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112889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题实验结题报告【内容摘要】当前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不少师生之间也存在关系不和谐问题,而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重点阐述了以下五个个方面的观点:一、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二、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载体;三、学习方法的指导是调节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优化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正确评价学生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的直接因素。以此能促进师生间的教学关系和谐发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关键词】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 一、课题的提出随着知识经济的悄然而至,我们的教育需要培

2、养创造型人才。创造型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能力基础,更需要有敢于创新、善于合作的意识,有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精神,有热爱生活、服务他人的美好而丰富的情感,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才是知识经济所需的人才,才是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但是,据国内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现代中学生存在着程度不同、类型各异的心理障碍,常见的有厌学、角色紧张和冲突、自我为中心、挫折耐受力差、过度依赖、过度焦虑、情绪脆弱、攻击性行为、人际交往障碍、孤独与冷漠等等。上述障碍表现形式多样、成因复杂,将会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中小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极盛教授公开发表了他对全国中学生的

3、多年调查,结果显示高达32%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由此可见一斑。因此,有必要针对中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状态,从正面给他们以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在学校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而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科中能否渗透心里健康教育,最关键的就是要看学科课程本身及其教学过程是否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我们认为,无论是学科课程本身还是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都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语文形象性特点来影响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在形象的熏陶中受到感染,既能完成语文教学任

4、务,又能培养健康的心理,比教师直接说教效果更好。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只要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在其间能做一个有心人,适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么作为学校教育中“龙头”学科的语文教学,应该能够承担起一定的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培养健康心理的任务的。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1、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先生根据国内外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概括为先天与后天、内因与外因、教育与发展关系。2、在西方课程发展进程中,许多学者都曾致力于“课程心理化”的研究,亦即要把“心理的目标”渗透到课程之中,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来

5、看,各学科课程如何实施,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和目标体系。现代社会对人的培养规格要求是综合的,因此,在各学科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对课程本身的积极建构,是课程实施策略的一种改进和提升。3、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传统教学法条件下,学生的心理发展已不是远到极限,还可能有高得多的发展,有可能被视为最理想的一般发展,已经建立的新教学论体系能够达到这个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研究语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所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联程度,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他们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2、挖掘语文教材,帮助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科学的、系统的、有的放矢地渗透心理

6、健康教育。3、在学法指导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学生兴趣、动机、毅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度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确定学法指导中各要素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联程度,从而探索出在学法指导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4、在课堂教学中优化学生性格。开展对学生的性格优化的渗透,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努力探索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性格教育的途径与模式。5、正确评价学生,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着重研究评价体系中教师积极的期望和理想的集体氛围,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联程度。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及方法:1、研究对象:七九年级各选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其他班为对

7、照班。 2、研究的方法:调查法、观察法、教育实验法。 五、课题步骤及其人员分工1、2008年10月2008年11月 分年段调查分析、理论学习(陈华兰)2、2008年12月2009年1月 按情感教育、意志教育、乐观心理教育对教材进行分类,进行前期研究(陈华兰、吴琼环)3、2009年2月2009年7月 按不同课型开展观摩课、课外活动研究(含主题班会)(陈华兰、林毓芬、林海兵、吴琼环)4、2009年9月10月 对学生进行后测调查,整理、总结阶段(陈华兰)六、实验研究过程(一)维护教师自身心理健康,为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8、。课题组老师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心理学理论,成功教育的心理学基础和基本经验,学科渗透的方法等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心教意识。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进行测试,经学习、对照、研究,无论是思想上还是教学行为都达成以下共识:1、愉快接受教师身份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首先承认自己的身份,按照自己的身分进行各项专业活动。教师只有在思想上承认自己的职业身分,按教师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才能对教师工作充满信心,才能约束自己,不参与有失教师身分的不良活动,自觉抵制外界对教师工作的不良刺激。 2 、改善自身心理环境 一个教师具有乐观积极的自身心理环境,就会对教育工作充满信心,对教育学生有兴趣,以工作的劳苦为欢乐,教学效果

9、就会越来越好;反之,当一个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不良,有教育偏见,厌烦学生,他的情绪、教育行为都会有异常表现,对教育教学工作会产生负面影响。组内老师经常相互交流与沟通,做到主观上改善自身心理环境。3、 提高承受焦虑能力 教育工作要求教师遇事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镇静,能接受困难和挫折的。如果教师毫无承受教育焦虑的能力,一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稍有不如意就灰心丧气,那是无法搞好教学工作的。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工作中对缺乏魄力,遇事缩手缩脚,不愿管和不想管学生,怕引起麻烦,怕承担责任的年轻老师进行心理疏导。同时,我们认为,承受一定的焦虑,有利于教师加强教育责任心,有利于教师心理品质的锻炼,有利于促进教师形成

