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区域规划的角度评析大伦敦地区的城规划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106178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9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区域规划的角度评析大伦敦地区的城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从区域规划的角度评析大伦敦地区的城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从区域规划的角度评析大伦敦地区的城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从区域规划的角度评析大伦敦地区的城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从区域规划的角度评析大伦敦地区的城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区域规划的角度评析大伦敦地区的城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区域规划的角度评析大伦敦地区的城规划(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画调050120123SOS5肃*言“ ms3!“ 2008 舟 In lnl从区域规划的角度评析大伦敦地区的城市规划摘要:从区域规划的角度,介绍了大伦敦地区及该地区发展过程中的历次城市规 划;重点放在阿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1944):这一时期的规划背景(巴罗报 告)、规划内容、及规划的作用和影响,并作出相关的分析和评价;从大伦敦的 地区的规划发展中所得到的启示。关键词:伦敦;大伦敦地区;大伦敦规划(早期、后期、现代三个阶段);巴罗报告;区域 规划;伦敦都市圈城市概述伦敦:现代的伦敦作为一个世界级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世界地位 是极高的。首先,在经济方面,伦敦既是英国的经济中

2、心也是世界的金融和贸易中心,同时 又是世界最大的外汇市场、欧洲美元市场和国际保险中心。除了作为世界四大股票交易所之 一的伦敦股票交易所外,伦敦还有众多的商品交易所,从事黄金、白银、有色金属、羊毛、 橡胶、咖啡、可可、棉花、油料、木材、食糖、茶叶和古玩等贵重或大宗的世界性商品买卖。 其次,政治文化方面,伦敦既是英国的政治中心,也是许多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作为世界 历史文化名城,众多的世界级历史文物、博物馆,著名新闻机构集中于此,这一切都决定了 第三产业在伦敦的发展尤为突出。另外,伦敦还是世界最大的国际港口和航运市场之一,世 界上所有的主要航运、造船和租船公司,都在这里设有代表机构。伦敦港是英国最

3、大,也是 仅次于鹿特丹、纽约、横滨和新加坡的世界著名港口之一。大伦敦地区:随着伦敦城市聚集效应的影响逐渐扩大,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产生了 “大伦敦” 地区的概念。大伦敦包括伦敦城、内伦敦和外伦敦,共1580平方公里,共有33个区,其中 伦敦城是核心区,面积只有1.6平方公里。工业革命后伦敦及周边地区的发展情况工业革命之后,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的工商业向机器向大生产转型,直接带来了城市 人口的爆炸式增长。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工业和人口的增长都集中在英格兰南部和中 部,尤其是在伦敦周围。当时全国只有伦敦及其附近地区以及英格兰中部的就业增长率超过 了全国平均水平。就业率的高升,带来了伦敦人口的高

4、涨和城市空间的扩张。据统计,1600年的伦敦市区的面积只有750公顷,1726年即增加至9160公顷,扩大了 12倍之多。从下 图中就可以看到伦敦城市空间的急剧扩展。(见下图)市问题总结如下:1. 首先,在调查了工业和人口地理分布的原因以及未来各种影响因素可能的变化后,提出 了工业和人口集中在大的中心地区,将在社会经济和战略上造成缺陷的问题。巴罗报告 分析认为,19世纪的工业曾经从接近燃料和原料供应地转向接近通航水域,但是由于 20世纪的工业对这些因素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其吸引力正在减弱,工业将被引向它的主 要市场。在进行工业布局时,这就趋向于把工业分布在非常大的人口中心,在那里有多 种多样的劳

5、动技能和专业服务,而这些都是小工业城镇所缺乏的。但是,如果这种布置 方式继续持续下去,必将促使新工业逐步远离传统工业中心而拥挤向大的城市聚集地 区,已靠近市场,从而使传统工业区的大量的人口和社会资本闲置在那里。2. 其次,巴罗委员会接着系统性地考察并分析了公共卫生状况、住房情况、交通拥挤情况、 通勤方式、土地和房产的价值。其结论认为:大城市的住房和公共卫生条件并非如同人 们所想象的那样比小城市差,伦敦公共卫生的纪录就比全国平均水平要好,公共卫生条 件得到普遍性的改善。而卫生条件较差、住房拥挤的情况却出现在小城市。3. 另外,巴罗报告还认为大城市的上班路程较长,交通拥挤现象更严重;房地产价格日趋

