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孩子厌学早恋网瘾问题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106869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岁孩子厌学早恋网瘾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2岁孩子厌学早恋网瘾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2岁孩子厌学早恋网瘾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2岁孩子厌学早恋网瘾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岁孩子厌学早恋网瘾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岁孩子厌学早恋网瘾问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岁孩子逆转现象解析12岁孩子厌学早恋网瘾厌学孩子问题文章来源:新浪圈子发布时间:2010-07-0100:00核心提示:12岁逆转的两种不同表现情况原来品学兼优的孩子,12岁后开始逆转。逆转1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自我压抑性的,这占学生的大多数,采用消极的反抗模式,表现I是厌学,不愿意参加社交和外出活动,成绩大幅下滑,相当多的孩子会迷上电脑游戏。形成家长们熟知的网12岁逆转的两种不同表现情况原来品学兼优的孩子,12岁后开始逆转。逆转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自我压抑性的,这占学生的大多数,采用消极的反抗模式,表现是厌学,不愿意参加社交和外出活动,成绩大幅下滑,相当多的孩子会迷上电脑游戏。形成家

2、长们熟知的“网瘾”现象。在中国,孩子们很少会用电脑来辅助学习(可是他们向家长申请买电脑的时候理由一定是“要学习”),基本上电脑在中国孩子的手里就是一个玩具。其实大多数成年人手中的电脑也只是一个玩具。不过这种高档玩具在孩子们的手里玩法其实并不多:就三种:玩游戏,上网聊天,看电视剧。一般以为,网瘾现象表现最严重的就是中学生,其实网瘾最严重的是大学生。只不过家长们不太注意,所以被忽略了。因为中学生在家长的“全天候监护”下行为容易暴露,而且从乖乖的小学生,开始变成不听话的“网瘾”者,家长容易引起注意和防范。实际上中学仅仅是“网瘾”现象的开端,重灾区其实是大学。教育部门还有规定就是离中小学多远的距离内不

3、得开设网吧,可在大学就没有这项规定了,网络甚至可以开到孩子们的宿舍里去。大学生没人管,成天上网也不会有人在意,老师和同学都会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人自主选择权”。可是家长们基本上都会自欺欺人地,安心且满足地想象自己的孩子正在大学里“刻苦学习”。武汉不是就报道过名校大学生“连续作战”三十多个小时,最后猝死网吧的事例吗?如果连武汉大学这样的“名校”,其中真正在认真学习的学生都不会超过30%(这其中还包括了要考研究生的“被动强迫学习者”,真正自动自发的主动学习者恐怕10%还不到)。其他的学生都是在混日子。而网络就是他们的主要“消闲方式”。全国名校武汉大学的学生都是如此,其他普通学校的学生,情况只会更糟

4、糕吧?我在武汉住在郊区的一个度假村,旁边就是一所三流的“武汉科技大学”,近万名学生,没有一所书店,却有近十家大型网吧,近百家餐馆,数百户供小夫妻大学生做窝的出租屋,两家大型(中百和武商量贩)超市,这些设施除了寒暑假外天天爆满,比城里的商业网点生意还好。光看这阵势,你就知道这所大学的孩子们所谓的“上大学”是在做什么了。这些孩子们以神圣的“上大学”的名义,混了四年后,除了挥霍掉父母的一大笔钱,什么都没有得到;还养成了一大堆的坏习气,身心健康状态连高中毕业时的标准都达不到,而且还找不到工作,社会上没有单位会招这种烂大学的学生做职员,因为他们无法创造价值,无论为自己还是为企业。也就是说,这种应试教育设

5、立的“国家批准”的“正规大学”,连合格的打工者都培养不出来。实在想不出它还有什么存在价值?这种所谓的“大学”本质上就是一个以“教育”和“发文凭”来骗家长的商业机构而已,那里是学校!可大批的家长居然还会走后门,在名校进不去的情况下,愿意花上二三十万为成绩欠佳的孩子取得一个这种大学的入门证,只能说中国的父母实在是太蠢了!我一个老同学就沮丧地对我说:自己的人生产品-18岁的儿子没救了,别指望儿子来养老送终了,只希望这辈子别被他气死!我说:“你这要求不高,要做到这点其实很容易:别当他是你儿子就行了,保证气不着!”值得注意的是:说这话的人,本身就是教师,从事了一辈子教书育人的工作,可自己的孩子却不知如何

