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甬金高速公路绍兴段土建工程第一合同段施组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103780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X 页数:254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1甬金高速公路绍兴段土建工程第一合同段施组_第1页
第1页 / 共254页
表1甬金高速公路绍兴段土建工程第一合同段施组_第2页
第2页 / 共254页
表1甬金高速公路绍兴段土建工程第一合同段施组_第3页
第3页 / 共254页
表1甬金高速公路绍兴段土建工程第一合同段施组_第4页
第4页 / 共254页
表1甬金高速公路绍兴段土建工程第一合同段施组_第5页
第5页 / 共2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表1甬金高速公路绍兴段土建工程第一合同段施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1甬金高速公路绍兴段土建工程第一合同段施组(2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表1 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第一篇 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第一章 编制说明第一节 编制依据 一、业主提供的宁波至嵊州高速公路绍兴段第一合同(K42+250K62+000)招标文件、施工图纸、参考资料、工程量清单、补遗书等;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及有关部委颁发的现行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规程、验收标准及相关文件。三、2003年1月13、14日标前会议上业主、设计单位代表所作的情况介绍及我方技术、预算人员经现场踏勘、走访调查,所取得的各种资料。四、当地省、市政府部门有关质量、安全、文明

2、施工、规范管理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文件。五、我公司人员素质、技术装备、财务能力、资金状况等综合情况及可调用到本工程的各类资源。 六、我公司多年从事高等级公路工程及类似隧道工程项目施工所积累的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和成熟技术、科技成果和施工工法等。第二节 编制原则宁波至嵊州高速公路绍兴段第一合同(K42+250K62+000)投标方案编制前,我们认真学习了招标文件及有关施工规范与施工图纸,踏勘了施工现场,充分了解了周边环境条件,并从业主所发补遗文件上进一步了解到了该工程项目的一些特点和要求,针对这些特点及业主要求,我公司经过反复研究制订了以下本次投标方案的编制原则。一、认真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确

3、保本合同段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各方面目标的实现; 二、严格执行设计文件和设计标准;严格执行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行业及业主制定颁布的规范、规程、技术标准和法规文件等;三、认真、充分研究施工环境,妥善解决施工生产与各方面关系协调,应用新技术,制定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案;四、施工组织编制尽量做到总体施工部署和施工组织相结合,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相结合,特殊技术与普通技术相结合,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思路清楚;五、合理组织平行、交叉、流水作业,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力求均衡生产;六、实施项目法管理,应用动态网络控制技术,实施施工全过程严密监控,优化配置施工所需各项资源

4、,做到统筹安排,均衡生产,降低工程成本;七、坚持文明施工,规范化管理,减少植被破坏,控制水土流失和污染,切实作好保护环境工作。第三节 编制范围宁波至嵊州高速公路绍兴段第一合同(K42+250K62+000)设计图纸和招标文件规定的所有工程项目以及完成这些工程所需的临时工程。主要构筑物有剡界岭互通、孙家田分离、成功岭隧道、岭脚分离、金庭江大桥、上东江1#桥、天马村分离、上东江2#桥、通道、涵洞等。第二章 工程基本概况第一节 工程简介 本工程是拟建的甬(宁波)金(金华)高速公路的一部分。甬金高速公路是浙江省公路水运交通建设规划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江省公路主骨架“两纵两横十连一绕二通道”中的“一

5、连”。它横贯浙江省中东部,是沟通宁波、绍兴、金华三市的重要干线公路,为同江至三亚(甬台温)、上海至瑞丽(杭金衢)、上虞至三门(上三线)三条高速公路在浙江省内的重要连接线,它连接国家级主枢纽海港城市的宁波和省级公路枢纽城市金华,是浙江省中部一条重要的公路运输干线;它的建成对进一步完善浙江省的高速公路路网布局,充分以挥国道主干线系统的路网规模效益,促进浙江省中西部以及宁波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合同段自宁波市与绍兴市分界的剡界岭开始,起点桩号为K42+250,并在K43+380处设置剡界岭互通式立交,路线继续向西南延伸,至孙家田后跨嵊张公路,路线折向西,于K46+345K48+6

6、20穿越成功岭隧道,并于K48+062.515进入嵊州市境内,而后在岭脚下穿嵊张公路并折向西北,过上乌村左侧,于观下跨上东江和嵊张公路,再经华堂北侧再次跨嵊张公路和上东江到兰州新村附近到本合同段的终点,终点桩号为K62+000。全长19.75km,全线均在绍兴市境内,设计车速为80m/h。第二节 设计标准本工程设计采用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及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规定,其主要技术标准:(1)计算行车速度 80km/h(2)路基宽度 a.整体式断面 24.5m 其中:行车道宽度 23.75m 中央分隔带 1.5m 左侧路缘带 20.5m 硬路肩(含右侧

7、路缘带0.5m) 22.75m 土路肩 20.75m b.分离式断面 12.5m其中:行车道宽度 23.75m左侧硬路肩(含路缘带) 0.75m右侧硬路肩(含路缘带) 2.75m土路肩 20.75m(3)桥梁宽度a.整体式断面净宽 210.75mb.分离式断面净宽 11.0m(4)涵洞、箱型通道宽度与路基同宽。 (5)设计荷载路面:标准轴载 100KN桥涵:计算荷载 汽车-超20级 验算荷载 挂车-120(6)隧道路线计算行车速度 80km/h照明计算行车速度 80km/h(7)桥涵设计洪水频率 特大桥 1/300 大桥、中小桥及涵洞 1/100 路基 1/100第三节 主要工程数量第一合同段

