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811684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教学设计课题各种各样的运动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三学习目标1. 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2. 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3. 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4. 在与同伴合作探究中,认真观察、及时记录运动情况,开展交流研讨。5. 感受生活用品和玩具设计的精妙。重点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难点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和视频资料,说一说物体的运动形式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讲授新课聚焦

2、: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是怎样运动的?出示图片,轮胎秋千前后摆动、跷跷板上下摆动、汽车雨刮器左右摆动、摆钟摆锤左右摆动、指针做圆周运动、羽毛球做曲线运动等。并说一说羽毛球、跳绳、汽车行驶、火箭发射、游乐场的摩天轮、旋转木马等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探索: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用多种方法让下面这些物体运动起来,观察并比较,它们的运动形式一样吗?1. 指尖陀螺:用食指和大拇指捏住轴盖,随意拨动边缘位置,使它旋转,然后放开大拇指,让陀螺在食指的指尖转动。2. 直尺:可以将直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然后拨动另一端,让它上下振动。3. 溜溜球:溜溜球甩出去后绕轴进行转动,顺线往回收是滚动。4. 玩具小汽车:用

3、手推玩具小汽车向前或向后运动。玩具小汽车在前进过程中,车身为平动,车轮为滚动。5. 弹簧摇马:弹簧摇马的马身是摆动,弹簧的拉伸与收缩是振动。6. 结论:不同的物体,可以有相同的运动形式,也可以有不同的运动形式。比如指尖陀螺与溜溜球主要的运动形式是转动,溜溜球可以是转动还可以是滚动;玩具小汽车的主要运动形式是前后平动;直尺上下振动;弹簧摇马则可以上下运动,前后左右摆动。物体的运动形式不同,常见的有:前后运动、摆动、转动等,而且不同的方法可以让物体产生不同的运动形式。探索:观察物体上某一点的运动形式。1.在物体上贴上圆点,用多种方法让他们运动起来,观察和记录圆点的运动形式并交流。1.观察直尺与某一

4、点的运动形式。方法一:(1)在直尺的最外侧贴上“小红点”。(2)用手压住直尺的另一端。(3)下压后快速松开。观察结果:直尺上的“小红点”快速地上下往复振动。方法二:(1)在直尺的一端(无孔一端)最外侧贴上“小红点”。(2)让吸管或圆珠笔管等细管穿过直尺的小圆孔。(3)拨动直尺,让它摇摆。(4)再用力拨动,直尺会绕着细管转动。观察结果:直尺上的“小红点”快速地左右(前后)摆动或转动。2.指尖陀螺。方法一:(1)在陀螺“叶片”的最外侧贴上”小红点“。(2)用食指和大拇指捏住陀螺中心,用其他手指拨动陀螺的“叶片”。(3)当陀螺快速旋转后,慢慢松开拇指。观察结果:陀螺上的“小红点”在快速地旋转着。动作

5、要领:反复练习这个动作,当陀螺快速而且平稳旋转后再松开大拇指,用食指托住陀螺中心处,不要乱动。方法二:(1)在陀螺的一端贴上“小红点”。(2)用食指托住陀螺中心,让它平衡在手中。(3)慢慢地用手带着陀螺上下运动或左右运动。观察结果:陀螺上的“小红点”随着陀螺上下运动或左右运动。3. 其他物体的运动形式。圆点贴在不同位置,会观察到不同的运动形式,如弹簧摇马,马身为前后摆动或者左右摆动,而弹簧为振动;玩具小汽车,前进或后退过程中,车身为平动,车轮为滚动;摆钟的指针是转动,摆锤是左右摆动。另外,发条青蛙和弹弹球还有可能是竖直方向的平动和水平方向的平动形成的复合运动。弹簧彩虹圈相当于多个不同弹簧的串联

6、,每个弹簧的弹性系数不同,以及固有频率不同,导致振动不同,形成波状的振动。探讨: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有哪些运动形式?1.前后移动:物体改变原来的位置,比如小汽车从A点到B点的运动。2.转动:物体以一点为中心或以一条直线为轴做圆周运动,比如时钟表针的运动、指尖陀螺的旋转、陀螺原地旋转、转动方向盘等。3.滚动:指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不断改变地移动,比如车轮在地面上的运动、玻璃球在地面上滚动等。4.振动:指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往返颤动,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和周期。比如弹簧摇马弹簧的运动、汽车启动时车身的振动等。5.摆动:是以一个基点或枢轴点摇摆,比如钟摆的运动、踩油门

7、时汽车仪表针的左右摆动等。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五种,各种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筒单的运动方式。拓展:画出旋转木马上的人的运动形式。游乐场里的旋转木马,可以把这个运动分为两个运动的叠加。一种是人随木马整体转动,一圈一圈;另一种是人在木马上,一上一下的往复运动。如果我们站在外面看木马上的人,就像波浪一样上下起伏做圆周运动。学生讨论,小组代表或科代表回答。学生观察实验,汇报实验现象。自主实验,汇报研讨。学生交流回答: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物体的运动形式。感知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是怎样运动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观察物体上

