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113894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生物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古生物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古生物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古生物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古生物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生物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生物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古生物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理学 二级类:地质学 专业代码:T)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古生物学与地质学相关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和创新创业素质,能够在古生物学、化石保护及自然类博物馆、化石能源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科普、管理的古生物学高级创新创业专业人才,以适应当前国家和辽宁省科学、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古生物学人才的需要,及学校对于标志性专业和特色专业发展的要求。二、专业特色本专业根据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以学校标志性专业和特色专业作为本专业定位,以“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为教育理念,形成如下具体特色:1.“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深度融合:

2、努力培养基础知识扎实、能力强、思想和专业素质过硬的优秀本科生。在知识层面,通过强化课程设置关联性、翻转课堂教学来强化学生知识的吸收;在能力和素质层面,通过教学-科研-创新创意创业一体化教育,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内化为专业素质。2.“教学-科研-创新创意创业”教育一体化:努力培养国家科学、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拔尖创新型人才。本专业尤其重视实践教育,除日常教学课程外,在小学期不仅安排“科研-创新”项目,组织学生参加野外实习、瞄准实习地区尚未解决的问题展开研究工作,而且安排“科研-创意创业”项目,组织学生解决古生物教学和博物馆展陈方面的实际问题(如参与教师科研和教学研究项目,参与教具以及博物馆等委托

3、的开发),而且组织学生参加研讨班和讲座,了解和探讨当今专业工作最新进展和动态,培养学生国际视野。3.传统和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构建牢固的知识结构,有效发展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保证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理念的实现。本专业稳步推进MOOC模式、翻转课堂模式、自主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模式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4. 重视英语在专业中的应用:本专业重视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重视双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以适应本专业对英语的特殊需求。三、培养标准1.培养规格本专业适应的职业岗位群1) 古生物学研究型岗位(科研岗):能够考取国家级科研院所和著名大学的研究生,并能在未来出

4、色地从事科研岗位工作;2) 化石能源应用型岗位(应用岗):能够胜任地质填图,能够应用相关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知识,出色地完成化石能源勘探工作;3) 博物馆学岗位(应用岗):能够在自然类博物馆出色地完成化石鉴定、收藏、研究、展陈及科普工作;4) 文化产业岗位(应用岗):能为“以古生物学为背景”的文化产业提供出色的设计思路等;5)化石保护型岗位(管理岗):能参与行政机构、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化石保护工作,为区域发展做出贡献。2.培养要求知识要求: 1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在内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包括地质学、古生物学和博物馆学知识在

5、内的专业课知识;2 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核心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及一般人文知识,并掌握国设通识课程各门类知识。能力要求:1. 鉴别、描述和分类能力(核心能力和综合能力):能够对各门类重要化石、常见岩石矿物标本、常见的地质构造现象和沉积相进行鉴别、描述和分类;2. 野外工作能力:能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地层剖面绘制、地质填图、野外化石及岩矿标本采集和沉积相分析;3. 知识应用能力(接受能力):能掌握学科知识交叉迁移方法,将通识课知识(尤其是计算机学科知识和外语知识)、基础学科知识应用到专业课知识中;4. 前沿技术掌握和使用能力:能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专业文献资料,

6、利用专业软件完成有挑战性的工作;能将各项重要古生物学研究技术应用到科研和创业实践中; 5.团队协作和资源合理配置能力:能创建团队协作机制,并对时间、资金、设备和人力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完成古生物学研究、化石能源勘探和博物馆展陈设计项目;6. 创新创业工作能力(核心能力和综合能力):能使用或发明新技术(包括新设备、新材料、新方法)、新软件,提出新理念,创建新模型,进行新论证、新应用或新设计;7. 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论文写作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具备学术研究交流能力、展陈方案表达能力、专业讲解能力、科普课堂授课能力;8. 自主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能通过网络课堂进行现代技术知识和专业外语

