关系都不能一定说明CaO有何无。20 D 解析: AB中物质的性质描述正确且有因果关系, C中描述的性质都正确但两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 D中陈说全部正确且也无因果关系。21 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识别基本仪器和实验室制气体的相关知识。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是需要加热且在试管口放少量棉花,要得到干燥的氧气要通过干燥装置且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对于排空气法收集验满时可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复燃则说明已满。22解析:此题以探究形式考查了燃烧的条件,通过示例或仿照示例

9、分析得出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有可燃物,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只要你基恩破坏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通过示例又可得出:燃烧并不一定一、需要氧气,所以燃烧的定义更广阔了,要想验证铁丝燃烧现象与是否与碳有关,可以做一个无碳铁丝燃烧的对比试验即可。23解析:地壳中元素含量前四位是:O,Si,Al,Fe,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是稳定的,所以硅推测应该与碳相似,但在高温下硅与氧气能反应且与氢气混合后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在SiHCl3与H2作用生成Si时产物中一定有HCl,HCl可以回收再利用,同时多余的H2也可以回收利用。24解析:水是常用的溶剂,通过置换反应生成水的反应物中就必须有

10、H2,有水参与反应的化合反应常见有CaO或CO2等,而复分解反应有水生成的,有中和反应或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等。25解析:此题中重要的一点是考查对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运用。利用题中图示提供的信息可先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纯净物 + O2 - CO2 + H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参加反应的A质量:44g+9g-40g=13g,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A中一定有C,H可能有O,再利用元素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原则,可求得A中C质量为12g, H质量为1g,1g+12g=13g,说明A中没有O且碳和氢的质量比为12:1. 26解析:配制溶液一般有计算,称量,溶解,最后装瓶贴标签,浓盐酸就有挥发

11、性易形成白雾,鉴别这三种物质时,首先可用酚酞把氢氧化钠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利用盐酸的浓度不同,用已知的氢氧化钠溶液去鉴别它们。但要注意的是取盐酸体积时要相同。27解析:此题是推断题,要充分利用题目所给信息,把较为明显的信息转换成已知物质,代入题目中推测出其它物质。如从题目所给信息可先知A为盐酸,C为NaCl,D是Ca(OH)2,把它们代入框架图中可推测B可能是Na2CO3或NaHCO3,E可能是NaOH,F可能是H2O, G可能是CO2,N可能是NaHCO3或Na2CO3那么M可能是CaCO3。28解析:此题属于信息类实验题,根据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特点可以选出答案,根据“可参与大气循环,常温下是

12、液态的氧化物”判断是水,从而能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合成气体含CO和H2都具有还原性,起着还原剂作用,通N2主要想隔绝氧气,排尽了装置内的空气,因整个过程都通N2,所以不会形成倒吸现象,NaOH溶液能吸收CO2,从而能测出CO2的质量,代入方程式即可求得氧化铁质量及其质量分数,但从装置出来的气体不仅有CO2还有CO,而CO又会带出少量的水蒸气,使测得CO2质量变小,导致氧化铁质量分数也变小了。由杂质2g得到氧化铁质量:10g-2g=8g,所以质量分数是8g/(10)100%80%,把氧化铁8g代入方程式中即可求得FeCl3质量:16.25g,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09.5g+8g=117.5g,那么反应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6.25g/117.5g100%=13.8%。难度信息(对试卷整体分析)本卷难度 适中 易错题 16、17、 难度系数 0.65 较难题 19、27、28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