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易县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B部答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111634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易县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B部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北省易县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B部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北省易县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B部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北省易县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B部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北省易县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B部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易县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B部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易县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B部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基础题1、答案D项 解析:A wei 二声 B shun 三声 C xing 三声2、答案B项解析:A天梯石栈 砯崖转石 C呕哑嘲哳 阑干 D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3、答案C项解析:A 匪-非 涂-途 B 生-性 知-智 D 颁-斑 无-毋4、答案D项解析:A 爪牙和寄托 B 可以和然而 C 养生和走5、答案C项解析:A 一:专一 B 加:更 D 之:没有实在意义,衬字6、答案C项解析:项,“暂”:一下子7、答案B项解析:A项,动词,弹奏,介词,替;B项,均为介词,在;C项,第三人称代词,它的,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D项,连词,用来,介词,把。8、答案A项解析:A 修饰 B、D 并列

2、C 如果9、答案A项解析:B 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C 谨:形容词作动词,谨慎地从事 D 罪:名词作动词,归咎,归罪10、答案B项解析:“狼”“虎”为名词作状语A项形容词作名词;B项方位名词作状语;C项动词的为动用法;D项使动用法11、答案C项解析:A 状语后置 B 定语后置 C宾语前置 D 判断句12、答案D项解析 A选项,“望帝春心”的典故,不是对春天到来的向往,而是对过去种种殷切的思念;B选项,无拟人;C选项“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比喻,而不是“拟人”13、答案A项解析:B 凶:荒年 C 周代叫序 D 金:金属制的刀剑等14、答案B项解析:A项“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为杜甫所说。C项白居

3、易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D项与杜牧合称“小李杜”。15、答案D项解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使用对象有误,一般指老人。二、语言文字运用答案:16D; 17A; 18B解析:16.本题考査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冠绝一时: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根据语境.选用“冠绝一时”恰当。 指日可待:(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唾手可得:形容非常容易得到。句中要衣达的是“不久就可以实现”的意思.故选用“指日可待”更恰当。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为所欲为: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因为为所欲为”含贬义,不合语境.

4、故选用随心所欲”。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此处说的是柔性轻质的结构令相关产品更舒适,用锦上添花”恰当。17、本题考査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由于括号前是“信息”一词,用顶真连贯法,应让“这些信息”作后面句子的主语,据此可排除C、D两项。又由于信息是被转化成神经信号的,故用被动句更合适,据此可排除B项,答案为A。18、本题考査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存在滥用介词造成成分残缺、“实现”与“感知”搭配不当的错误,只有B项全部进行了修改,且修改正确。 三、文言文19B20A21D22我替他收集编辑他的文章并为文集作序,来

5、彰显他的大节。应该由我详细叙述他获罪而死的过程,使后代的人了解其中的原因。【解析】1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比较选项断句异同处,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以及动词、虚词、特殊句式和句间逻辑关系来断句。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是:时而在诗歌中抒发自己的愤闷之情,到情绪激昂时,往往(写出)惊世绝俗(之作)。(他)还喜欢写草书,所写作品都值得爱重。所以即使是他的短诗和醉后的墨迹,(也都)被人争相传阅。考生要把握动词和人物、事理关系。“发其愤闷”是动宾结构,“于歌诗”是“发(抒发)”的状语,表示抒发情感的方式,故“发其愤闷于歌诗”应断在一句内,故排除CD;“喜(喜

6、欢)”的对象是“草书”,故“草书”之间不能断句,故排除A。故选B。20、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中的文史典籍、古代职官、科举制度等方面做出判断。A项,“论语”错误,“论语”应改为“春秋”。故选A。21、本题考查归纳情节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仔细进行对照,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主要注意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问题。D项,“重用范文正公、苏舜钦等三四位大臣”错误,依据第三段“天子奋然用三四大臣,欲尽革众弊以纾民。于

7、是时,范文正公与今富丞相多所设施,而小人不便”,皇帝振作,重用三四位大臣,想彻底革除各种弊端,来缓解老百姓(的负担)。在这个时候,范文正公与今富丞相施行很多改革措施,却(遭到)小人阻挠。据此可知“三四位大臣”不包括苏舜钦。故选D。22、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逐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倒装句式要调整,典故和比喻处通常意译。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予:我;集次:收集编辑;序之:为文集作序;著:彰显。宜:应该;以:用来;死之详:倒装句,详细叙述他死的过程;有以:有

8、的(原因)。四、诗歌鉴赏23、C。“借景抒情”错,尾联并没有写景,借景抒情说法欠妥;“其奈独游何”抒发的是诗人空寂落寞的感受。24、本诗颔联描绘了傍晚时分南湖上的景色。时至傍晚,夕阳西坠,似乎沉入湖中,但却留下了漫天红色的光影,这时湖风停息下来,澄碧的湖面一片平滑,浩阔而晶莹。颔联用颜色映衬,前句写日落后的红霞,后句写湖上的绿波,在夕阳与湖水之间,红光留影,碧水映照,形象逼真,“红”与“绿”相对,色彩明丽,极有画面感,细致恰切。颔联动静结合,前句写夕阳西坠似乎沉入湖中,有一个大大的影子,动感十足;后句写湖面因无风而泛不起半点涟漪,是静态描绘,体现了湖面平滑晶莹的特点。五、默写答案25、地崩山摧

