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反思3篇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113747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牙绝弦教学反思3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伯牙绝弦教学反思3篇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伯牙绝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伯牙绝弦教学反思1?伯牙绝弦选自?列子汤问,故事感人至深,却只有5句话,77个字,而这77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尽管这是学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但是就这篇文章而言,字词的理解不算很难,文章比拟浅显,因此我通过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根底上记诵积累。对于这篇文章,我觉得让学生体会到伯牙与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知音情谊是本文的难点。一节课下来,觉得做得比拟好的有下列几点。一、音乐渲染,营造气氛。课伊始,我便以音乐高

2、山流水导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古文的意境,在补充介绍伯牙在子期墓前悼念子期时,也以惨婉动人的音乐加以衬托,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伯牙那种悲哀欲绝的心情,最后,让学生在音乐高山流水的伴奏下,再次诵读课文,感受伯牙和钟子期那种知音情谊。二、反复朗读,感受文言文之美。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读,而“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刚开始时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感情。每次的朗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反复地品味语言,不断加深对伯牙与钟子期知音情怀的体会,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

3、句吐衷肠。在朗读的指导过程中,我注意把朗读与想象及理解进行有机地结合。比方文章的前四句,指导学生要读出快乐、冲动、称誉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局部,指导学生带领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三、拓展练习,丰盈文本。教学中,我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蛾泰山,洋洋江河,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沛想象的根底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句式练习,有效地调动学生去感受文言文的结构之美,又步步深入

4、,准确地演绎,既丰盛了文本的内容,又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世上那个最懂你知你的人。四、资料补充,升华主题体会伯牙与子期的知音情谊是本文的难点,让学生体会到那种知音情谊,特别是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学生是比拟难以理解的。所以我对文本进行了挖掘与扩充,引导学生想象别人是如何称誉伯牙的,让学生体会伯牙作为一名着名的乐师,却无人能听懂他的琴声,无人理解他的心意,从中感受到他的孤独寂寞,了解知音难求,感受“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补充介绍钟子期死后,俞伯牙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时所写下的一首短歌,帮忙学生感受伯牙对于知音之死的悲哀欲绝、肝肠寸断的心情,让学生真正体会伯牙绝弦的那种悲壮

5、而又感人的行为。我觉得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应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因此,我在学生体会伯牙失去知音后那种痛苦与绝望的心情,及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对伯牙说什么,在学生抚慰、激励伯牙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然后告诉学生如果遇到了知音,应该好好珍惜,如果还没有找到,那么应该真诚对待周围的朋友。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缺憾,有一局部学生朗读不是很到位。这篇课文中有两处停顿难点:“哉“兮是表示感慨的文言虚词,读这样的语气词,应拉长些,才更具音乐美,还有课文的最后一句的朗读都需要在适当的机会多加指导。还有,课堂应变能力也有待提高。伯牙绝弦教学反思2?伯牙绝弦选自

6、?列子汤问,只有5句话,77个字,而这77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这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古文,读通读顺文章,理解大意是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到伯牙与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知音情谊是本文的难点。虽然我用的是五年级学生,但这是学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加上文章比拟浅显,字词的理解不算很难,因此一节课下来,得到了听课老师的赞赏。自我感觉有几点做的还算称心。一、音乐渲染,创设情境。上课伊始,我便以古琴弹奏“高山流水导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古文的意境。在理解“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时,我精心截取又合成了一小段名家播送剧?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补充介绍伯牙在子期墓前悼念子期,故

7、事以惨婉动人的音乐加以衬托,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伯牙那种悲哀欲绝的心情,使学生的情绪到达高潮,甚至有女学生当场哭出声音。二、反复朗读,感受文言之美。文章不厌百回读,文言文的读更加重要。在初读环节我就发现学生能够读通顺,但不会断句,没有节奏。我适时范读,告诉学生“这是一篇古文,与我们现在一般的文章不同,读古文要注意断句,讲究节奏、韵律的美感,高上下低、起起伏伏,就是我们说的抑扬顿挫。在初读、再读环节,学生的读就已经到达六遍之多,学生依然不能读出节奏、感情,更读不出韵味。于是,我把朗读与理解进行有机地结合,比方文章的前四句,在理解了意思以后指导学生要读出快乐、冲动、称誉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

