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容量和升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106311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容量和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认识容量和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认识容量和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认识容量和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认识容量和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容量和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容量和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韦爱勤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及“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计量容 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2. 方法与过程: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加强1升的空间感知。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以及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准备:课件、量杯、正方体容器、水、饮料瓶、水杯等。教学过程:一、 理解容量的意义。1. 出示教师和学生喝水的杯子(大小差异明显

2、):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指出:老师的杯子能盛的水多,说明老师杯子的容量大。板书:认识容量。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容量。2. 课件出示两个外形一样但壁厚不同的杯子(如下图) 问: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引导学生得到结论:容量的大小取决于容器内部空间的大小。【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感知容量大小与容器内部空间有关。】3. 出示甲、乙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水壶(如下图) 提问:观察这两个水壶,哪个容量大一些?学生猜测,猜测结果有:甲壶容量大乙壶容量大两个壶容量一样大提问:怎样才能验证猜测的结果呢?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测?引导学生想出用两个水壶互相倒水的方法来验证猜测。动画演示甲壶向乙壶倒水,提问:估计

3、一下,倒水的结果会怎么样?学生估计的结果:甲壶倒完了,乙壶没装满甲壶没倒完,乙壶已满了甲壶倒完了,乙壶正好装满。追问:每种情况说明它们的容量哪个大?动画演示最后的结果。【设计意图:通过倒水演示让学生直观形象看出哪个水壶容量大?同时也让学生知道怎样比较这两个水壶大小】4.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下面3个容器,哪个的容量最小,哪个的容量最大? a b c先演示倒水的动画,再让学生用写有a、b、c的小纸片代表三个杯子的容量,在桌子上按容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通过交流明确:bac。5.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比较下面3个容器的容量,你发现了什么? a b c出示倒水的图片,让学生用小纸片按容量从

4、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通过讨论、交流明确:a杯容量最大,b杯和c杯一样大,用数学表达为:abc(练习设计意图:通过这两题的练习,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要想知道哪个容器大,通过倒水的方法就知道了。)二、 感受统一容量单位的必要性。谈话导入:你们每天喝几杯水?是不是谁喝的杯数多谁喝的水就多呢?【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杯子大小不一样,不容易比较。】指出:为了准确测量和计算容量的多少,我们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板书:容量单位提问:你以前学过什么单位?生:米、厘米(长度单位)克、千克(重量单位)师:这节课我们要认识容量单位。三、 认识容量单位“升”。1. 让学生从带来的饮料瓶包装上找到容量单位。根据学生的回答

5、,板书:升、用字母表示是L。2. 生活中还可以在这里见到容量单位,课件出示相应的图片。小结: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介绍L的来历(升的英文Liter的第一个字母)。3. 通过“你知道吗”介绍“升”的历史。课件演示,配音朗读。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量器分为合、升、斗等,商鞅研制了标准量器铜方升,器壁刻铭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不过那时每升可比现在的升要小得多。此后的两千年一直没有大的变化。1959年6月,国务院把公制定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升、毫升作为容量单位从而确定下来。【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升的来历。】四、 感知1升有多少。1. 通过量杯认识1升。课件出

6、示量杯,介绍量杯。出示量杯实物(事先装好1升水),每组观察一下,初步形成1升的概念。2. 通过正方体容器认识1升。出示正方体的容器,先估计能不能装得下1升水。学生第一次活动:把量杯中的1升水倒入正方体容器中。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正方体容器内装的水正好是1升。设疑:师出示一个小得多的正方体,问:“我这个正方体容器能装1升水吗?”“什么样的正方体容器才能装1升水?”学生第二次活动:出示活动要求:量一量正方体容器的长度、宽度和深度,想一想,量里面还是量外面。把量得的数据填在记录纸上(结果取整厘米数)。全班交流。得出结论:长、宽、深都是1分米(10厘米)的正方体装的水正好是1升。【设计意图:不是所有正方

7、体容器都只能装一升水的,即长、宽、深都是1分米正方体装的水才是1升。】3. 认识不同形状的1升。出示正好是1升的饮料包装(学生带的,师自带的)指出:这些容器虽然形状不一样,但里面装的液体都是1升。【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感知1升水大概有多少。】4. 通过自己的杯子认识1升。估计:你喝水的杯子,1升的水可以装满几杯?学生第三次活动:每组选用1个杯子倒一倒,说一说大约这样的几杯就有1升。【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感知1升水大约有这样的几杯。】五、 应用拓展。游戏:“比一比,谁是火眼金睛”(即判断不同容器的容量): 图1 图21.出示实物:大瓶饮料(2.5升)如上图1直接让学生估计。2.出示实物:盆(8

8、升)如上图2让学生先估计,再把每组的1升水集中倒入一个盆内。可在倒入4升后让每组调整一下自己的估计。【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知它们的容量是多少?同时也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六、 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哪里不懂的地方?七、板书设计: 认识容量及容量单位 容量单位 升 L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容量及容量单位升,这是学生学习长度、质量、时间等及其计量单位后,认识的又一类量及其计量单位。对学生来说,生活中见到的容器很多,但是学生很少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一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容器”和“容量”,然后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容器的容量我们必须要用统一的单位来表示。在认识“1升”有多少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我课前准备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观察、估计、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来感受1升有多少,使学生形成1升清晰表象。在估计与验证中积累对1升的直观经验,在交流中强化对1升大小的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