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116290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城市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结合城市化前后的水文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1下面对城市化前后的部分水循环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城市化后的地表径流变化曲线B城市化后地下径流量变大C城市化后地表径流量减少D城市化后蒸发量减少2为了减少城市洪水发生的频率,应采取的措施是()A架设高架桥,增高道路的路基B对楼房建筑进行加固,减小易损性C开辟绿地,转变土地利用类型D使河流渠化,加快泄洪12.【解析】城市化后地面硬化范围扩大,并且城市中的废热使市区多上升气流更易降水,综合以上两个因素,城市

2、化后的地表径流会增多且会在降水后迅速形成,但地下径流会减少,蒸发量也因地面硬化而减少。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应改变土地利用形式以增加下渗。【答案】1.D2.C读“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图”,完成35题。3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是()A正相关 B负相关C不相关 D不确定4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主要人为因素是()A农业活动 B工业生产C破坏植被 D修建梯田5有关我国土壤侵蚀的区域问题,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流水侵蚀最严重B东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土壤侵蚀不明显C西南地区降水多,水土流失最严重D东北土壤冲刷严重,黑土肥力下降35.【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植被覆盖率越高,土

3、壤损失率越小,因此可以看出二者之间为负相关。第4题,人类破坏植被后,会加剧水土流失。第5题,我国西北地区以风蚀为主,东南地区因人类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严重,西南地区以地质灾害为主,东北地区因森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答案】3.B4.C5.D根据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对灾害的敏感度(与贫困程度、人口数、国内稳定程度和对农业依赖程度有关)、对灾害的应对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一个国家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下表表示部分国家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情况(171个国家参与排名)。据此回答67题。国家孟加拉国印度马达加斯加尼泊尔莫桑比克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12345国家瑞典爱尔兰冰岛芬兰挪威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1

4、671681691701716.从表中可知,印度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靠前,这与印度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极端天气在印度出现频率最高的可能是()A台风天气 B干热天气C寒潮天气 D暴雪天气7瑞典、爱尔兰、冰岛、芬兰、挪威气候变化脆弱指数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是()A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极端天气较少B纬度较高,气温变化较小C人口稀疏和经济落后,对灾害的敏感度较低D经济和技术较发达,对灾害的应对能力较强67.【解析】第6题,台风天气主要发生在太平洋洋面,印度受印度洋影响,不受太平洋影响,没有台风天气,A错。印度北部有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冬季的寒潮、暴雪天气基本影响不到这里

5、,C、D错。印度纬度低,气温高,容易受到干热天气的影响,B对。第7题,瑞典、爱尔兰、冰岛、芬兰、挪威都是经济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较发达,对灾害的应对能力较强,D对。这些国家纬度高,深受大西洋影响,常有飓风、暴雪天气发生,极端天气较多,A错。纬度高,山脉少,对极地冷气团、海洋湿润气团的阻挡作用小,气温变化较大,B错。是世界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之一,C错。【答案】6.B7.D8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能够“缩小”灾情,主要是因为()有能力建设防灾系统灾害发生时能迅速救援能够把自然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A BC D【解析】相同破坏程度的自然灾害,在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

6、地区因有防灾系统,灾前预防、灾时迅速救援等可使灾情“缩小”。【答案】A若大气降水是100%,以前渗入某地区的地下水与转化为该地区的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50%和10%。随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渗入地下与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32%和43%。据此回答910题。9该地区地表径流比重增加的原因是()A气候异常,降水量显著增加B该地区开挖数条人工河道C社会经济发展加大对地下水的开采D绿地面积减少,建筑用地增加【答案】D10该变化不可能导致的后果是()A地区内空气湿度减少B地区内的蒸发量减少C地区内发生洪水的频率减少D地区内的地下水水位下降【答案】C2015年7月21日,北京市出现历

7、史少见的强降雨,给房山等地区带来了“水乡泽国”般的尴尬与困顿。图甲为“北京市地形图”,图乙为“城市不同地表降雨损失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读图,回答1112题。11从地形角度看造成房山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可能有()受高压脊的控制降水丰富夏季风带来充足的水汽地形有利于暖湿气流抬升城区上游地面坡度大,汇水速度快A BC D12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有()A城市化改变地表状况,汇水速度减慢B城市排水设施落后,暴雨来临时排水能力差C城市地表硬化后,降水损失量大地表易积水D草地降水损失量大,地表容易积水1112.【解析】第11题,受高压脊的控制一般为晴朗天气;夏季风带来充足的水汽,虽然是洪涝产生的原因,但

8、不属于地形角度的原因;西北部山地地形有利于暖湿气流抬升,降水量大;城区上游地面坡度大,汇水速度快,两者都属于地形因素导致洪涝灾害严重。选项C正确。第12题,城市化改变地表状况,汇水速度应加快,A错;城市排水设施落后,暴雨来临时排水能力差,是目前城市内涝严重的主要原因,B正确;由图乙可知降水损失量为地表水的下渗量,城市地表硬化后,降水损失量应该减少,C错;草地降水损失量大,地表水下渗多,地表不易积水,D错。【答案】11.C12.B13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从图甲到图乙承灾体发生了什么变化?(2)在相同的灾害强度下,甲、乙两图中,灾情较大的是_。(3)图中反映出哪些人类活动“放大”了该区域的

9、灾情?(4)针对洪水发生的原因,结合区域的特点,人类应怎样合理利用土地以“缩小”灾情?【解析】人类活动进入高风险区,引起承灾体的变化,结合图例可以看出,图乙中农田面积扩大,房屋建筑增多,经济密度明显增大,人类活动进入高风险区就会“放大”区域灾情,迁出高风险区就会“缩小”区域灾情。【答案】(1)在洪水高风险区,农田面积扩大,房屋建筑增多,经济密度明显增大。(2)乙(3)在洪水高风险区开辟耕地;在洪水高风险区发展居住用地。(4)植树造林,恢复林业用地,涵养水源;退耕还湖,增强湖泊的调节作用;迁出行洪区,减少灾害损失。14读中国南海夏季海水透明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描述我国近海海水透明度的分

10、布特点,并说明其原因?(2)例举A国山区常发的一种自然灾害及其灾害链,并分析其多发的原因?【解析】(1)在沿岸地区,经济水平高,人口众多,每天向大海大量排放生产、生活污水,入海河流每天向大海输送泥沙。离海岸越近,受来自陆地的污水、泥沙影响越大,所以由沿岸向外海,海水透明度逐渐提高。(2)读图,图中A国应是菲律宾,常处于季风移动路径上,接近台风源地,受台风影响大。台风带来的暴雨在山地易诱发泥石流/滑坡等灾害。所以形成灾害链台风暴雨泥石流/滑坡。该国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层活跃。山地地形阻挡,降水丰富。所以多地震泥石流/滑坡灾害,形成灾害链。该国常处于台风移动路径上,接近台风源地,台风影响大。台风带来的暴雨在山地形成洪峰的速度快。所以易发生台风暴雨洪涝(山洪)等灾害,形成灾害链。【答案】(1)特点:由沿岸向外海,海水透明度逐渐提高。原因:沿岸地区向大海大量排放生产、生活污水,河流向大海输送泥沙。(2)以下任选一项:台风暴雨泥石流/滑坡。接近台风源地(常处于台风移动路径上),台风影响大;台风暴雨在山地易诱发泥石流/滑坡。地震泥石流/滑坡。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层活跃;山地,降水丰富。台风暴雨洪涝(山洪)。接近台风源地(常处于台风移动路径上),台风影响大;台风暴雨在山地形成洪峰的速度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