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修养心得体会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112626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艺术修养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文艺术修养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文艺术修养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文艺术修养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文艺术修养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文艺术修养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艺术修养心得体会(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文艺术修养心得体会篇一:人文和艺术素养专题学习心得笔记人文和艺术素养专题学习心得笔记最近参加学科带头人人文和艺术素养专题的学习,老师 的课非常生动,插入了许多图片、音乐、诗歌等,让我更深 入的了解了文化的内涵,我对文化艺术修养与专业技术能力 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深刻认识到一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 对提高自身专业的重要作用。我知道,文化能使人的道德更加高尚,艺术能使人的生 活更加精彩。在与同事、领导和公司各部门职能人员的沟通 中,自身的形象、气质、谈吐、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各方面 都对更好的完成工作目标有很深的影响,正因此,在专业知 识以外,我们所表现的亲和力,综合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 让同事产生

2、心理上的共鸣和情感上的愉悦,促进了与同事之 间更好的沟通,一个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往往有较 好的气质,而气质又往往于文化艺术修养。所谓艺术修养,指人的审美能力和情感。只有具有音乐 听力的人,才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只有具有视觉美感受力的 人,才能欣赏大自然景色之美和绘画等艺术之美。俗语说: 玉不琢,不成器。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进行文化艺术修养, 如基本素质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培养、法律意识的培养、伦 理道德的培养、人文素质的培养、言行与礼仪的培养、社会 活动能力的培养、业余爱好的培养、人际关系的培养等,把 自已培养成社会需要、单位需要的专业人才,承担起各项工 作的重任。做一名教师,我们就要不断地

3、充实自己,不断地提高自 己的文化艺术修养。多读一些关于沟通言谈的书籍,训练自 己可以更好地与学生、同事、领导的沟通。要挤出更多的时 间学习新知识是一件艰苦的事情,要牺牲自己许多的休息时 间,最好的办法是把学习新知识当成自己的娱乐,在快乐 莫过于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中补充自己,从中吸取智慧 和力量,又创新自己的天地。在人的素质中,艺术修养不可缺少。艺术不像语言和知 识那样,需要经过翻译和说教才能为人们接受和感悟,它直 接影响人的情绪、精神和生命状态。提高审美素质艺术修养 是衡量一个人审美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艺术修养的规定将 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素质与生存质量的高低。一个有较高艺术 修养的人,能够主动的

4、、充分地使其感性、情感和理智得到 协调共处,使其心理结构的各个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通过 学习和修养,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经验,增强文化艺 术素养,开拓创新思维、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更好的用自己 眼睛看待对象、直接做出判断,通过对个别事物的了解,从 而洞察、了解事物的本质,尤其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即时地 做出决断和处理。人文和艺术有很好的包容性,融合与交流是艺术文化形 成之基石,我是一名教师,我们要传承文化艺术的优点,对 各种知识兼容并蓄,融会升华,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更好地 运用到工作中。人是有资质区别的,也各有优秀的潜质,而 文化艺术修养是最能激发人的潜质的。我需要艺术资养、精 神也需要艺术丰

5、富,我只有不断加强文化艺术修养,提高自 己审美、言谈能力,丰富自己的艺术底蕴,才能提升自己的 创造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做一名优秀的教师。篇二:人文艺术素养第一讲人文艺术素养概述一、何谓人文艺术素养人文艺术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 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 内在品质。二、人文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人文艺术素养的缺失。(1 )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下降。片面强调专业教育,忽 视人文修养的教育,会加剧人的心理失衡。(2)导致人与自然的冲突,科学主义泛滥。(3)科学技术必须与人文精神相符相承,缺乏人文内涵的科学主义是不可取的。2、人文艺术素养有助于发掘传统文化的

6、底蕴,促进经 济发展。其一,传统文化可以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文化资产 和文化资本。其二,历史传统文化是塑造区域文化气质的重要基地。 其三,发掘利用传统文化,可以为经济经营活动注入价 值巨大的文化资产。三、学习内容古希腊文学、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多民族的文化融合 与中外文化交汇、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学的发展历 程参考书目: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概论教育部高教司组编,张岱年,方克立主 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龚鹏程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传统文化常识林良浩主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第二讲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 第一节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中原定居农

7、耕文化,南方山地游耕 文化。、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融第一种途径是战争。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 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第二种途径是贸易。“茶马互市”、“丝绸之路” 第三种途径是迁移。此外,通婚也是中原民族与游牧民族文化交融的一种形 式。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二、中原农耕文化与南方山地游耕文化的交融南方山地游耕文化具有不同于中原农耕文化的诸多特 征:一是在耕作方式上刀耕火种。二是过着迁徙不定的游动 生活。三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尚处于不成熟的状态。两种文化交融的方式主要是移民和教化。三、少数民族的文化贡献1、在经济生活方面:2、在衣着服饰方面:3、在日常起居方面:4、在

8、音乐、舞蹈方面:5、文学方面:6、史学方面:四、民族文化交融比较明显的时期一是汉代二是北朝三是唐朝“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第二节中外文化交汇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重视人 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西方文化则强调人对 自然的征服与改造,即征服自然。(2)在对待家庭问题上,中国文化强调“家族本位”, 突出国家和家族的整体利益。西方文化则奉行“个人本位”, 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的人格与尊严。(3 )在对待民族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奉行的是“亲 仁善邻”和“协和万邦”,而西方则奉行“征服天下”。1、天人合一与征服