6、 上升,尤其是在大城市的中心附近;大城市的内城地区好存在着严重的住房问题,包括 无房问题。巴罗委员会的报告对这些现象及问题做了详尽的调查,并要求政府采取专门的对策。巴罗委 员会在提出措施建议时,产生了分歧。一部分认为,应该只针对伦敦及其附近地区的新工业 区进行限定,并成立一个委员会强制执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应当建立较普遍的控制体系, 来控制全国的工业布局,并由一个为此而新设的政府部门来行使职权。最终,在1944年的阿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中,政府采取了后一种建议。思想来源:阿伯克隆比吸收了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中分散主义的思想,以及盖迪斯的区 域规划思想、集合城市概念,采纳了恩文的卫星城市建设模式

7、,将伦敦城市周围较大的地域 作为整体规划的考虑范围。m知 b artm %3神布辱 口网 .工i :ji . 4OihE!B12EWA规划内容:概述:当时被纳入大伦敦地区的面积为6731平方公里,人口为1250万。规划方案是在以伦 敦城区为中心的半径约48公里的范围内,由内向外划分为四层地域圈:内圈、近郊圈、绿 带圈、外圈。内圈是控制工业、改造旧街坊、降低人口密度、恢复功能的地区;近郊圈作为 建设良好的居住区和健全地方自治团体的地区;绿带圈的宽度约16公里,以农田和游憩地 带为主,严格控制建设,作为制止城市向外扩展的屏障;外圈计划建设8个具有工作场所和 居住区的新城,从中心地区疏散40万人到新

8、城去(每个新城平均容纳5万人),另外还计划 疏散60万人到外圈地区现有小城镇去。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 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中心区改造重点在西区与河南岸,并对其作 了详细规划。(大伦敦规划的功能分区图) 规划内容的主要方面1.城市布局方面下通道的方式,以保留其原来所呈现出的街景。设计中规定把重工业和有害 生产企业迁到居住用地范围 以外。(大伦敦规划的城市布局图)2. 交通方面伦敦铁路枢纽被简化到四个 大车站,并用地铁联结起来, 对街道网也进行了改造,并 补充了3条新环形路。阿伯 克隆比在详细研究了伦敦原 有的规划和建筑之后,设计 了十分好用的功能分区

9、图, 并以此成功地选定了两条径 向的干道:第一条是从西北 向东南,经过瓦特卢大桥铺 设的;第二条沿泰晤士河北 岸铺设。3. 中心区、老城区的改建方面 在建设有大量珍贵房屋(即 历史遗留的宝贵建筑)的大 城市中,规划设计采用了地4. 城市开放空间规划:阿伯克隆比推进了 1929年在伦敦规划中所采用的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思想并且引入一 种设想:将伦敦的公园绿岛联成连续的绿化带,用绿色通道将内城的开放空间与大伦敦 边缘的开放空间连接起来,创建伦敦的绿色通道网络(见下图),目标是实现:城镇居 民从家门口通过一系列的开放空间到乡村去。这些连接性公园道最大的优点就是能扩大 开放空间的影响半径,使得这种较大的

10、开放空间与周围区域关系更加密切。例如,规划 后形成的离中心区的第二条环形干道与里真茨公园、西明斯特公墓、巴西特公园和首都 其它公园及小游园相切,全程约35公里就在树荫下通过。5. 新城建设(见下图)哈罗作用和影响:大伦敦规划在总体上是成功的,在于相关法规的共同作用下,它有效地控制了伦敦无序蔓延 的势头。从今天的发展情况看,伦敦由1951年的820万人口减少到目前的660万人口,这 其中固然有产业转型、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郊区化过程推进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但毫无疑 问,大伦敦规划的思想及其提出的措施,是使其成为成功舒缓现代城市压力的最典型的案例 之一。成功规划的其他辅助因素:大伦敦规划吸收了20世

11、纪初期以来西方规划思想中的许多精髓,提出的方案对当时控制伦 敦的蔓延、改善混乱的城市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为后来许多国家包括东亚的日本东 京、韩国汉城等城市所效仿,但是在这些城市基本上都没有成功的再现“大伦敦规划的辉煌”。 分析其具体原因,除了严格立法以外(事实上并不是单纯的大伦敦规划在起作用,而是由一 系列的法律体系和行动方案共同支撑了这个伟大规划的设想的实现),城市化的时段也是十 分重要的(1950年代前后,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了明显的郊区化过程,这对大城市 的空间结构的分散产生了明显的推力作用),而所有这些大伦敦规划方案后成功的保障因素 都没有被那些模仿城市所关注或获得充分的提供