6、教育。不过家长们“眼不见为净”,基本上没有人对此提意见。只是孩子大学毕业后跑回家做“啃老族”的时候,“轻松”了四年的家长才会有点纳闷:原以为孩子上大学自己就解脱了,原来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特别是今年以来,大学生毕业的就业率只有20-30%,家长们十几年前就设计好的“死读书,考大学,找工作”的“人生蓝图”化为泡影,面对孩子被“教育”出来的一身毛病,不知道要到哪里哭去?12岁逆转唤醒父母,错过五年之后的再次选择。那一对五年前拒绝我的建议的父母,今年夏天找到我,希望让孩子走“小众教育”的路线。我说他们失去了五年的时间,孩子从七岁长到了12岁,感觉如何?孩子自己说觉得很幸运:因为他还有选择的机会。而

7、其他人,包括他的表哥,已经没有选择的机会了。父母说:孩子今年小升初,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我一直告诉他们的,体制内学校的教育内容很垃圾,他们原来不相信。这次全天候辅导孩子学习,发现的确如此。学习的内容的确很弱智。第二是:虽然“配合工作”,但学习总是消极拖拉的孩子,本来成绩并不突出,这次在家长的全程参与下“突击”了两个月,居然就考上了“全省最好”的中学名校。让家长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则不用说了,惧什么呢?第三是:原来一贯自信,以为自己具有超强控制力的父亲,发现了自己的无力。在商界闯荡多年,阅人无数,而且擅长人员管理的父亲,发现自己已经很难应对儿子“无声的反抗”,孩子已经出现了诸多不良预兆,包括开

8、始迷恋网络,让他觉得原来设想的路恐怕走不通了。原来他想起我很早就说过:我国小学六年的课程内容,智力正常的孩子,采用良好的学习方法,只需半年到一年的学习就可完成,还可以学得很好。原来以为我夸大其词,这次他自己都发现了:的确如此。再想想,这六年,为孩子上学费了这么大的劲,实在是不值得。孩子的天赋全给浪费了,还染了一堆毛病,幸亏孩子刚上初中,还有充裕的时间。至于要放弃别人眼里光彩无比的“省级名校”的名额,在这对父母看来倒不可惜:因为他们早就调查过了,所谓的名校,就是学习时间抓得更紧,方法更变态罢了。而且一个班六十几个人,怎么可能“因材施教”?只能是混日子。只是这三年混下来,孩子的心身健康,恐怕早就玩

9、完了。这对父母知道:他们已经无力对付孩子的青春期问题了,所以决心把孩子甩给我,解脱自己。可以说,这对父母还算是脑子清醒的,在事情不妙的时候能够早早觉知。大多数的父母会选择逃避,尽量忽略这些“不良因素”。最极端的案例就是:有对还是大学教授的父母,在优等生儿子采用最极端的方式反抗,把菜刀已经架上父母脖子的时候,依然毫不觉醒,说出来的话让儿子绝望抓狂,最后走上杀父杀母的道路。记者采访关在监狱中的罪犯儿子,结果却是深深的同情和反省,发现这个孩子其实也是强势父母强迫应试教育下的受害者,并不象当初采访时候设想的“丧心病狂”。12岁逆转的公开反抗型-危险的反社会分子采用自我压抑来反抗的孩子,心理和个性往往都

10、存在各种问题,而且他们非常缺乏与他人和外界的交往能力,他们用伤害自己来发泄不满的能量。虽然这种孩子让父母很无奈,不过最可怕的还是另外一个类型的孩子:公开对抗型,他们具有强烈的反社会性。他们会在12岁后,突然抛弃上一辈的传统价值观,开始标新立异的生活方式,在衣着,头发和玩乐方式上,全面与父母的生活价值观对抗。公开藐视上一代人的权威,并会采用出走和吵架甚至打骂来对抗父母。他们还喜欢结成小帮派来壮大自己的“势力”,在学校里会以专门欺负“好学生”来证明自己的“反抗精神”。当然,家长也是他们理所当然的欺负对象。有报道说:孩子向母亲要钱出去玩,母亲不给,就被赏耳光。另外一个某大学教授的儿子,中学时候花钱请

