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组织管理案例(要素)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115919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者--组织管理案例(要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管理者--组织管理案例(要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管理者--组织管理案例(要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管理者--组织管理案例(要素)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管理者--组织管理案例(要素)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者--组织管理案例(要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者--组织管理案例(要素)(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者组织管理案例(要素)新乡市卫滨区县(区)学校管理员:董永霞 填表日期:2014年4月 1. 组班形式:请按照实际执行情况进行选择: 基于省市 基于区县 基于联片(中心校) 学校手拉手 独立学校 其他形式,2. 请写明_:_基于区县 独立学校3. 组织管理模式(基于什么背景和现状,采取了什么组织管理模式)姜庄街小学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立足自身实际,组织教师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教研促教师专业成长,以课改促学生全面发展,使学校逐步走上了一条以关注每位学生成功,师生共同成长的内涵发展之路。学校建立了姜庄街小学校本研修管理平台,平台对教研组、教研活动、教学资源等实施管理,有主抓教学校长管理,并

2、配有学校管理员协助。同时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了语文、数学、技能三个学科协作组,由协作组长统一管理。有了网络平台的统一管理,再加上学校管理员、学科协作组长合理运用这一管理平台,各位参训老师均在网络上成立了个人工作室,积极参加网络研修活动,撰写教学日志,上传教学资源,参与小组教研讨论活动等。4. 组织结构及分工(比如校际共同体成立及协议,可加附件) 学校建立了姜庄街小学校本研修管理平台,平台对教研组、教研活动、教学资源等实施管理,有主抓教学校长管理,并配有学校管理员协助。同时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了语文、数学、技能三个学科协作组,由协作组长统一管理。有了网络平台的统一管理,再加上学校管理员、学科

3、协作组长合理运用这一管理平台,5. 研修的规章制度及奖惩办法(可附件)学校制定有校本教研活动个人与教研组职责和校本教研活动考评细则等相关制度,对教师个人和教研组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的情况做到“三有”:有职责任务,学期初就明确具体任务指标;有考评办法,活动过程有检查记载,期末有评比方案;有激励措施,教师个人活动情况与每月绩效工资挂钩,教研组在期末评比中获得先进的有物质奖励。特别是网络研修这一平台,我们建立了网络研修积分制度,教师看课时间、撰写日志、回复评论、参与线上讨论等,每项活动都都有一定分值的积分,利用每周二业务学习的全体教师会,及时通报学情,参训老师在积分制度的激励下,都能积极参加活动。学校对

4、教师个人和教研组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的情况定期在管理平台出简报及时总结研修情况,以合理的制度管理来不断激励老师,促进我们的网络研修更加扎实有效。6.线上线下结合开展的典型活动情况描述以学校日常教研为抓手,结合线上、线下两种方式相结合,双管齐下。依托研修平台,组织了一系列研修活动,进而扎实有效的进行校本研修。(一)立足于实际以丰富校本教研活动1.组织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为提高教师的能力,学校开展基本功比赛活动,组织青年教师说课比赛,板书设计比赛,全体教师汉字听写赛,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等。通过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2.开展教师反思活动。每位教师每月撰写两篇教学日志,可以是教学随笔,也可以是教育教学

5、叙事,上传到学科协作组。协作组组长及时评价并推荐优秀教学日志,供大家互相学习借鉴。学校定期对学科协作组情况进行总结。3.互动式:以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研,使教师在主动参与中,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中,通过个人的反思领悟,达成共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动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摆出来,让大家分析讨论,集体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研活动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教研内容与教师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充分接纳教师的各种观点,并在各种观点碰撞中形成共识;教师在共同反思研究中,总结基本经验,促进共同进步。4.专题式: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和典型的教学事件,形成专题,进行研讨。

6、如:如何备好一节课,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何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让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等问题是教师最感困惑和有疑虑的问题,学校要把这些热点问题形成专题,让大家开展研讨交流,让大家各抒己见。这样就使教研活动具有针对性、实效性。5.沙龙式:就是给教师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宽松的研究氛围,让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不同的观点碰撞、交锋、比较、鉴别,让个人的感受、认识、体验、经验与别人的感受、认识、体验、经验之间进行对接、兼容并保留不同意见,形成“百花齐放”。(二)以常规教研活动为基础落实校本教研。学校以课例研究的形式,在

7、全校铺开。我们以精品课例研究为突破口,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观摩名师课。我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在网络上观看课堂教学实录。大家在一起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我们抛开了以往的“评课”,而转变为“议课”。不是泛泛的说这节课哪里好,哪里不好。而是透过现象去看教学理念,思考:名师为什么这样设计,课堂中为什么这样点拨?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老师们的头脑中会有灵光闪现。渐渐的老师们看课的眼光变得敏锐了,我们也发现有些教师在学习名师课堂之后,把一些先进的理念落实、活用在自己的课堂上。二是观摩本校教师优秀课例。学校请上课出色的老师成为学校内的“导师”。授课后,让“导师”谈谈自己是怎样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比如我们在一次

8、观摩了语文骨干教师朱瑷华的大禹治水一课后,在议课时让朱老师谈了课堂中教师是怎样指导学生理解父子治水的不同?其他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对这节课进行评析,找出“精品课例”的优点,分析自己与其存在的差距,在这一过程中,帮助老师挖掘课例的特点,完善优点,克服不足。同时,我们还利用网络研修平台,在语文协作组上传了我校参加省识字写字观摩交流课和区习作教学观摩课的视频。老师们在网上通过看课评课,从而更好地思考自己的日常教学。教师们开始习惯地带着研究的眼光发现和思考教育教学问题。面对平常的工作,教师们变得更冷静,更从容。很多教师经过锤炼,已成长为相应学科的带头人,成为市、区级骨干教师。(三)以校本课程开发为手段促