8、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局部,指导学生读出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学生在朗读中反复地品味语言,在品味语言中提升朗读。最后,学生的朗读有了质的飞跃。三、关注过程,指导学法。整个小学阶段只安顿了两篇文言文的学习,如何学习文言文,办法指导显得特别重要。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不断地总结学法。初读感知的时候告诉学生“读古文不妨多看看注释,这能帮忙同学们阅读。“结合高低文理解是学习古文的一种好方法。“查字典理解,这也是学习古文的办法之一。在研读环节,通过对“善字的比照学习,让学生知道“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古文里很常见。在理解“洋洋兮假设江河时,“江、“河分别指“长江和“黄河,使学生知道“一个字就

9、是一个词,这在古文中很常见。在悟情环节指导读书时让学生明白“理解了古文的意思,和文中人物的心意相通就能够读好古文。四、适时补白,丰盛文本。在品析完“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假设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假设江河!,我让学生仿照句式进行训练。“既然伯牙善鼓琴,则他的琴声中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琴声里还会有哪些场景?在学生充沛想象的根底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句式练习,有效地调动学生去感受文言文的结构之美,丰盛了文本的内容,又在不露痕迹中理解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接着话锋一转,“请你想象一下,假如你

10、就是伯牙,一直以来都没人真正能听懂你琴声所叙述的心声,而钟子期,不管你弹什么,不管你有怎样的志向和情怀,他都必得知,这时,你的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又会有怎样的感叹?由于前文铺垫做的充沛,此处文章的空白点给了学生极佳的回味和想象空间,此时的学生已经是不吐不快的状态,写话练习到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教学是遗憾的。一是感觉身为教师的我话还是太多,情绪应该在收敛一些,用文本打动学生,而不是用老师的情绪带动学生。二是没有留出时间指导学生背诵,学古文一定要注重积累,背诵就是一种好的积累办法。还有一点就是我没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翻译古文。记得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讲到:“小学阶段

11、的文言文教学,旨在体现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主要是让学生见一见,感受一下,以至于到了初中不感到陌生。 基于这个认识我才对没有让学生具体“翻译“,也不知道这点做的对与不对,上课前应该多找一些老师探讨。伯牙绝弦教学反思3?伯牙绝弦是小学六年级唯一的一篇文言文,故事感人至深,却只有 5 句话 ,77 个字,而这 77 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它是知音难求的人生写照,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和煦的见证,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灵的呼唤。把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寓言,聆听这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向往这份美好本

12、文是文言文,是学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办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先把课文的字词理解了 , 在此根底上记诵积累 , 再进行对“知音的解读。学习本课时,我先是以词语导入,并让学生当场积累,目的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古文教学,本人觉得朗读是一大特点,因此,教学中,注重了朗读。理解课文我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是对难读的 : “善哉“峨峨兮 / 假设 / 泰山 洋洋兮 / 假设 / 江河进行了指导,目的是为了学生在朗读古文时能注意停顿恰当,读出古文的韵味来。在理解课文时我把理解与朗读相结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

13、话的同时,也注重了指导朗读。文章的前半局部,要读出称誉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幸福;文章的后半局部,指导学生带领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在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延伸:“既然伯牙善鼓琴,则他的琴声中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琴声里还会有哪些场景?能照样子说上几个动人的场景吗?在学生充沛想象的根底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伯牙鼓琴 , 志在 _ ,钟子期曰:“善哉, _ !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盛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一堂课下来,首先一点,觉得在对古文的朗读指导中,还欠缺教学办法,学生可能是把古文给读正确了,读顺了,但古文的韵味还没读到位,应该在教学中慢慢渗透;其二,在理解课文时,对课堂中生成的关注度还不到位,有时,忙于赶时间,就匆匆过场,这可能跟自身的素养有很大的关系。总之,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今后,要在自己的课堂中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也希望同行们能多提珍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