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专项部分-古诗文-北师大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118232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专项部分-古诗文-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专项部分-古诗文-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专项部分-古诗文-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专项部分-古诗文-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专项部分-古诗文-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专项部分-古诗文-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专项部分-古诗文-北师大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项部分 古诗文 1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注释】 1江畔:江边。 2.独步:一种人散步或走路。 3.蹊(x):小路。 4.压枝低:由于花开得诸多,把枝条压得低垂下来。 5.戏蝶:蝴蝶飞舞,仿佛在游戏。 6.时时:常常。 7.自在:自由安适,不受拘束。 8.娇莺:娇美的黄莺。娇:可爱的。 9.恰恰:碰巧碰上。这里形容黄莺啼叫悦耳和谐的声音。 10.留连:即留恋,舍不得拜别。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因此一种联绵词也许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

2、,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同样。【诗意】黄四娘家百花盛开遮蔽了园中的小蹊,千朵万朵沉甸甸的已把枝头压得很低。留连在花丛中的蝴蝶不时地翩翩起舞,自由自在的娇美的黄莺歌喉婉转正在啼鸣。【作者简介】杜甫 (712770) 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由于她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她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是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在诗歌艺术方面,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给后裔诗人以广泛的影响。杜甫在世时,她的诗歌并不为时人所注重,杜甫去世40年后来,始见重于韩

3、愈、白居易、元稹等人。白居易、元稹的新乐府运动,在文艺思想方面显然受到杜诗的影响。李商隐近体诗中讽喻时事的名篇,在内容和艺术上都深得杜诗的精髓。宋代出名诗人如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对杜甫都推崇备至,她们的诗歌各自从不同方面继承了杜甫的老式。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人俘虏,囚居狱中,用杜甫五言诗句集诗200首,在集杜诗自序里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杜诗的影响所及,不局限于文艺范畴,更重要的是诗中爱国爱人民的精神感召着千百年来的广大读者,直到今天尚有教育意义。(详见第五册江南逢李龟年)【赏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杜甫寓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

4、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她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此为组诗之六。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精确、生动。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她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由于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赏心悦目之际,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

5、,将沉浸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人心理上的快乐轻松的感觉。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读这首绝句,仿佛自己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路上,和诗人一同享有那春光予以视听的无穷美感。此诗写的是赏景,此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像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

6、古人。另一方面,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她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浮现拗句。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似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婉转声调上仍具有变化。诗人也并非不注重诗歌的音乐美。这表目前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时时”、“恰恰”为叠字,既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使语意

7、更强,更生动,更能体现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导致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惟妙惟肖地描绘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体现。在句法上,盛唐诗句多浑然天成,杜甫则与之异趣。例如“对结”(后联骈偶)乃初唐绝句风格,盛唐绝句已少见,由于这种结尾很难做到神完气足。杜甫却因难见巧,如此诗后联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使人感到用得恰到好处:在赏心悦目之际,听到莺歌“恰恰”,不是更使人陶然神往么?此外,这两句按习惯文法应作:戏蝶留连时时舞,娇莺自在恰恰啼。把“留连”、“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于音

8、韵上的需要,同步又在语意上强调了它们,使含义更易为人体味出来,句法也显得新颖多变。 2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注释】1.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没有碰见。指没有见到园子的主人,没能进入园中。2. 应怜:大概是感到心疼吧。应,表达猜想;怜,怜惜、爱惜。3.屐齿印苍苔:屐是木鞋,鞋底前后均有高跟儿,叫屐齿。印苍苔(ti):在苍苔上印下屐齿印。苍苔,青苔。4.小叩:轻轻敲门。5.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诗意】 应当爱惜青苔不让屐齿把它踩坏,我轻轻地敲着那扇柴门可是许久也不开。然而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粉红色

9、的杏花已从墙头探伸出来。【作者简介】叶绍翁 (公元12前后在世),南宋出名诗人。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人氏。原姓李,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公元11)中 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龙泉同乡进士、当朝参知政事(副相)真德秀过从甚密。攻诗,尤擅七言绝句,属江湖派,然意境高远,用语新警,非一般江湖派诗人之作。有题鄂王墓诗:“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如公更缓须臾死,此虏安能八十年。漠漠凝尘空偃月,堂堂遗像在凌烟。早知埋骨西