8、主要工程数量表分项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路基土石方1路基挖方m31539349含改渠、改路2路基填方m32489012含改渠、改路桥梁工程1大桥座32中桥座5隧道工程1成功岭隧道道1左洞2266m,右洞2275m涵洞及通道1桥式通道道21440.7m2盖板通道道1439m3拱式通道道24箱型通道道35涵洞道39互通立交1主线桥座32匝道桥座7分离立交1主线上跨座22被交线上跨座2路基防护1圬工数量m382497路面1平面积m233163第四节 自然条件一、地理交通本合同段位于绍兴市境内,距离嵊州市区约40公里。公路交通以现有省道36线和嵊张公路为骨架,乡镇公路、村道组成交通运输网,能通行汽车

9、,较为方便。区内路网纵横、交通便利,为材料运输及车辆进场提供了便利条件。二、气象与水文本工程范围属亚热带季风区,气温温暖湿润,雨季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6.8,极端最低气温-11.0,极端最高气温40.9。年平均降雨量1330mm,无霜期240天左右,雨量以初夏的梅雨季节比较集中,七、八月间炎热干燥,遇台风则有大风暴雨出现。起点至黄泽互通段自东向西跨越新昌江上游段东江(剡界岭-沙溪),过念宅(石)分水岭沿黄泽江,与三塘过溪,中爱跨新昌江、澄潭江。线路所跨越主要溪流黄泽江、新昌江、澄潭江各由东向西或由西向东在嵊州附近汇入曹娥江各支流呈爪状或树枝状水系;黄泽江互通至终点段主要水系有绿溪江,

10、系剡溪之上游段,由西向东在嵊州附近汇入曹娥江,线路过长乐镇后,沿其支流东渠上溯,河谷深切,呈蛇曲状。均具山溪型河流的特征,坡降较大,江(溪)面时宽时窄,20-100m不同,水流随季节变化大,时而洪水泛滥、时而涓涓细流,受大气降水补给,水质良好。三 地形、地貌起点至黄泽江互通段地势向西倾斜,向中间各支流汇入曹娥江处的三塘、中爱、新市为低点,即地势东高西低,海拔高程由剡界岭的210m为最高,中爱处为19.9m最低,支流间分水岭(一般为丘陵区)地势相对较高,属丘陵区。黄泽互通至终点段线路西高东低,向东倾斜,沿长乐江、东渠上溯至白岭峰为最高,白岭峰山脊为分水岭,向西进入金华段东阳江流域。路线所经的地貌

11、可分堆积平原区()和剥蚀丘陵区()。平原区又划分河谷平原亚区(1)和沟谷及山前倾斜平原亚区,(2);丘陵区划分为剥蚀丘陵亚区(1)和侵蚀丘陵亚区(2)。四、地质、地震成功岭隧道:全洞地质主要为流纹质容结凝灰岩,最大埋深346m。有许多断层带穿过隧道,特别是进洞口有F4、F5断层穿过,F4断层破碎带宽60-65m,由角砾混泥组成,围岩稳定性较差,并且与洞轴线成小交角;出洞口有F9、F10断层穿过,隧道从嵊张公路下穿。构造带导水性较好,雨季施工有较大的滴水和溢水现象。起点至黄泽互通段路基工程,除局部不良地段因基岩埋深较浅,易处治外,总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从地质测绘及钻探揭示,全段分属正常路基和石质

12、路基,承载力较高,可直接作公路路基基础。本段主要河系之河谷谷堆积第四系冲积、冲洪积亚粘土及砂卵(砾)石层,土层厚度一般为6-8m,最深达11-12m,下伏各类岩基。基岩表部强风化层厚度1-4m,下部为中-微风化,适合作各类桩基基础持力层,桥位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良好。位于丘陵冲沟、坳谷区及山前区之桥梁,珍层坡洪积、坡残积土为含碎石亚粘土、含粘性土碎石,厚度一般3-5m,局部地段其坡洪积层达9-19m(K102-K103段),下伏各类基岩风化层,工程地质条件良好,适合作各类桩基基础持力层浅基持力层。测区地震特点为强度弱、震级小、频率低。根据史料记载及地震台站的统计和监测资料,测区及邻区历史地震很少、

13、震级低,历史地震震级最高为4.5级(1984年11月13日发生于现嵊州市)。根据国家地震局编制出版的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线路分布地震基本烈度为度。五、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本合同段沿线天然边坡稳定,仅在局部现有道路开挖地段偶见土质边坡崩塌,未发现明显路线安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但高速公路修建后,边坡开挖必然破坏天然边坡稳定,因此路堑边坡需采用安全坡率,注意防护。沿线未见大面积软土分布,可充分利用天然地基,但局部河谷洼地、水田路段因长期地表水、地下水发育,表层常分布薄层软塑粘性土,工程地质性质较差,施工时需考虑挖除换填,注意路基防排水。本线路主要发育有以下三种类型地下水:(1)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冲洪积砂类土、碎石土中,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及地表水侧向补给,水位埋深较浅,水量较丰富。(2)孔隙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残积土及强风化带基岩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垂直补给,水量较贫乏。水位季节性变化较大,对路堑边坡、开挖路基段有一定影响,应以引排地下水或切断侧向补给来源,降低地下水水位为主要预防措施。(3)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较贫乏,受构造控制,含水性不均匀,其赋存于基岩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