9、自然中国人习惯于把人的精神融于自然界之中,并把自然人 格化、人格自然化,人与自然和谐共进。天人合人的文化特征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而西方人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控制自然,向自然开战。“天人合一”与“征服自然”有何现实意义?“天人合一”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其积极意义是:它在客观上告诉人们,不能违背自然规 律或超越自然规律,毫无节制地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而 要在顺应和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利用自然,让人与自然界 和其它生物和谐共存。它的不足是:突出表现了重人文、轻自然,对自然界缺 乏积极的探索与改造,这也正是中国科学技术自古以来就处 于落后状态的根本原因。天人合一思想在当代被视为21世纪的生存救星

10、,认为 它是解决现代社会无度开发自然、改造自然而导致的生态失 衡、环境污染的最佳选择。“征服自然”的双重的意义其积极意义是:这一观念引导西方人去征服自然,去利 用与开发自然,由此带来了工业革命和科技时代的到来和物 质文明的繁荣。也就是说,在现代社会,社会生产力的水平 是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为标志的,人们物质生活水 平的提高还有赖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必须以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征服自然的能力的提高为先决条 件的。另外,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需要以物质水平的 提高为基础。由此可见,征服自然这一西方文化中的基本精 神,在现代东西方社会发展中,仍是创造现代文明不可缺少 的精神动力

11、。其弊病表现在:过分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或者滥用科 学技术,也会给人类和社会带来重大的乃至灾难性的影响, 如对自然资源过度的开采和索取而导致的生态环境污染和 破坏,如原子弹的研制与扩散、核武器竞赛等等,就直接威 胁着人类自身的安全。2、家族本位与个体为本家族本位在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中根深蒂固,家是中国人 心中温馨的港湾,具有超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人格外注重家族。西方文化中奉行个人本位,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人格尊 严。个人本位思想渗透到西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西方文化中“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得失及现 实意义?“家族本位”的得失及现实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本位”观念的核心是重家族轻个 人

12、,重群体、轻个体,强调个体在群众中的义务和责任。这 种观念要求父严、母慈、子孝、兄友、弟恭。通过尊祖敬宗, 天伦和谐达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和有序。从家庭本身而言,家 族本位表现出的家庭成员间的天伦之乐,尊老爱幼让许多西 方人羡慕不己。如果从把这种思想推而广之,从家族到民族、 从国家到世界,乃至广阔的宇宙空间,如果都能强调团结和 协作,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这对人类的并生共存、和平 与发展都是极有现实意义的。其弊端是:其一,不利于甚至严重地制约了个体主观能 支性的创造和发挥,个人的个性受到压抑,甚至摧残。其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道德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显得十分虚 伪。因为在中国,无论父子、兄弟、夫妻,

13、还是官吏、百姓, 根本没有平等可言。其三,在以家族为本位的社会中,法律 制度根本无法贯彻执行,只能依靠人治。而且在中国,“一 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非常普遍,正象红楼梦里说 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现代社会里反腐败何其之难, 就是有这些广泛的民间思想作基础。“个人本位”的得失及现实意义西方的个体本位思想,强调以个人为主,强调自由、平 等,强调个体的独立意识和创造意识,这对个人主观能动性 的发挥和个体创造价值的实现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它明显 地淡化了父子亲情和集体精神,不利于形成民族的凝聚力, 也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统一。现代社会应当吸收二者的精华,一方面,人的价值应当 给予充分肯定。另

14、一方面,亲情家族观念和社会伦理道德也 应加强。二、中外文化第一次大交汇:汉唐一一西域佛教汉唐之际中国吸纳的外来文化主要是南亚次大陆的佛 教文化。一般认为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东汉明帝永平 十年(67年)。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人把它看作一种神仙方 术,佛教在这一时期主要是翻译佛经。南北朝时期,佛教僧 人进一步把佛教思想和儒道思想相融合,开始创造具有中国 色彩的佛教宗派。佛教对绘画、石窟等艺术影响很大。三、中外文化第二次交汇:明万历至今一一西方科技本次文化大交汇始于耶稣会士来华,从1582年利玛窦 来华至1773年的两个世纪里,耶稣会士先后来华者约五百 人,其中有葡、西、意、比、法、德等国教士,著

15、名的有利 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从16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对 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主流是故步自封。鸦片战争后,中国人采纳西方文化的基本线索:首先接 受的是“西技”、“火器历法”,随之是“制械练兵之术” (洋务运动)。进而是“西政”(戊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这是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国制度的吸纳。最后是思想观念 的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今)。四、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一)中国文化在亚洲的传播与影响:1、朝鲜:朝鲜是中国之近邻,接受中国文化也最早。“朝鲜” 一词最早见于管子一书。唐朝时的新罗在治学 修身方面深受中国儒家诗礼教化的影响,提倡以德治国,养 性修身。2、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东邻,中国文化在那里也早有传播,日本的文字、史学、佛教、儒学均受中国影响。(二)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与影响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主要包括科技、艺术、学术思 想三个方面:1、器用技术在西方的传播:古代中国向西方输出的主 要商品是丝绸与瓷器。2、各门艺术在欧洲的传播:在器用技术传入欧洲的同 时,中国的美术、绘画、建筑、园林及文学等各们艺术也传 道了欧洲。3、哲学思想在欧洲的传播。第三讲中国文化的历史进程第一节上古:中国文化的产生上古界定为:170万年前至殷商前这段时期一、中国人的起源:元谋猿人:采摘果实,追猎野兽,能蹒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