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宫-古诗-赏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11203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夜游宫-古诗-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夜游宫-古诗-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游宫-古诗-赏析(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夜游宫-古诗-赏析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释记梦:记录梦境;师伯浑,词人的朋友。 雪晓清笳乱起:大雪飘飞的清早笳声乱起。笳,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管乐器。 想关河:想必这样的边关河防。 雁门:雁门关,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 青海际:青海湖边。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睡觉:睡醒。 漏声断:漏声尽。指夜深。漏,古代计时器。 自许句:自己许下诺言在万里疆场为国杀敌,建功立业。 残:此指头发脱落稀疏,意即年老。译文下过雪的清晨,有清幽笳声响起,梦中所游之地,不知道是什么地方。 铁骑无声,望过

2、去如水流淌一般绵延不绝。我猜想这样的关河,应该在雁门关西边,青海的边际。 在寒灯照射下睡醒时,更漏声已经滴断了,月光斜斜透过窗纸。 我自答应在万里之外的战场封侯,但有谁能知道呢?我鬓发虽残败灰白,可我在战场杀敌立功报效祖国的心却并未死去!赏析陆游有大量抒发爱国主义激情的记梦诗,在词作里也有。这首?夜游宫?,主题正是这样。师伯浑是陆游认为很有本领的人,是他在四川交上的新朋友,够得上是同心同调,所以陆游把这首记梦词寄给他看。 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让读者一下子把

3、联想融于作者的描绘之中。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先说是迷离惝恍的梦,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然后才又进一步引出联想是在梦中的联想;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这里,是单举两个地方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但是,这样苍莽宏伟的关河当时落在谁的手里呢?那就不忍说了。那作者为何有这样的“梦游呢?只因王师还未北定中原,收复故土。这压着作者的心病,迟迟未能解除。作者深沉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给人以非恢复河山不可的鼓励,从而过渡到下片。 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黑夜因作者的心事变得悲凉,而冷落的环境,又反衬出作者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自许封侯万里之外的信念,是何等地执着。 人老而心不死,自己虽然分开南郑前线回到前方,可是始终不忘要继续参加抗金事业。“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即使是死了,也念念不忘收复故土。如此爱国热情,是多么伟大!“有谁知三字,表现了作者对朝廷排挤爱国者的行径的愤怒谴责。梦境和实感,上下片呵成一气,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五十七字中的笔调,具有壮阔的境界和教育人们为国献身的思想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