8、某一点的运动形式。感知生活中其他物体的运动形式。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五种,各种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筒单的运动方式。平时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从中总结,发现其中的运动规律,这样才能学好科学,用好科学。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的机械运动,通常按照物体运动轨迹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运动方式。在这两种运动方式中有以下的运动形式: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各种运动形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板书2. 各种各样的运动指尖陀螺:转动直尺:上下振动 溜溜球:转动、上下运动木马玩具:前后摇摆 汽车

9、玩具:前后运动、转动阅读下面提示性文字,根据要求写作。纵观人类文明:就中国而言,一部春秋,一部三国演义,一部二十四史,烙下了机谋权变、干戈扰攘和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的印记;就世界来说,海战、陆战、空战,舌战、谍战、商战,装甲战、生化战、信息战,呈现的大多是刀光剑影的残酷搏杀。面对现实世界,或缄默不言,或睁开双眼。请以“和平与利益”为话题,阐述自己的有价值的观点。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范文:和平是金和平就是和谐平等。人类社会需要和平,普天下的老百姓也希望和平,没有和平的环境,经济就不能很好的发展,人类社会就不会一帆风顺的进步。 在这个世界上

10、,到处都需要和平,大至星际、国家之间,小至家庭、个人相处。中华民族是一个喜爱和平的民族,无论是孔子的“仁者爱人”,还是一直以来的“以和为贵”, “和气生财”,“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当下我国坚持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都无不说明和平的重要性。 而要达到和平,首先就是要平等。孔子说过:“有教无类”,主张每个人无论贫富贵贱,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从而第一次将教育平等化,所以有了孔门三千弟子的壮阔场面。 佛教有言:“众生平等”,佛教认为世间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不管是人,还是飞禽走兽,都是有前世转世而来,人的前世可能是兽,而禽的前世也可能是人,所以佛门禁止杀生。因此,佛教才能愈千年而一直延续至今。 孙中山主

11、张“天下大同”,其实这一思想由来已久,中国古代儒家就已经产生。孙中山将之用之于革命,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一个和谐平等的大同世界,从而云集响应,经过辛亥革命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社会局面。 人都有私念,没有人愿意屈居人下,只有相对的平等,才有和谐的可能性。和谐才能真正达到和平。只有平等还是不够的,在实现了相对平等之后,还要和谐。 我国正在建立和谐社会,免除农业税和九年义务教育的所有费用,西部大开发,中部的崛起,退耕还林,防风治沙等等,都深刻体现了这一点。和谐社会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除此之外,国际交往更需要和谐,在国家平等的基础上和谐相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两伊战争,海湾

12、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苏联解体都是没有和谐共处的最残酷教训,它们不断告诫人类要珍视和平,珍惜生命。中国为此也正在努力,比如朝鲜六方会谈,在一次次剑拔弩张的时候都在我国不断艰辛的斡旋下回到了谈判桌上,并在艰难中一步步向好的方向发展;时代大潮奔涌,2018年,达沃斯再次选择中国方案,将“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确定为论坛的主题。施瓦布强调,希望可以继续宣扬习近平主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的演讲是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要转折点”。 沉痛的历史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和平,和平是金。只有相互之间平等互存,和谐发展,我们人类社会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

13、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从材料来看,材料展现出的是“和平与利益”的抉择,也是现实生活的反应。试题要求里有:面对现实世界,或缄默不言,或睁开双眼。请以“和平与利益”为话题,阐述自己的有价值的观点。从道德层面而言,考生们应该都会给出例如:呼唤和平,反对战争的观点。从文体来看,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取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如写作议论文,要由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也可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参考立意:珍惜和平世界需要和平守望和平行文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世界需要和平;然后采用

14、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和平”这一中心论点从古时、今日两个角度分别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应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可用素材:1.千百年来,人类用牺牲、苦难、坚韧的努力、英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信心赢利了自由。我们呼吸它珍贵的气息,我们很自然地享受它,正如我们享受那吹拂大地、充塞在我们肺部的清鲜空气一样而只要几天,这颗生命的宝石就被人偷去了;几小时内,在全世界,一片窒息的网罗便笼罩在“自由”的颤栗的翅膀上。 罗曼罗兰先驱者2.抗日战争的初期,上海火车南站的废墟中,坐着一个受伤的、哭泣的中国孩子。偌大的车站,只有一个孩子。看到这个孩子,我们因此而痛心。我们仿佛听到了他的哭喊;我们想到了他的孤苦无依。这样一张图片,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愤慨。当时的景象触目惊心,还有人在挣扎着站起来,铁轨上、月台上到处躺着炸死炸伤的人,断肢残体处处皆是。只是由于想到了工作,才使我忘了所看到的东西。我停步装上片子,看到脚上的鞋子已满帮是血。我穿过铁轨,以燃烧的天桥作背景拍了好几张全景,这时,看见一个男子从铁轨上抱起一个幼童,把他放在月台上后又回去抱另一个受重伤的孩子,孩子的母亲已死在铁轨上。我在拍摄这幅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