10、湖路,悔不鸱夷理钓船。”体现了南渡文士对国事的感慨,凝爱憎炙分明。其游园不值诗:“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脍炙人口,成千古绝唱。其西湖晚秋诗:“爱山不买城中地,畏客长撑层后船。荷花无多秋事晚,又随鸥鹭过残年。”在历代歌咏西湖诗中,可谓上乘,颇得野趣。著有靖 逸小集和四朝闻见录。后者记述南渡后来朝野事,可补史传之局限性,收入四库全书。【赏析】唐宋的许多官僚地主和名人雅士都居住在园林,其中修建池台,栽种花木。但和后世的公园不同,这是私园,只供私人享乐,不是主人的亲朋好友是不能入内的。园林有大有小。这首诗中所写的,看来是一种小小的花园。从“柴扉”两字推测,它

11、的主人大概不是什么显贵。这时节,主人不在家,园门紧闭,诗人来游园,就不得入内。成果,给人们留下了这首富有逸趣的小诗。 园林所在的地方,自然比较幽静,树木浓密、空气湿润。门前的土地上,经春雨一洒,就长满了青苔,像铺了绿色的绒毯似的。诗人前来游园,但是“不值”,就是没有遇上主人,敲门不开,却又舍不得拜别,于是在门前徘徊,脚步来回地在苍苔上践踏。屐,是鞋的一种,底面有齿,古人常穿着它去登山玩水。游客在门前徘徊,足迹印在苍苔上面,使这平整的绿色绒毯有些破损了。作为这种寻幽探胜的游客,不仅对园里的花木,就是对门外的苍苔也格外怜惜。诗人在第一句中说:应当爱惜苍苔呀,不让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印痕! 既是小园

12、,园门也自然简朴,是用树枝儿编成的“柴扉”。寻幽探胜的人,行动自然不会鲁莽。而“久不开”,正照应到题目中的“不值”。这个游客的到来,是为了和主人畅谈,欣赏园中春景。目前既然在门外怅然而返,那么,临去的时候,那种恋恋不舍的感情必然产生,于是多次回忆。但是一堵围墙挡住了,对园内什么也看不到。 诗人真善于摄取镜头,最后,她在低低的墙垣上面,看到一枝鲜红浓艳的杏花。于是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啊,春色究竟是关不住的,纵使园门紧闭,居然尚有红杏冲破樊篱,伸过墙来。园中的花木高过墙垣的诸多,为什么只说红杏?由于红色的杏花,就是春天的标志,引起人们的注目,给人们以鲜明的印象。从这一枝红杏,可以推测园内一定繁花似锦

13、、蝶舞莺啼,因此是 “春色满园”。“一枝”和“满园”相对比,究竟关住了的“春色”尚有许多,因此不免还是露出惋惜的心情。 古典诗词中有些名句,往往给人们以无穷的联想,引出题外的暗示,譬如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就是。也许是作者的寄托,也许是读者的感触,可以理解到: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是不能禁锢的。虽然想关住满园春色,门也关了,墙也围了,但是枉费心机:一枝红杏还是冲破封锁,给人们报告春天的消息,透出勃勃的生机。3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注释】1.滁州:今安徽滁县,诗人曾任州刺史。 2.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 3.独怜:最爱,只爱。 4.春

14、潮:春雨。 5.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6.横:指随意飘浮。【诗意】我非常爱慕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同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作者简介】韦应物(公元737792年) 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世族,自天宝十年(公元751年)至天宝末年,入宫为三卫郎。安史之乱后,玄宗奔蜀,她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任鄂县县令。建中年间出任滁州刺史。贞元元年(公元785年)改江州刺史。贞元四年入朝为左司郎中。次年出

15、为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寄居苏州永定寺。世称“韦左司”、“韦苏州”。韦应物青年时代侍卫玄宗,生活不拘小节,豪横放荡。中年后久历州县地方官吏,目睹百姓疾苦和社会时弊,思想渐趋成熟,成为一种清廉的地方长官。她的诗歌在唐代已有盛誉,白居易与元九书云:“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如采玉行、夏冰歌、杂体五首等诗,揭发王侯贵族的享乐生活,反映采玉、采冰人和寒女的疾苦,可以说是元、白新乐府的新声。然而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其山水田园诗,后世将其归入山水田园诗派。其代表作如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赋得暮雨送李胄、游开元精舍等,写景优美自然,于平淡之中道出人所不易体现的感受。其山水诗中亦不乏雄豪的气势,如西寒山的“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岚横秋塞雄,地束惊流荡”,则充足显示了人们手笔和才华,非一般田园诗人所能比。韦应物的诗歌 创作成就最高的是五言古体诗,其风格恬淡闲远,语言流畅简洁,对当时及后世均有较大影响。四库全书总目称韦应物诗“源出于陶,而熔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韦江州集有四库丛刊本。【赏析】这是一首山水诗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