11、人杀了自己的奶奶,就因为奶奶“压制了他的自由”。我的一个大学老师的孩子,小学阶段一直都是家里的宝贝,很聪明的孩子。可是初中时开始的12岁逆转现象,却葬送了他小命。他中学时候走上了“公开反抗”的道路,采用了加入飚车族的方式,如果家长反对就大吵大闹,甚至以死相迫,结果当然是父母屈服。当然,结果很正常,孩子14岁时候深夜飚车死了。这么年轻就死了。其实也好,双方都解脱了!否则父母和子女这场战争,不知道还会持续多久。为什么美国的电脑普及率全球最高,却从来没听说有网瘾现象?这个问题值得家长们深思:显然这不是电脑本身的问题,也不是网络的问题,而是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会这样来使用电脑?这里面有什么样的教育和文化背

12、景?如果去研究美国的教育,结论就是很简单:美国从小就不压抑孩子,他们的教师,是孩子心灵的守护者,而不是监狱的管理者。在没有压抑的状况下长大的孩子,对真实的人生和人群,对自然和社会都更有兴趣,因此不会对虚幻的网络世界有多大的迷恋,只是当作正常的游戏而已。他们因此不太会有强烈的反社会性。可是,在中国压抑的教育模式上长大的孩子,会缺乏对人生和社会以及自然的兴趣,也缺乏应对的能力,只好把电子游戏和网络当作变态和压抑心理行为的发泄方式。在中国,网瘾,赌瘾,毒瘾,性,购物狂,名牌瘾消费狂等,都会成为爆发点,将来都很可能泛滥,这才是最可怕的。根子,就是失败的教育。附记:今日学堂在应试教育体系下的古怪学费标准

13、。今日学堂的学费让人觉得非常奇怪的:6岁是三万,9岁4.5万,12岁6万。15岁的孩子不收,如果勉强要收的话,学费至少是12万。而且除了学费外,还必须考评父母和孩子的综合情况后才决定是否录取。而且12岁以上的孩子,虽然收费最高,但学堂不承诺任何具体的教学目标。但是相反:年纪最小的6岁孩子,基本上可以取得不可思议的教学成绩:当上所谓的“神童”-这是很多人采访孩子们的时候常常使用的字眼。这种收费结构,是针对目前的教育状况实际而制定的。根据教育原理,六岁以前孩子的发展是最快速的,也是最容易出人才的。此时的父母们基本上认为自己的孩子将来会有最杰出的表现,除了少数先知先觉者,一般不会为孩子选择最合适的教

14、育方式。6-9岁,是第二个关键期,对于养成孩子的学习习惯很重要。一些清醒一点的父母,经过上小学后的观察,发现孩子已经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现象,对于“体制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转学到今日学堂,由于要此时要花力气改掉学生的一些不良学习心理和习惯,所以学费要高一些。12岁是小学毕业,父母们突然发现孩子出现了“12岁逆转”现象。父母们已经感觉到了孩子未来不妙的局面,知道不能再有侥幸心理,无奈之下转学,此时今日学堂已经不能保证孩子将来会有“辉煌的前途”,但是仍有一线希望调整,但过程要缓慢的多,所以学费加倍。15岁以上的孩子,来找今日学堂的,基本上都已经木已成舟。父母们已经失去了他们最后的幻想,看到了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此时他们来找今日学堂,已经对孩子的未来没有任何“远大理想”,不再期望孩子“当总统”,也不敢想上清华,考北大,光宗耀祖了;仅仅是希望“只要情况不继续恶化,不出事就好了”。由于我们学堂并非收容改造所,也不是监狱,所以一般不接受该年龄段的学生,除非有特别的理由。因为对他们的“教育”,已经变得只能依靠“运气”和“缘分”,能做的事情已经很少,而且做起来很困难。教一个这种孩子,比教十个正常的孩子还费劲,花的精力和代价还更高。因此,即使收12万的学费而不是把已经变异的孩子变回都亏了。今日学堂的理想是:把正常的孩子变得优秀和卓越。正常,虽然我们能够,但是不愿意。太缺乏成就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