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教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11992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教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内容5 程门立雪(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8个汉字,会写8个汉字。2、正确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课时划分2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 谈话导入(一)、同学们,当你们在学习上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你会怎样做呢?(二)、如果老师正在休息,你又会怎样做呢?(三)、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坐上时光倒流机,一起去看看宋朝的大学问家杨是怎样做的。(四)、板题,读题。二、初读课文,读准确(一)、老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听老师是怎么读准确的,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二)、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三)、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字音读错或破句的地方。(四)、指名读指定的段落,纠正丢字、添字和破词、破句的现象。三、学习会认字(一)、出示会认字,学生自由拼读。(二)、同桌互读,互相正音(三)、小老师带读、齐读、男女赛读、开火车读(四)、引导学生记忆生字1、独立分类: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把这些生字分分类(引导学生可以从字的结构上去分,也可以从字的读音上去分)2、4人小组互相说说自己的分类3、全班交流,师适时给予指导。四、熟读课文,初步感悟(一)、再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朗读。课文中生字词大家都认识了,把它们放在课文句子中你会读吗?赶快试一试吧!(二)、引导合作读书,

3、同学之间互相读一读,听一听,议一议。(三)、相互交流,说说:“程门立雪”讲述的是谁的故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五、指导写字(一)、出示要写的字,读字音,认字形。(二)、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书写注意事项。(三)、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看。(四)、学生练习。教师检查学生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效果。(五)、同桌互相欣赏,提出建议。六、作业(一)、抄写会写字(二)、朗读课文二次作业设计教学反上课时间: 检查人: 教导处检查时间:思教学内容5 程门立雪(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能较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出来。2、教育学生热爱学习,尊敬老师。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教

4、育学生热爱学习,尊敬老师。教具准备课文挂图课时划分2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一)、同学们,我们知道了程门立雪讲的是宋朝的大学问家杨时的故事,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呢?(二)、读文,想想故事中杨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二、朗读课文,领悟感情(一)、请小朋友拿起笔,再读读课文,课文哪些语句写出了杨时是一个爱学习,也非常尊敬老师的人呢?请你画一画。(二)、学生自由读文,画出有关的语句。(三)、学生交流,朗读感悟,体会人物的品质。1、找出杨时爱学习的句子读一读:为了尽快弄清问题,他们就冒着鹅毛大雪,专门去请教程颐老师。(指导读出急切的心

5、情,读中理解“争论”、“弄清”、“冒着”、“请教”等词语,体会杨时追求学问“如饥如渴”,十分好学。)(1)指名读 (2)评价读 (3)齐读2、画出杨时尊敬老师的句子或词语,一边读一边体会“悄悄地”、“一声不响”、“默默地”、“静静地”的情景。(指导读出杨时他们生怕有一点动静都会吵醒老师的心情,读得轻轻地。体会杨时求知心切,意志坚定,尊敬老师,真心诚意)(1)师范读 (2)自由读 (3)想象读 (4)齐读3、过渡:这时,大雪纷飞,寒风呼呼刮着,杨时就这样静静等着,过了很久,程老师醒来了。(出示课文插图)(1)说一说:画面中有谁?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2)画一画:画出直接写图意的句子。(3)读一读

6、:分角色朗读程老师和杨时的对话。【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运用朗读、比较、揣摩等方法去感受,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三、拓展延伸过渡:杨时冒雪请教老师,还在雪地里等了好久。如果是你,但你遇到弄不明白的问题时,你会这么做吗?为什么?【设计意图:将学习内容从课本向生活进行延伸,拓展,让学生也受到尊师、好学的教育。】四、作业(一)、把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二)、收集更多成语故事。【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收集能力。】二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上课时间: 检查人: 教导处检查时间:教学内容6曹冲称象(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汉字:曹、称、官、操、柱、杆、秤、宰、割、艘