7、的学习,能适应迅速变化的国际社会环境,及时调整知识结构,掌握新技术和新工具,为终生学习创造条件。素质要求: 1.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正直、诚实、遵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2.身心健康,具有强健的体魄和百折不挠的品质,为胜任艰苦的工作创造条件;3.善于开拓,富有创新创业精神;一丝不苟,吃苦耐劳,具有献身精神,并具有开拓能力。其他要求(1)掌握一门外语,至少达到大学外语四级水平,并能熟练阅读英语文献,接受双语教学;(2)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多媒体技术、CAD设计或3D制作、地理信息系统及CorelDRAW、PS软件的使用。四、专业核心课

8、程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古生物学概论、化石能源地质学、古无脊椎动物学、古脊椎动物学、古植物学、博物馆学概论。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专业课程的实践部分、小学期开展的系列创新创意创业实践课程和其他实践类课程。其中专业必修课程的实践部分课时为354学时,占专业必修课程总学时30%。,占总学分比例为13%。小学期开展的系列创新创意创业实践课程及其他实践类课程共计30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17%。实践类学分占总学分30%。小学期开展的系列实践创新创意创业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获得创造性工作能力。创新创意创业实践课程包括:与科研领域有关的创新系列课程,与应用领域有关的创意创业系列课程,与语言交流传播有

9、关的系列课程。与科研领域有关的创新系列课程包括“本溪地质认识实习”、“秦皇岛专业实习”和“科研实习”;与应用领域有关的创意创业系列课程包括“CAD/3D设计及竞赛”和“博物馆展陈竞赛”;与语言交流传播有关的系列课程包括“英语演讲与竞赛”和“文献检索及竞赛”。实践活动最终水平的检验是由“毕业论文”这项活动来完成的,为配合这项活动顺利展开,专门在第8学期开设“论文写作专题”一课。六、创新素质学分创新素质学分共5学分。其中创新创业基础1学分,创新思维方法1学分,创新创业活动3学分。创新创业活动学分3分分配在:“英语演讲与竞赛”、“CAD/3D教具设计及竞赛”和“文献检索与竞赛”,以强化“语言表达和写

10、作能力”、“前沿技术掌握和使用能力”、“创新创业工作能力”、“自主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这四项能力与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最直接相关。七、毕业合格标准及学位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须在德、智、体三方面达到培养要求。根据本培养方案的要求,毕业生须修读完成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取得175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程42学分,通识选修课程14学分,专业必修课程74学分,专业选修课程15学分,专业实践课程30学分。获取学位需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大学外语四级水平,并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水平。获取学位平均学分绩点要求是1.6。八、学制、学位授予学制:4年,允许3至6年毕业。学位授予:理学士九、课程结构及

11、修读要求课程类型课程类别应修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应修学时占总学时比例(%)备注必修课程通识必修课程422499438专业必修课程7442120245小 计11666219683选修课程通识选修课程文学修养1482108A历史传承B国际视野C社会道德D科学技术E艺术审美F创新素质G专业选修课程1592259小 计291743517综合实践课程专业综合实践课程3017-总 计1751002631100十、实践教学学分(学时)构成表课程类型课程类别各学期实践教学学分(学时)分配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第七学期第八学期学分学时学分学时学分学时学分学时学分学时学分学时学分学时学

12、分学时必修课程通识必修课程0.8151.5271.222专业必修课程4.7744.3703.8584.8740.582.8461.324-选修课程通识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0.583.3403.2482.9444.164-综合实践课程专业综合实践课程1.3191.3190.340.340.340.340.348.3124总 计6.81087.11165.8928.41184606945.7928.3124十一、课程设置及进度计划1通识教育课程课程类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各学期周学时分配考核方式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小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小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小学期第七学期第八学期

13、1515318153181531811通识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Fundamentals of Law354459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ori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47260124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Practice 23636集中集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Fundamental Theories of Marxism354459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The 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