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沥青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107088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 页数:143 大小:89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沥青道路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市政沥青道路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市政沥青道路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市政沥青道路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市政沥青道路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政沥青道路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沥青道路施工组织设计(1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工程概况一、编制依据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技术规程DG/TJ08-308-2002。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路基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1.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IJ034-2000。1.8中华

2、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1.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CJJ8-99。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文件管理规定建城(2002)221号。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构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1.1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1.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

3、JJ390。二、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本合同段起点位于XXXXXXXXX,起始桩号XXXXX,本标段全长XXXX米. 路幅宽度:路幅宽度XXXX米。工期:总工期XXXXX日历天,质量目标:确保所有重点部位工序合格率为100,全部工序检查项目合格率的平均值达到85。安全目标:杜绝重大伤亡事故;轻伤事故率控制在1。2.2自然地理概况 XXXXXXX工程位于XXXXXXXX 根据规划部门提供的控制点为基础测设,所采用的系统为赤峰市独立坐标系统,高程为56黄海高程系。三、施工要点3.1路基按照道路规划与功能要求,采用城市道路双幅路结构,红线宽60米,采用横断面形式如下:道路总宽为60m,其道路横断

4、面组成为:3.5m人行道+1.5m绿化带(树池)+7m非机动车道+3m绿化带+15m机动车道+15m机动车道+3m绿化带+7m非机动车道+1.5m绿化带(树池) +3.5m人行道=60m(路幅宽度)。 根据地质资料,路基土组为含砂性粉质土,土基天然含水量高,高压缩性,承载力低,地下水位偏高,路基为潮湿状态。路基按设计要求不宜过低,且应处理河床,但考虑到以后的发展利用,路基无法抬高,因此在路基中设置垫层,改善路基条件。路槽开挖后对原地基地进行填前碾压和路槽碾压,再分层填筑压实。路基填筑压实标准严格执行主干路路基压实标准。人行道路基压实标准也按主车道执行。该工程由于具有一定的填挖,为保证道路路基的

5、稳定,路基填方边坡坡度设为1:1.5,瓦房边坡设为1:1.0。由于放坡造成红线征地范围外的部分临时用地。对于地下排水管进入路槽底下80cm内路段,路槽底下20cm位置增设土工格栅,以防止路面不均匀沉降。3.2路面本区自然区划为5轻冻区,经土工实验该路线沿途路基土组含砂性粉质土,土基回弹模量值采用31Mpa。机动车道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上层为3.0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F),20抗压回弹模量为1400MPa,15抗压回弹模量为2000 MPa,劈裂强度为1.4 MPa;下层采用7.0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20抗压回弹模量为1200MPa,15抗压回弹模量为1800 MPa

6、,劈裂强度为1.0MPa。非机动车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上层为3.0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20抗压回弹模量为1400MPa,15抗压回弹模量为2000 MPa,劈裂强度为1.4 MPa。沥青采用交通道路是有沥青AH110.沥青质量满足沥青混合料设计规范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沥青路面下面层与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质监必须撒布下封层,快车道上下层之间洒铺粘层。路面基层采用5%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碎石劈裂强度为0.5 MPa,7天抗压强度不小于3.5 MPa。路面底基层采用6%水泥稳定土,水泥土劈裂强度为0.22 MPa,7天抗压强度不小于0.5 MPa。路面垫层采用6%水泥稳定土,水泥土

7、劈裂强度为0.20 MPa,7天抗压强度不小于0.45 MPa。以上各参考配合比在施工前经现场试验确定,施工采用配合比以满足设计要求强度为原则。路面结构组合:根据交通量、施工工艺、等情况机动车道路面结构组合如下:3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粘层6 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下封层透层30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cm6%水泥稳定土底基层18cm6%水泥稳定土垫层非机动车道路面层结构如下:3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粘层4 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透层15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5cm6%水泥稳定土底基层15cm6%水泥稳定土垫层人行道路面结构组合为: 6 cm人行道砖 3 cm水泥砂浆 12 c

8、m5%水泥稳定碎石 15 cm6%水泥稳定土20cm6%水泥稳定土垫层3.3交叉 本工程共涉及四处交叉,起点东,终点西和南北十字交叉。3.4排水 路面排水采用分散排水方式,以快车道边为最低点,快车道向两侧设置1.5%横坡,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设置1.5%的内向破,将路面范围的雨水快车道边收入井汇入主管道中。 排水系统管渠是按照赤峰新城区排水规划进行。3.5桥梁、涵洞 路线跨越地方排洪、灌溉沟渠等3道,根据项目地质、筑路材料、沟渠断面形式设置倒虹吸、盖板涵等形式,盖板涵采用预制安装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混凝土墙身,混凝土基础。涵洞洞口形式依据地形及沟渠现状确定。3.5.1.钢筋混凝土盖板涵3.5.2.

