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师大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作业问题详解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11719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师大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作业问题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陕师大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作业问题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陕师大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作业问题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陕师大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作业问题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陕师大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作业问题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师大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作业问题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师大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作业问题详解(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先两汉文学研究作业题一、名词解释神话-中国古代神话散见于各种书籍,其中现存最早、保存最多的是山海经。例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就出自山海经。另外,女娲补天的故事见于子、列子,女娲造人则出自汉代风俗通,盘古开天辟地来源于述异记的记载。另外,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中也保存了一些神话故事。四家诗-指汉代传习诗经的“鲁诗”、“齐诗”、“诗”三家诗和“毛诗”的合称。鲁诗因鲁人申培而得名;齐诗出于齐人辕固;诗出于燕人婴;毛诗则由其传授者毛公而得名。前三家是今文学家,西汉时皆立于学官,置博士。晋以后,三家诗先后亡佚。“毛诗”是古文诗学,较晚出,系私学相传,后盛行于东汉。晋以后直到现在,通行的诗经即为“毛诗

2、”。四家诗均在注释中力图宣扬儒家思想,但对诗之解释小异。 毛传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笺”。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最早的记载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后来,毛诗序又将“六诗”称之为“六义”:“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对此解释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

3、,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风雅颂-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齐、唐、桧、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

4、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尚书-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但是清华简证明传世的尚书为伪书。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春秋三传-春秋三传即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至今,学者只藉三传研读春秋。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经孔子整理的鲁国的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

5、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榖)梁传、左传。春秋三传都是编年体史书。春秋笔法-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战国策-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

6、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末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 分篇、外篇两部分,篇分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六篇,外篇分上、下二篇。谏上、谏下主要记叙晏婴劝谏齐君的言行,问上、问下主要记叙君臣之间、卿士之间以及外交活动中的问答,杂上、杂下主要记叙晏婴其他各种各样的事件。外篇两篇容较为驳杂,与篇六篇相通而又相别。各篇之间的容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互有联系,个别的还有互相矛盾之处。九章-楚辞篇名。中国战国时楚人屈原作。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9首抒

7、情乐章。楚辞篇名。中国战国时楚人屈原作。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9首抒情乐章。这9首诗不是一时一地之作 ,篇与篇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其中橘颂为诗人早期作品,它通过赞美橘树“受命不迁”、“深固难徙”、“世独立,横而不流”的风格,表现了诗人自己纯洁高尚的品格。这首诗借物咏志,写得清新秀拔,开朗乐观,别具一格。其余各篇是屈原遭谗见疏及流放江南后的作品,感情格调与离骚大体一致,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沉重打击后的苦闷,抒发了诗人“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满腔忧愤。其中怀沙、惜往日、悲回风一般认为是诗人自沉前的作品,反映了诗人正道直行、不随世浮沉的节操,以及准备以死

8、来殉理想、殉信仰的决心。九歌-九歌是楚辞篇名。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国殇一篇,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王逸说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西汉鸿文-贾谊的治安策被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毛主席称之为“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贾谊治安策,其主旨“以德去刑”。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有贾谊的治安策、过论和晁错的贤良文学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 史记五体

9、-史记五体指的是史记的五种体例,分别是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书八篇,表十篇,列传七十篇。其中,本纪是以朝代先后为序记载的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各朝代或皇帝的历史,世家是世代相传的诸侯王的历史,书是专门的分类史,表是以表格形式记载的以年月为纲以事件为纬的历史重大事件,列传是除本纪和世家以外的社会各阶层人物的传记,五种体例互相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个部分。世家-史记中用以记载侯王家世的一种传记。“世家”之体古已有之,司马迁撰史记时以之记王侯诸国之事,著世家三十篇;欧阳修撰新五代史亦著列国世家十篇。因王侯开国,子世代承袭,故称世家。参阅唐知几史通世

10、家、清翼廿二史札记卷一汉书艺文志-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这部最早的系统性书目,是班固撰写的,简称汉志。属于史志书目。汉书十志之一,该书是作者根据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的,仍存六艺、诸子、方技六略三十八种的分类体系,另析“辑略”形成总序置于志首,叙述了先学术思想源流。其中删兵书十家,增七略,完成后向、扬雄、杜林三家于西汉所撰写的著作。总共著录图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骚体赋-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骚体赋的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司

11、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等。-散体赋-指汉代盛行的赋体作品,以主客问答的方式“铺摛(chi)文,体物写志”,虽散韵结合,但散文的意味较重,所以称为散体赋。一般篇幅较长,规模宏大,所以又称散体大赋。散体大赋是汉赋的主干,所以散体大赋可以直接称之为汉赋,一般来说,文学史上说的“汉赋”,都是指汉代散体大赋而言。散体赋,句式三、四言至九、十言均有,韵散结合,以体物为主,一般直书其事,铺采摛文,排比铺,多以问答体形式展开描写,辞藻富丽,篇幅庞大。主要由诸子问答体、战国纵横游说之文和楚辞演化而来。抒情小赋-赋体文学中最有生命力和价值的一类。兴起于汉代,盛行于晋南北朝,唐宋以降一直绵延不息。在容上

12、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心志,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也有针砭现实之作。在艺术上继承着大赋的铺排手法,但语言较汉大赋朴素得多,手法精巧灵活、风格多样,有的清丽自然,有的感情激切。汉末的抒情小赋还有诗意化的倾向。衡的归田赋、壹的刺世疾邪赋、蔡邕的述行赋、祢衡的鹦鹉赋都是较有名的作品。汉乐府-乐府是自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诗经(诗经亦是现实主义),它开创了诗歌现实

13、主义的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其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妇吟并称“乐府三绝”。此外,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是千古流传的名句。古诗十九首- 1、题解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

14、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这些乐章、歌词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事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古诗十九首是在汉代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容多写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但它的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古诗十九首1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2、作者和写作年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昭明文选杂诗古诗一十九首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曾有说法认为其中有枚乘、傅毅、植、王粲等人的创作,例如其中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