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句法分析演变史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8113995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句法分析演变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汉语句法分析演变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汉语句法分析演变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汉语句法分析演变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汉语句法分析演变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句法分析演变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句法分析演变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语句法分析演变史及分析法的优缺点浅析文学院对外汉语系八班赵锦颖11001000268【摘要】:身为汉民族的一员,汉语对于我们来说似乎很熟悉。自懂事以来,我们就用 它传递信息,接受信息;用它来学知识、学文化;用它与别人交流 但事实不然,我 们对它不够了解,我们很难说清语言中的任何一种现象。为更加深入了解语言,我们的语言 学家们便想出了一些方法来解释说明种种语言现象,我们称之为“句法分析法”。经过几代 学者的不断探索,到目前为止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众家学者站在不同的专业角度,研究出 了不同的分析方法来解释语言现象。如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 析法等。那关于句法分析的研究进行

2、了这么多年,其中历经了哪些演变?促使其发生演变的 原因又有哪些?不同的分析方法又都有着各自怎样的优缺点?其中各自的根基、特点又有哪 些?我将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及前辈的研究成果做些简要的分析。【关键词】句法分析、演变、优缺点、西方语言学、特点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就有学者对语言进行研究,但我们的研究更多的是音韵、文字等方 面,而语法一直是我们研究的弱点,我国的语法研究起步晚,可以说是以马氏文通为起 点,它奠定了汉语传统语法学的基础。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语法研究深受西方语言法学研 究的影响。当然关于句法分析的研究也是如此。句子成分分析法是汉语研究中最早使用的一种句法分析方法,来源于西方的传统语法。

3、对于这种方法,我们应该较为熟悉,因为初中时期老师给我们分析句子结构式,大多用的就 是句子成分分析法,也是中心词分析法。关于句子分析法,要点有以下几点:1、分析的对象是句子。2、认定一个句子有六大句子成分一一主语、述语(即谓语)、宾语、补足语、形 容性附加语(即今天一般所说的定语)、副词性附加语(即今天一般说的状语 和补语),其中前两者为句子的主要成分,中间两者为连带成分,后两者为附 带成分。3、作句子成分的原则上都只能是词。4、分析时,先一举找出全局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述语,再看述语是哪一种动词, 决定它后面有无连带成分宾语或补足语,最后指出句中所有的附加成分一一形 容性附加语和副词性补足语。前

4、文中我们提到这种分析法也称为“中心词分析法”,是由于这种方法认定作句子成分 的只能是词,分析任何一个句子成分时,都要先找出中心词。这种分析法可以让人一下就把 握住句子的脉络。用它来分析一个长单句,更能显示出它这方面的优势。也正是基于这样的 优点,在语言教学中,给学生作句法分析老师采用的都是这种句法分析法。因为一般的语言 教学中,给学生作句法分析无非是让学生清楚了解一个句子的基本格局和脉络。所以,句子 成分分析法为语言教学界广泛接受和应用,在教学语法界影响很大,直至现在。它对推动汉 语教学语法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句子成分分析法在实际操作上也有不少问题,从汉语研究角度说,它有较大的局 限

5、性。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问题:问题一:离了附加成分、连带成分,句子的主干不成立或站不住,或不是原来句子的意 思了。例如:1)他痴迷赌博。2)贪婪思想必须克制。3)他们学习好的品德。例1)、2)作为句子主干的“他痴迷”、“思想克制”,根本就不成立;例3)作为句子主干“他 们学习品德”,虽可以成立也站得住,却不能表达原来句子的意思了。问题二:离开了附加成分、连带成分,句子的主干虽能成立或站得住,但意思完全变了。 例如:1)他们看不明白尹他们看尹他们明白2)小王死了爸爸尹小王死3)这些政策照顾了群众尹政策照顾问题三:分化歧义的能力差。有的歧义句它可以分化,如:我们五人一组。按句子成分分析法,主语应该是

6、“我们”谓语是主谓词组“五个人一组;如表示“我 们这五个人在同一个组里”的意思,那么句子主语是“人”;但是更多的歧义句它是无法分化的,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这个歧义句,可以相当于“照片只放大了一点而,不是很多”的意思,也可以相当于“照 片放得过于大”的意思。但是,用句子成分分析法是没办法对其进行分化的。问题四:不利于发现某些词语的用法特点。如副词“白白”的用法特点(它只能修饰一个复杂的动词性成分)就不可能一句句子成 分分析法来加以揭示的。句子层次分析法有它的局限性,但绝不能认为它就没有用,没有价值了。我们所说的它 具有局限性,是指它有自身使用的范围,服务于一定的目的,不可完全否定它的价值。正如

7、上文所说的,它在语法教学中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不可忽视的。在句子成分分析法之后,又一句子分析法出现在我国的语言界一一层次分析法。在分析 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照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 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做层次分析。层次分析法又称“直接 成分分析法”。这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分析法。它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著名语言学家布龙菲 尔德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上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赵元任先生是最早自觉用韵层次分析理 论方法分析描写汉语语法现象的语言学学者(见于北京口语语法)。从20世纪五六十年 代开始,这一方法在国内得到广泛的运用。关于“层次分析

8、”,朱德熙先生认为,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看做是一种分析法,而是把 它当做一种原则来看待。在进行句法分析时,必须按照句法够早的层次性进行分析。朱先生 的观点是有道理的,不过我们觉得相对以往的句子成分分析法来说,把它称为“层次分析法” 也是可以的。层次分析,实际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切分,一是定性。切分,是解决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到底有哪些,换言之,就是一个句子或句法节后 到底应该在什么地方切分。如以“她才到”为例,这个句子,从结构上说,首先该“她”和 “才”之间分呢。还是在“才”和“到”之间切分,这考虑的就是切分的问题。而定性,是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再以“她才到”为