9、钢筋混凝土倒虹吸3.5.3.圆管涵计算均按照柔性涵管计算土的竖向压力。车辆荷载竖向压力计算式车轮按其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坐30角分布,以最外边的扩散线为准。土的内摩擦角为353.6施工组织设计特点与总体要求 为使施工全过程的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工期等各项管理工作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而提供纲领性文件,指导施工与管理,确保既定目标的顺利实施,在认真研究图纸,实地踏勘现场的基础上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具有针对性。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各项规定及要求,根据工期的额特点,分批分期组织施工,工期尽可能缩短,并注意与附属工程相配合,形成施工链。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做到布局合理。重点 全面展开平行作业,科学组织,均

10、衡生产,各工序紧密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机窝工,以保证施工持续,均衡有节奏的进行。第二章 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及试验检测设备一. 施工物资材料准备 1.1根据施工组织中施工材料使用计划落实材料供应商,并签订有关合同保证物资材料的供应。 1.2施工中半成品的外加工应及早联系好加工厂家,并签订加工合同,交付部分订金。1.3如部分施工材料供应商不提供送货服务,则还需及时联系运输车队。二. 施工机械设备的准备2.1对计划使用的施工机械进行全面检测调试,并按使用计划运调进场。2.2根据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的要求,编制施工机具需要量计划,为组织运输和确定机具停放地提供依据。详见:附件一拟投入本标段

11、的主要施工设备表详见:附件二拟配备本标段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第三章 劳动力计划措施施工人员按不同的设施工阶段分批出场。详见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第四章 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方案一、施工测量放线工程开工前会同业主、监理、设计对甲方提供的高程基点、测量基线进行现场复测,填妥测量复核记录并签字备案。根据本工程特点,在施工测量过程中把高程控制作为测量放样工作的重点。根据规划图控制点坐标,放出管线、道路控制点位置,道路的位置及标高,放线必须准确。严格测量放线,各种测量仪器工具均按有关的质量管理规定,定期送有关部门进行检测,取得有关质检部门的合格证书后才能使用。使用过程中有关人员经常对所用的仪器工具进行自检

12、、自校,使之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中。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好各种有关的测量点,并经常进行检查,如发现测量网点及其它测量点有变动或下沉,应及时通知公司进行检测或补桩,做好测量记录及复核记录。管道测量:为方便施工,在路线外不受影响(如挖土、行车、堆物等)位置的构筑物上设置施工用水准点,并准确将设计标高控制点引测到施工用水准点上,并每隔半个月对一些施工用水准点进行复测,凡沉降超过规范要求的水准点均需作调整,经调整后才能使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好各种有关的测量点,并经常进行检查,如发现测量网点及其它测量点有变动或下沉,应及时通知公司进行检测或补桩,做好测量记录及复核记录。道路测量:应根据设计图放出中心线及

13、路边线,并将路线的起迄点及曲线折点中心桩栓在路旁固定建筑物上,应根据路面版分块图先将纵横伸缝用经纬仪打好纵横格,缩缝方块可用钢尺量出,每隔50m,应在路线两旁测设水准点,并应经常复核。挖填土方的测量:按设计横断面及边坡坡度,计算填挖土方坡脚位置。若土方量较小,可随即钉立上、下坡脚桩。若土方量很大,可插立竹杆或撒石灰线作为初步标志,当接近完成时,可正式钉立上、下坡脚桩。通常情况下,沿线桩距一般2550m,并标明高程以示填挖深度,但弯道或竖曲线处,均应缩小桩距。控制桩如在施工时有被撞倒或移动的可能时,应移设在路旁,用大于50cm的长木桩深钉入土中固定。尤其机械施工桩橛周围要加强保护,并设明显标志防

14、止触动,并应经常检查。对倾斜者除补钉扶正外,要复测高程,免出差错。二、路基土方工程2.1挖方:路基土方开挖时,则应注意以下几点:在土方开挖之前应事先了解当地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等,如因土石方施工右能产生滑坡时,应采取措施。结合本工程施工现场的条件,我们准备采用反铲挖掘机和推土机进行土方开挖。同时土方开挖还应遵守下列程序:2.1.1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作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泄水,并不得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挖方运距在100m以内可使用推土机推土,本工程道路较宽,两旁有存土条件,所以采用横向推土方法推平,推土机与道路中心线垂直或呈一适当角度由路中心向两侧路

15、边推土,行驶距离越小,效率越高。2.1.2在挖方上侧弃土时,应保证挖方边坡的稳定,弃土堆坡脚至挖方上边缘的距离,应根据挖方深度、边坡坡度和土的性质确定。弃土堆应连续堆置,其顶面应向外倾斜,防止山坡水流入挖方场地。2.1.3在挖方下侧弃土时,应将弃土堆表面整平并向外倾斜,弃土堆表面应低于相邻挖方场地的设计标高,或在弃土堆与挖方场地之间设置排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挖方场地。2.1.4土方挖土时,不宜在雨期施工,尽量遵循先整治后开挖的施工程序,不应破坏挖方上坡的自然植被和排水系统,防止地面水渗入土体;应先作好地面和地下排水设施;严禁先切除坡脚;机械开挖时,边坡坡度应适当减缓,然后用人工修整,达到设计要求。2.1.5路基范围内的树根、草根、垃圾应认真清除干净。2.1.6挖方接近设计标高时,应根据土质适当预留虚高,有条件时应用平地机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