9、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6、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27、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2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六、【写作指导】本题通过材料考查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本题为材料作文。这道作文题的关键词“责任”,主体是“中国青年”。要综合两道材料,提炼它们强调信息的合集,寻求中心论点。第一则材料号召中国青年拒绝冷漠,不惧阻

10、力,热切关注社会,力所能及地担负责任,哪怕自身如萤火一样微弱。第二则材料与第一则材料相呼应,强调负责任的“苦”和尽责任的“乐”。前者是条件,后者是结果,突出负责任的意义。【参考立意】履行责任,不怕牺牲;责任的乐趣;勇于承担责任;责任和担当。文言文参考译文:已故的湖州长史苏君,有贤妻杜氏,自从苏君去世,(她就)穿布衣吃粗粮。(这样)过了几年,携带着苏君的孤子,收集他平生的文章,奔波到南京,向她的父亲哭诉说:“我丈夫活着时受屈,还可以在死后伸张。”她的父亲太子太师把(这些)告诉我,我替他收集编辑他的文章并为文集作序,来彰显苏君的大节,(表明)他受屈的遭遇,从而督促当朝官员们应当乐于为国家培养贤德之

11、才,并且为苏君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他的妻子卜问(之后)在嘉祐元年十月某日,将苏君埋葬在润州丹徒县义里乡檀山里石门村。(之后,她)又向她的父亲哭诉说:“我丈夫在人间受屈,还可以在地下伸张。”于是(她父亲)杜公和苏君的儿子苏泌,都写信来,(向我)求(一篇)墓志铭来安葬(苏君)。苏君名舜钦,字子美。苏君的祖父名叫易简,因为文章(而)有了名气,官至礼部侍郎。(苏君的)父亲叫耆,官至工部郎中。苏君少年时凭借父亲的恩荫补任太庙斋郎,调任荥阳县尉。(但这并)不是(苏君)喜欢的(职位),不久(就)封门离职了。(后来苏君)考中进士,做了蒙城知县。(父亲去世后)为父守孝,期满(后),调任大理评事。苏君长得奇特不凡,

12、性格豪爽有大志。少年时喜好古文,擅长写文章。(做官)所到之处都有好的政举。在京城做官,职位虽低,多次上奏折谈论朝廷大事,敢说别人难说的话。范文正公举荐苏君,(皇上)召试,得到集贤校理的职位。自从元昊反叛,(朝廷)出兵无功而返,天下由于长期安定而懈怠,特别是在军事方面很困难。皇帝振作,重用三四位大臣,想彻底革除各种弊端,来缓解老百姓(的负担)。在这个时候,范文正公与今富丞相施行很多改革措施,却(遭到)小人阻挠。只是(因为)皇帝正信任和重用(他们),(小人)想有用来撼动(他们的把柄),(还)没找到(从)根本(上动摇之处)。因为苏君(是)范文正公举荐的,又是宰相杜公的女婿,于是(小人)借事中伤苏君,

13、(苏君)因为掌管监进奏院祠神,(被小人)奏告(苏君)用卖旧公文纸所得的公款宴请宾客是监守自盗(使苏君被)除去官籍。苏君天下闻名,所宴请的宾客都是当时的贤俊之士,全都因这件事被贬逐。这之后那些中伤苏君的人高兴地说:“我一举网(将)他们(打)尽了!”之后(被皇帝重用的)三四位大臣相继被罢官离开,天下(改革的)大事最终不再施行。苏君携妻带子居住在苏州,购买木石修建了沧浪亭。每天读书,潜心竭力在(钻研)六经(上)。时而在诗歌中抒发自己的愤闷之情,到情绪激昂时,往往(写出)惊世绝俗(之作)。(他)还喜欢写草书,所写作品都值得爱重。所以即使是他的短诗和醉后的墨迹,(也都)被人争相传阅。天下的读书人,听到他的名字而仰慕,看见他的流传作品而喜悦,去拜见他(见到)他的容貌而恭敬,听到他的谈论而震惊佩服,和他在一起时间久了就不忍离去。过了几年之后,他又做了湖州长史。庆历八年十二月某日,因疾病死在苏州,享年四十一岁。当初,苏君获罪时,因为被控告用公款是监守自盗,没有敢(替)他辩白冤屈的人。自从苏君去世之后,天子感悟了,所有被贬逐的大臣又(被)召回任用,都(以)显赫(的官位)列于朝堂之上。然而到现在(仍然)没有为苏君说话的人,他在地下应该(也会)想要求得伸张,应该由我详细叙述他获罪而死的过程,使后代的人了解其中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