9、例来讲,再切分后,“她”和“才到”之间是什么句法关系,“才”和“到”之间是什么句法 关系,这考虑的就是定性问题。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精神是:1、承认句子或句法结构在构造上有层次性,并在句法分析中严格按照其内部的构 造出呢歌词进行层次分析。2、每一次分析,都要明确的说出每一个构造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再拿上面举的 例子来说,“她才到”这个句子内的三个词不在一个层面上,这个句子含有两个 构造层面。第一个,其直接组成成分是哪两个,第二个,直接组成成分又是哪 两个,都要一一说明。3、在分析中,只管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不管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也不管句法结构中实词与虚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例如,

10、“小王喜欢红 玫瑰”,第一个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是“小王”和“喜欢红玫瑰”,它们之间是 主谓关系;第二个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是“喜欢”和“红玫瑰”它们之间是动 宾关系。这在分析中必须说明。而至于“小王”和“红玫瑰”之间有什么语法 关系,“小王”和“喜欢”、“喜欢”和“红玫瑰”、“小王”和“红玫瑰”在语义 上有什么关系,层次分析是不进行阐释的。相对于句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能更好的分化歧义句式。一个具体的句子或句法结构,能表示多种不同的意思,而这并不是有句法结构中的某个 词的多义现象造成的,这种句子或句法结构就成为“歧义句式”。例如“咬死猎人的狗”是 一个歧义句式,它既可以表

11、示“把猎人的狗咬死了”这一意思,也可以表示“那条把猎 人咬死了的狗”这一意思。而这类歧义句就跟内部构造有关。对于这个句子句子成分分析法 也可以加以分化,但是类似“这张照片放大了一点儿”的歧义句,句子成分分析法就束手无 力了。只能用层次分析法来分化。因此,我们说,层次分析法在分化歧义句上,能力远胜于 句子层次分析法。第二,有有助于发现新的语法现象,揭示新的语法规律。譬如说,以往的汉语语法书上都说现代汉语里的动词一般都能作谓语,只要意义上能搭 配。这不是用层次分析观念分析句子结构时所得出的结论。而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泛使 用后,人们逐渐意识到,现代汉语里的动词单独作谓语是要受到很大的限制的。大约

12、50%的 动词是不能单独作谓语的,像“属”、“企图”、“责备”等就是这类动词;而像“喝”、“等”、 “参观”等动词虽然能作谓语,也受到语用上的限制,如“看”只有在祈使句和答话里或含 明显对比意义的句子里才能单独作谓语。例如:1)你看!2)“你看那个展览吗? ”“我看。”3)我看那个征婚节目,他不看不难发现,这一重要的语法现象,在使用句子成分分析法时,是无法发现的。在运用层次分析法时,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切分句子,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切分-类似的一些问题,这就有助于我们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从而揭示和发现更多未被发现和注意的问题与规律。但和句子成分分析法一样,层次分析法也有其自身的不足之处。具体如下:第一

13、,它只能揭示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和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显性的语法关系,即语法 结构关系,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所隐含的语义结构关系。这是因为,层次分析只包含切分 和定性两方面内容,换言之,层次分析只承担两项任务:一是切分,找出一个结构的直接组 成成分;二是定性,确立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是什么句法关系。至于包含在结构里 的实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这不是它所承担的任务。例如我们在前文所提到的“小 王喜欢红玫瑰”,层次分析法只能知道它内部的构造层次和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 系,“小王”和“喜欢”是主谓关系,“喜欢”和“红玫瑰”是动宾关系。至于“小王”和“喜 欢”之间在语义上是什么关系,“

14、喜欢”和“玫瑰”在语义上有什么关系,层次分析法就无 法给出答案了。第二,层次分析完全是一种静态的分析,因此有些现象它解释不了。例如:1)木头家具质量牛皮领子大衣2)北大英语老师海水盐分含量但就构造层次和内部的句法结构关系来看1)、2)两组中的短语分别相同。但事实则不 然。1)中的第一个短语去掉修饰语“木头”仍然成立,但后一个若去掉修饰语“牛皮”就 显然不成立了;同样的,2)中的第一个短语如果去掉修饰语“英语”,“北大老师”是成立 的,但第二个短剧若是去掉修饰语“盐分”,“海水含量”就不再成立。对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层次分析是回答不了的。所以层次分析也存在着局限性。由于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

15、析法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人们在使用中颇感不便。于 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发生了一场关于析句方法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的焦点是 分析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寻找二者结合的办法和途径。虽然在讨论后, 大家得出了一个较为一致的认可一一倾向于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吸收句子成分分析法的 长处,在层次控制的前提下分析句法结构的成分和关系。但是,还是没有解决句法分析现存 的问题和缺失之处。因为,无论是句子成分分析法,还是层次分析法,甚至将二者结合后的 分析法,都只能分析静态的句子或句法结构,对于动态句子或句法结构就失去了其作用。关 于句法分析,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填补句子成分分析法

16、和层次分析法的缺憾,我们的学者不断探索。1962年,朱德 熙先生在中国语文上发表的句法结构一文中,就用晕了又一分析法一一变换分析方 法,来分析归纳汉语句法结构类型。这一方法是美国海里斯提出的,他在1952年发表的Dis-course Anlysis(话语分析)一文中之处,所谓“变换”,就是“结构不同而等价 的序列之间的替换”。国内对变换分析方法运用娴熟来研究汉语句法问题的就是朱德熙先生。他曾发表多篇运 用变换分析法研究汉语句法结构的论文,引起了国内语法界对变换分析法的极大兴趣。不可 否认,变换分析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的缺失,使得我们在句 法分析上的研究又创了一个新高。原因如下:首先,变换分析最直接的作用就死可以更有效的分化歧义句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