10、态度温和、乐教善管、诲人不倦的教育风格。我们便主动承担教学公开课、承担管理工作或担任班主任工作等,来磨练自己的耐性。随着一个个困难的克服,大家的承受焦虑的能力便不断提高。 4、加强心理健康防卫 虽然校园内的人际关系相对其他行业相对简单,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人的内部心理状态是在客观世界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并随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在社会大变革的今天,教师更容易被一系列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所困扰,容易造成心理状态失衡,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为了加强心理健康防卫,使研究能规范深入地开展,我们从教师心理学等教育教学理论中寻找理论依据。为课题组成员开出必读书目,组织学习并定

11、期交流活动,促使课题组成员能从一定的理性高度来审视自己,主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吸收正面的心理健康影响,抵制削弱心理健康的影响,正确对待生活上的不如意和工作中的挫折,远离炒股、炒房等行为。附教师心理健康测试题: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常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这份测试卷仅供你参考,你无须写你的名字。)1. 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2. 上床后,怎么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3. 经常做恶梦,惊恐不安,早晨醒来就感到倦怠无力、焦虑烦躁。4. 经常早醒1-2小时 ,醒后很难再入睡。5. 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便较长时间地沉默少言。6. 感到很多事情不称

12、心,无端发火。7. 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也总是很放不开,整日思索。8. 总觉得自己付出比别人多,收获比别人少。9、学生犯了错误,自己心里特别难受,会气得茶饭不思。10、总希望自己所教的班级成绩名列前茅。11. 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迟疑再三。12、长时间发呆,一发呆就是几个小时。13. 经常与人争吵发火,过后又后悔不已。14. 经常追悔自己做过的事,有负疚感。 16. 一遇挫折,便心灰意冷,丧失信心。15、经常无端头痛,并依赖止痛或镇静药。16、看到当年学习比自己差的同学或伙伴现在事业成功,心理很不是滋味。17. 非常害怕失败,行动前总是提心吊胆,畏首畏尾。18. 感情脆弱,稍不顺心,就暗自流泪

13、。19. 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别人总在嘲笑自己。20. 喜欢跟自己年幼或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一起聊天。21. 感到没有人理解自己,烦闷时别人很难使自己高兴。22. 发现别人在窃窃私语,便怀疑是在背后议论自己。23. 对别人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常常表示怀疑,甚至嫉妒。24. 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要加害自己。25. 参加集体活动时,总有孤独感。26. 害怕见陌生人,人多时说话就脸红。27. 在黑夜行走或独自在家有恐惧感。28、怀疑自己患了癌症等严重不治之症,反复看医书或去医院检查。29. 经常怀疑自己接触的东西不干净,反复洗手或换衣服,对清洁极端注意。30. 担心是否锁门和可能着火,反复检查,经常躺在床

14、上又起来确认,或刚一出门又返回检查。31. 站在经常有人自杀的场所、悬崖边、大厦顶、阳台上,有摇摇晃晃要跳下去的感觉。32. 对他人的疾病非常敏感,经常打听,深怕自己也身患同病。33. 对特定的事物、交通工具(电车、公共汽车等)、尖状物及白色墙壁等稍微奇怪的东西有恐怖倾向。34. 经常怀疑自己身体欠佳。35. 一旦与异性交往就脸红心慌或想入非非。36. 对某个异性伙伴的每一个细微行为都很注意。测评方法:得2分,得1分,得0分。评价参考:1) 0-8分。心理非常健康,请你放心。2) 9-16分。大致还属于健康的范围,但应有所注意,也可以找老师或同学聊聊。3) 17-28分。你在心理方面有了一些障

15、碍,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调适,或找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你。4) 29-35分。是黄牌警告,有可能患了某些心理疾病,应找专门的心理医生进行检查治疗。5) 37分以上。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应及时找专门的心理医生治疗。(二)合理运用教材,挖掘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材料。语文教材本身有许多具有良好教育意义的佳作,只要教学处理得当就能起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中学语文教材具有了多样性、人文性、时代性,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精选的很多文章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不仅有很高的文化内涵,而且弘扬很多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整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质量规格和水平。传统教学的教学目标多偏重知识的接受,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如今素质教育已启示并要求我们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教学目标是个多元体系,涵盖认知、智能、情意三个领域,这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提供了良好背景。我们把教材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整合分类。详见下表:情感教育意志教育乐观教育成长教育亲爱的爸爸妈妈在山的那边望岳风筝阿长与山海经走一步 ,再走一步五柳先生童趣背影理想微笑着面对生活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