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考点复习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115284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体物理-考点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天体物理-考点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天体物理-考点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天体物理-考点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天体物理-考点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体物理-考点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体物理-考点复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1. 获得天体信息的渠道:电磁辐射、宇宙线、中微子、引力波2. 电磁辐射根据波长由长到短可分为:射电、红外、光、紫外、X射线和Y射线等波段3. 电磁辐射由光子构成,光子能量与频率(或颜色)有关:频率越高(低),能量越高(低)4. 黑体:能吸收所有外来辐射(无反射)并全部再辐射的理想天体5. 黑体辐射波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X T=0.29 (cmK)6. 高温黑体主要辐射短波,低温黑体主要辐射长波7. 当电子从高能态跃迁到低能态时,原子释放光子,产生发射线,反之,产生吸收线8. 谱线红移(蓝移)远离(接近)观测者辐射源发出的电磁辐射波长变长(短),称为谱线红移(蓝移)9. 恒星距离的测量:

2、三角视差、周年时差 (要会计算)(三角测距法通常只适用于近距离的恒星)10. 怎样测量周年是视差?通过测量天体在天球上(相对于遥远背景星)相隔半年位置的变化而测得11. 怎样发现周围行星测量它们的距离?1. 亮度 2.恒星的自行较大 3.1aige separation in bmaiy12. 恒星大小的测定方法掩食法、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恒星的光度和表面温度T就可以得到它的半径R)13. 根据恒星的体积大小分类:超巨星R 100-1000个太阳半径巨星 R-10-100个太阳半径矮星R太阳半径14. 恒星的光度和亮度:光度:天体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总能量,是恒星的固有量亮度:在地球上单位时间单

3、位面积接收的天体的辐射量15. 视星等的种类(视星等的星等值越大,视亮度越低)根据测量波段的不同,分为:目视星等、照亮星等、光电星等按波段测量得到的行的称为热星等16. 恒星的温度和颜色恒星的颜色反映了恒星的表面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低)颜色越蓝(红)(可根据波长和温度的关系推出此结论)17. 赫罗图(自己看课件)18. 双星:由在彼此引力作用下以椭圆互相绕转的两颗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19. 双星系统的质心以直线运动,但每一颗子星的运动轨迹是波浪形的,如天狼星20. 不同质量的恒星在赫罗图上的分布高质量高温度的恒星明亮旦高温,位于主序带的上部,低质量的恒星黯淡旦低温位于主序带的下部第二章1. 太

4、阳的能源化学反应2H+O-H:O+E引力收缩2. 中微子中微子是一种不带电、质量极小的亚原子粒子,它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相互作用3. 恒星的能量传输的三种形式辐射、传导、对流(对流不仅传递能量,还起着混合物质的作用太阳核心区产生的能量主要通过辐射与对流向外传递) 第三章恒星主序星的演化(自己看课件)小姑不同初始质量恒星的演化结局恒星初始质量(以)演化结局AfvO.Ol行星0.01 M0.08褐矮星0.08 A/0.25He白矮星0.25 vA/v8CO白矮星8A/ 12(?)ONeMg白矮星12A/ 25 (?)超新星-黑洞、中子星?第四章4. 致密星 :白矮星、中子星、黑洞5. 白矮星位于赫

5、罗图主序带的左下方结构:质量为0.21.1个太阳质量(平均为0.6个太阳质量)半径为 5*108 10、9cm自转周期P大于等于lOsec6. 中子星的形成高质量恒星内部的和反应过程在恒星中心的Fe核;Fe核坍缩形成中子星,超新星爆发7. 中子星的质量上限中子星的质量越大,半径越小;极限质量为23个太阳质量8. 黑洞周围时空弯曲理论上黑洞并不一定必须是极高密度的天体,而只是必须致密到足以束缚住光在与而致密的天体附近,光线弯曲的程度度越大9. Kerr黑洞靠近黑洞处的时空不可抗拒的扭曲呈旋涡状黑洞并不是在固定的外部空间中转动的陀螺,而是拖曳着整个时空同它一起转动10. 黑洞无毛发定理黑洞几乎不保

6、持形成它的物质所具有的任何复杂性质,它保持的物理量只有质量、角动量和电荷第五章1. 星际介质包括星际气体、星际尘埃、宇宙线与星际磁场2. 星际气体 主要由H构成,3. 在不同环境下H的存在方式不一样(HI区、HII区、分子云)4. 电离H云的观测一一发射星云被高温恒星的紫外辐射电离的星际物质,也称为HH区星际吸收线星际气体低温,产生窄吸收线:星际吸收线的位置反映了星云的运动中性H云的观测一一H原子21厘米谱线是研究银河系大尺度结构的重要手段星际分子的观测:当星际介质的温度很低时,星际分子开始形成;星际分子分布在大的、冷的、致密的暗云中5. 星际红化星际尘埃对星光的散射随波长的变化而不同,对蓝光