7、、舷。会写8个汉字:冲、议、论、杆、柱、官、岁、造,及以“议论、柱子、官员、笔杆”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教学难点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大意。教具准备1、生字卡片 2、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挂图。课时划分2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一)、师: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二)、师板书,生读题;说说:从课题里,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了解些什么?(三)、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板书在小黑板上。(如:为什么称象?用什么方法称

8、?最后真的称出来了吗?)【设计意图:精心设计导入语,能很快抓住学生的心,引起学生的注意进入到学习中来。另外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对课文提出想要理解知道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二、初读课文,学习会认字(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并圈出生字。(二)、指名读指定的段落,纠正丢字、添字和破词、破句的现象。(三)、出示会认字,学生自由拼读。师:刚才读课文的时候有些生字我们对它不熟,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这样我们就能读通、理解课文了。(四)、小老师带读、同桌互读、测读。(五)、引导学生组词,再齐读、指名读、男女赛读。【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已有自己拼读生字的能力

9、自学生字,用小老师带读、互读,为生字组词,可提高学生自学的信心,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三、熟读课文,初步感悟(一)、再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朗读。师:课文中生字词大家都认识了,现在有信心把课文读得比刚才的好吗?(二)、引导合作读书,同学之间互相读一读,听一听,议一议。(三)、相互交流,说说:故事里有哪些人,你喜欢谁?为什么?【设计意图:学生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巩固了生字的认识,读懂故事,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四、指导写字(一)、出示要写的字,读字音,认真观察字形,辨析形近字。(二)、学生要着重观察描摹,说说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三)、指名到黑板上书写生字笔顺,集体小老师书空检查。(

10、四)、教师范写,学生练习;教师检查学生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效果。(五)、同桌互相欣赏,提出建议。【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本环节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学互教,认识了不少生字,扫清了学生生字方面的障碍。】 五、作业(一)、抄写生字、生词(二)、朗读课文【设计意图:正所谓“温故而知新” ,写作业是对知识的巩固;是对于学生自身学习的督促,检验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是对于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二次作业设计教学反上课时间: 检查人: 教导处检查时间:思教学内容6曹冲称象(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正

1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教学重点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教学难点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大意。教具准备1、生字卡片 2、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挂图。课时划分2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朗读课文。(一)、开火车,摘果子。(二)、师范读全文,要求认真听读老师范读时的语气。(三)、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四)、让我们带着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来学习课文。【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分段学

12、习课文内容(一)、读文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称大象的难度1、为什么称象?2、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有高又大、像像)3、官员们议论什么?“到底”什么意思?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大象的重和很想知道。(二)、学习第三自然段1、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板书:造秤称象、秤称象肉)2、曹操听了态度怎么样?“直摇头”什么意思?(做个动作看看)讨论:为什么直摇头呢?(三)、重点学习第四段,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1、带着问题,听老师读第四自然段。学用“”把曹冲说的办法画出来。2、指名说说曹冲“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3、按称象步骤用画出有关动词(1)汇报(随机板书:赶、看、画、牵、装、称)(2)提问:这些

13、动词可以颠倒顺序吗?为什么?(作者用这些动词准确、具体地写出称象步骤和方法。)(3)用挂图(课件)或实验演示曹冲称象过程。(4)演示课件:(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先把大象( )到船上,看船身下( )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 )一条线。再把大象( )上岸,往船上( )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 )船上的石头。最后把所有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4提问:往船上装石头时,为什么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船下沉的深浅和大象上船时一样,说明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同)(四)、学习第五自然段1、齐读第五自然段,并思考: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2、指名读出来。3、结果怎样?

14、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果然”什么意思?)(五)、引导小结:用这种方法好在哪儿?(用船代秤,解决“大秤提不动”的问题,用石头代象解决宰象的问题,既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伤害大象,是一种科学的称象方法。)三、朗读全文,升华情感(一)、讨论:曹冲称象时几岁?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动脑筋、想办法)(二)、曹冲七岁为什么就能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呢?(其一,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其二,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启发)【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四、课后延伸(一)、你们还想到了什么更好的称象的办法?(二)、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设计意图: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五、作业(一)、做同步练习(二)、把曹冲称象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