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中语文 经典散文 01 故都的秋学案(无答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114645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高中语文 经典散文 01 故都的秋学案(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北京市高中语文 经典散文 01 故都的秋学案(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市高中语文 经典散文 01 故都的秋学案(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高中语文 经典散文 01 故都的秋学案(无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故都的秋 一、 课前准备郁达夫(1896.12.07-1945.09.17),原名 ,幼名荫生,字 ,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 、 、 过去、迟桂花等。二、课文分析1.“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作者为什么这么说?2. 作者对于故都的秋的味道大约就是“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作者为什么对秋天有这样的一番认识呢?而且对故都的秋感觉如此的特别呢?3. 课文第12段具体阐述了什么?它在全文中该有怎样的地位?4.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对比:5作者如何饱尝、赏玩故都的秋?6. 作者用五幅图画充分地表现了故都秋天特别地清静悲凉的意蕴和姿态,你用简单的语言记录下来:庭院秋景: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枣奇景:7.概括总结故都的秋悲凉的原因三、拓展故都的秋是一篇情深意浓的抒情散文,按理很容易打动读者心灵,但由于写作年代久远,作者抒写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清”“静”好理解,“悲凉”就不好理解,同学们可以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其它作品去理解,拓展阅读故都日记。四、回忆整理你的收获,你的课堂感受,你的思考与疑惑(欢迎发布到互帮互学或作文天地栏目与同学和老师交流)。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