12、。包括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城市在多轮规划 中也一再地提出建立“分散组团”、“卫星城”、“新城”等思想,却一直没有收到预期的 效果,这其中的关键也在于上述原因。规划存在的一些问题:后来的实践发现,大伦敦规划同心圆封闭式的布局模式也造成了许多问题,如人口疏散效果 不明显、外围卫星城镇功能欠缺而缺乏引力、通勤距离过大、配套不足、新城投资巨大、新 城人口大部分来自外地,在某些方面反而增加了对伦敦的压力、对60年代以后第三产业的 发展估计不足、环路交通负荷过大等等。在特大城市疏散问题方面与其他城市规划的比较除了英国,西方许多特大城市地区在这一时期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探索了各自有效的道路,著 名的有荷兰兰斯特塔

13、德地区的规划、丹麦哥本哈根的指状规划,1950年代至1960年代的华 盛顿放射长廊规划、1970年代的莫斯科总体规划以及1960年代开始的大巴黎规划等,这些 都是有机疏散主义的思想在特大城市空间、功能分布优化的中的经典,与阿伯克隆比的大伦 敦规划相比,各自有其特色与成败之处。在这里,主要提出的是与大伦敦规划的圈层状分散 模式不同的,在1965年完成的“大巴黎规划”。在该规划方案中提出在全国各大区间平衡生 产力的布局以疏散巴黎的压力,并通过在巴黎城市外围建设两条平行长廊和五个开发区来转 移过于集中的功能。这是与大伦敦规划的封闭同心圆模式所截然相反的空间规划设想,在我 看来是更为有效和长久的解决特

14、大城市问题的思想,可以达到更好的疏散效果。也为城市的 未来发展,提前预设空间扩展的方向,避免了所谓的“摊大饼”模式。后期规划1946年新城法通过后,掀起了新城建设运动,到1950年代末,在离伦敦市中心50公 里的半径内建成8个被称为伦敦新城的卫星城。建设8个卫星城是为了解决城市人口集中, 住房条件恶化,工业发展用地紧缺等问题,目标是“既能生活又能工作,内部平衡和自给自 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新城千方百计引进工业,并注意避免工业部门单一化,为新城居 民提供相当数量的工作岗位。在新城区,配有完善的基本生活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工作和 日常生活需要。毫无疑问的,在阿伯克隆比大伦敦规划的实践过程中所暴

15、露出的由单一核心 的同心圆模式所以引发的问题逐渐被相关的规划部门和专家重视起来,因此,1960年代中 期的大伦敦发展规划编制中,该规划就试图改变同心圆封闭布局模式,使城市沿着三条主要 快速交通干线向外扩展,形成三条长廊地带,在长廊终端分别建设三座具有“反磁力吸引中 心”作用的城市,以期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解决伦敦及其周围地区经济、人口和城市的合理 均衡发展问题。1970年代,英国政府调整了疏散大城市及建设卫星城的有关政策,1978年 通过内城法,开始注重旧城改建和保护。现代规划1992年,伦敦战略规划委员会提出了伦敦战略规划白皮书,突出体现了四点指导思想: 第一,重视经济的重新振兴;第二,强化交

16、通与开发方向的关联性;第三,重视构筑更有活 力的都市结构;第四,重视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1994年该委员会又 发表了新的伦敦战略规划建议书,其基本前提是强化伦敦作为世界城市的作用和地位,另外 也明确指出伦敦大都市圈和东南部地方规划圈之间的关系和发展战略。这次建议书的主要内 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重视经济的重新振兴;第二,提高生活质量;第三,提升面向未来 的持续发展能力;第四,为每个人提供均等发展机会。关于城市结构的组织和发展,在保持 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该建议书强化了城市中心的重振,城市间网络的联系以及绿化带和河流 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关于交通规划,该建议书以削减总的交通流量为发展目标,具体措施 是促进交通方式的改变;有效利用能源;提高环境质量;对中心区交通进行管制,减少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