9、进校本教研。我们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每位教师的潜能,发挥每一位孩子的特长,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在当前全面推进国学教育的大背景下,我校结合学生实际,精选数百篇国学经典自编了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经典伴我成长。同时提出了“三个一”经典诵读活动,即:每周一诗,每周一读,每日一诵。为把这一课程做好,我们认真的落实了抓内容、想形式、促提高、强效果的指导方针。比如:在黑板一侧设计专栏,专门抄写每周背诵的古诗;每周设立一节读书课,旨在培养学生静心阅读的习惯,增加相关积累;每日早上用晨诵开启黎明,诵读优美诗文,陶冶情操,更稳定心性。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各年级轮流经典诵读展示已

10、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四)以课题实验为依托推动校本教研。“科研兴校,质量立校”这是我们办学的永恒主题。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及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困惑来确立本校教研的核心课题,各学科教师也要确定学科课题。我校承担了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生阅读能力评价研究与实验的研究。在省、市教研室领导高度重视下,根据我区的具体情况各实验学校采取了切实可行的研究措施,开展了大量务实有效的研究活动,促进了学校教育内涵的积累与提升,学生、教师都在课题实验中同进步,共成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课题研究我校建立了一套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评价主体多元:教师评、自评、学生

11、互评、家长评。评价方法多样:口试、笔试相结合,平时、期末相结合,激励性评语、阅读档案袋。制定了学生课外阅读卡,在此基础上,为使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所思,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学校编写了书海拾贝读书笔记,笔记分低、中、高三段。低年级在阅读中重在大量识字,主要在读中积累新认识的字词;中、高年级在阅读中重在积累语言,积累好词佳句、优美段落、感悟等,在教给学生读书笔记方法(摘录式、提问式、心得体会式)的基础 上,引导学生做批注、写心灵感悟,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2011年3月经省基础教育教研室批准,我校被确定为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实验基地,几年来在有关专家的关心指导下,经过全体实验教师的共同

12、努力,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业务能力、科研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验研究不仅培养了一批见多识广、个性全面、特长明显的学生,还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开拓进取的优秀教师。2011年12月刘静老师执教的美丽的武夷山一课获省教育厅网络公开优质课一等奖; 2012年5月郭娜、朱瑷华两位老师在“第四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现场说课大赛中均获特等奖;朱瑷华执教的阅读课大禹治水获省优质课二等奖;张珂、张梦珍、段德莲等二十多位老师的课获市、区级优质课一等奖。2013年孙抒音、海雪、李松、陈海玲、赵贺等老师的课获得省市优质课奖。(2)教师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较大

13、限度地扩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既立足于教材,引导学生在各种课文的学习中求得学习的方法,同时还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并获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4)形成了浓郁读书氛围的书香班级,学生们荡漾在书海中,阅读量大大增加,阅读面不断扩展。阅读、写作能力也得到提高。目前,我校有省、市级课题十五项。2013年我校又承担了省课题小学语文识字写字典型案列及教学重难点的研究和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我们特别注重研究的过程,重课堂教学实践,对研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留下相应的数据和文字

14、痕迹,包括课题理论综述、调查报告、教学设计、课题研究记录、课题研究成果等,从而规范课题研究档案。(五)开展教师成长档案的管理工作。学生有成长记录袋,教师也应该有成长档案袋。因此我们学校为每位教师创建了成长档案。档案具体直观地反映了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教师的进步和所取得的成绩。在记录袋中,教师收集的是一系列自己作品的样本,以向学校和同事提供自己进步的信息,展示自己的成就,激发继续努力的斗志,促进自己向高层次发展。总之,学校通过校本教研活动这一平台,教师们得到了活力,得到了快乐。许多教师结合学习的教育理论,整理外出听课的收获,很多青年教师撰写了高质量的论文,近三年有一百余篇论文获得省、市级一二等奖,

15、在核心教学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在理论学习中,涌现出一批认真好学的先进个人,他们享受着收获的快乐。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积极参与、探讨评议,教师教学设计意识的不断增强;在专题讨论活动中,参与教师交流观点、争论热点、思维碰撞;他们得到了团队团结合作的快乐。6.项目期间研修活动流程(突出与项目之前的变化) 首先,学校集中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学习,了解项目的意义、熟悉研修平台,制定研修计划。学校建立了姜庄街小学校本研修管理平台,平台对教研组、教研活动、教学资源等实施管理,有主抓教学校长管理,并配有学校管理员协助。同时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了语文、数学、技能三个学科协作组,由协作组长统一管理。有了

16、网络平台的统一管理,再加上学校管理员、学科协作组长合理运用这一管理平台,各位参训老师均在网络上成立了个人工作室,积极参加网络研修活动,撰写教学日志,上传教学资源,参与小组教研讨论活动等。其次,以线上引领性校本研修为前提,进行线下校本研修一系列活动。7.网络与校本研修整合的收效及成果“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学习,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搭建了绽放的平台。我们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聆听专家讲座,提升专业水平。撰写学习日志,上传教学案例,关注专家答疑,学习评论同行课堂视频老师们参与着、收获着、充实着、快乐着。可以说,网络研修改变了老师们的生活方式,从聊QQ到看学分,从发微信到看课例,从刷微博到上网学习,我们经历了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融,心灵的超越。老师们学习氛围浓厚了,有的中老年老师电脑操作原来不懂,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