7、散射较多而对红光散射较少,因而造成星光颜色偏红 第六章1)银河系的结构银河系是一个包含2*10-11颗恒星的、具有的盘状星系主要成分:银盘、核球、银晕、银冕2)星族星族I恒星年轻的、富金属恒星,主要位于和银盘中,绕银心作圆轨道运动星族n恒星年老的、贫金属恒星,主要位于银晕和核球中,以银心作中心球对称分布绕银心作无规则的椭圆轨道运动3)不同星族恒星的轨道运动特征星系盘内的恒星绕银心做规则的圆轨道运动晕中的恒星绕银心作高偏心率的椭圆轨道运动,且轨道取向是随机的4)银河系的转动较差转动在太阳附近,距离银心越远,转动速度越小测量方法:测量恒星和气体云谱线的多普勒位移(视向速度)随银经的变化;太阳附近恒

8、星视向速度(或自行)的周期性变化(在太阳周围360度的范围内,恒星谱线唯一表现出周期性的蓝移和红移)5)旋臂的理论解释a. 旋臂不是物质臂,表征旋臂的主要是年轻的天体b. 密度波理论:旋臂是密度波的表现:旋臂一一恒星形成c. 自传播恒星形成理论:恒星形成一一旋臂对银河系,两种效果可能同时起作用,密度波建立旋臂的基本结构,超新星爆发进一步改变旋臂的形态6)银心在人马座方向,核球呈椭球形;辐射主要来自年老的星族I天体红外和射电辐射收到星际消光的影响较小,是研究银心的主要途径7)银晕a, 球状星云年老的星族II恒星,以银心为中心球状分布b, 热气体c, 暗物质(暗物质的特征:在所有波段都不产生辐射,

9、仅有引力作用)第七章1. 哈勃定律:由星系谱线红移得到的星系退行速度V与星系的距离D成正比,称为哈勃定律V=Ho*D其中哈勃常数 Ho=7.2+_7 kiisA-!Mpc2. 哈勃定律的意义:反映了宇宙的膨胀3. 星系的哈勃分类根据星系形态的不同,哈勃首先提出星系可以分为:椭圆星系、透镜状星系、旋涡星系、棒状星系和不规则星系小结旋涡/棒液星系(S, SB)椭圆星系(E)不规则星系(Irr)由恒星和气体构成的扁盘 (包含族管和核球)和星 系晕棒我星系的核心有 棒状结构。球形或械球形,除中心 核区外无其他结构。无明显结构。盘包含年轻和年老的恒星, 晕只有年老的恒星。只有年老的恒星.包含年轻和年老的

10、 恒星。盘包含大量气体和尘埃, 晕中的气体和尘埃很少。没有或很少气体和尘埃.富含气体和尘埃。旋臂中有恒星形成过程。近1()山yr没有明显的恒 星形成过程。强烈的恒星形成过 程盘中的恒星和气体绕星系 核心作圆执道运动,晕中 的恒星绕绕星系核心作无 成见则轨道运动。恒星绕绕星系核心作无 规则轨道运动。恒星和气体作无规 则运动。小结:星系的基本性质旋涡星系不规则星系液楠圆星系巨椭圆星系直径(ly)90*10320x10330x103150 X 103质量(g)10n-1012伸105-1071013光度(站)101。10910810”颜色蓝(盘) 红(晕与核)蓝红红气体百分比5%15%1%1%恒星类

11、型年轻(盘)年老(晕与核)年轻年老年老质光比()“ (M/L)s4吸收线来源恒星无无(?)前景气体云2 .引力透视一一引力场源对位于其后的背景天体发出的电磁辐射所产生的会聚火多重成像效应。通过研究星系团对背景类星体或星系产生的引力透视现象,可以得到星系团内的(暗)物质分布和宇宙大尺度结 构的信息3.视超光速运动一一天体的抛射物似乎以超光速运动的现象视超光速现象并不表明天体的运动速度是超光速的,而是由观测几何效应引起4 .活动星系的理论模型理论模型1 .活动星系核的统一模型活动星系的特征高光度非热连续辐射快速光变- 辐射源大小 应1 M(. yr,(/6X IO45 ergsw,)(/O.l)d黑洞吸积的物质来自由于星系核心附近的恒星碰撞和 星系间碰撞而剥离出的气体。5 .在大多数活动星系和正常星系的核心存在超大质量黑洞 第九章 1940s Gamov和Alpher首先提 出宇宙起源于约100-150亿年前 一次猛烈的巨大爆炸。宇宙的爆炸是空间的膨胀,物 质则随着空间膨胀(宇宙是无 中心的)随着宇宙膨胀和温度降低,构 成物质的原初元素相继形成George Gamov大爆炸宇宙学(The Big Bang Cosmology)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