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怎样提问的思考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8102118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怎样提问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怎样提问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怎样提问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怎样提问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怎样提问的思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怎样提问的考虑 论文关键词:历史教学 提问技巧 论文摘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掌握提问的技巧:紧扣重难点,注重知识的条理化和系统化;注重提问的多样性。抓住提问的时机;料想意外,作好准备;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展课外阅读。 施行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积极开展了针对怎样进步学生素质的探究。我也积极参与听课、总结、研讨、分析与评论。给我的感受就是:要进步学生的素质,就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过程。在此,我就历史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问谈几点体会。 一、老师必须加强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 要想在详细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弄清楚怎样提问,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老师必须针

2、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学生能感兴趣的且乐于解决的问题。历史老师必须非常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教学语言的训练,注重历史知识的积累,注重知识的不断更新,注重文学、哲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修养。要求历史老师不仅应有丰富的历史专业知识,还要广泛涉猎文学、哲学、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等诸多学科的知识,且能将各种知识融通、应用于课堂教学。此外,注重演讲口才的培养。老师要在深化浅出地阐述历史观点,有声有色地表达历史故事,形象详细地描绘历史人物,必须有善辩的口才和娴熟的讲演技巧。而这种技能只有在长期的教学理论中。坚持不懈地练习,掌握用语的深、浅、详、略。控制语气的轻、重、缓、急,把握腔调的抑、扬、顿、挫,才

3、能使教学语言在论证时富有说服力,在阐述时富有浸透力。在描绘时富有感染力,从而到达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提问首先应弄清楚哪些地方才能产生问题 一个教学问题的产生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它必须是学生还不完全明确的或未知的,要可以在学生通往目的的路途中,让他们发现不能很快地和直接地到达这个目的,从而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疑惑或心理上的紧张。第二,它必须是学生想弄清楚或力图说明的问题,要可以引起学生对它的兴趣,产生相应的探究欲望,并亲身卷入问题的探究之中,在解决问题时作出努力。第三,它必须是与学生的认识程度相当的。要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和智力。经过努力探究到达目的;而不是让学生感到无论怎

4、么努力也不能克制困难,跃过障碍,因此而灰心丧气。这三个条件的掌握分寸,因老师的不同而不同,因学生的不同而不同,因各自的教学进度不同也必不一样。在详细的运用中有一定的难度,但绝不是无法掌握。只有在理论中反复探究、反复运用,才能到达灵敏自如的地步。在我所听的众多教研课中。我也明确地感受到这一点:经历越丰富的老师,越能根据详细情况编拟不同层次、形式多样、引人深思的问题。特别是初中学生,他们的认识程度、认知才能以及解决问题的才能,都是设计问题时必须精心考虑的因素。 三、掌握怎样提问的技巧 在详细的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什么有些老师所上的课自然流畅,轻灵飘逸,给人以行云流水一般的优美感而有些老师也同样在问,

5、也同样在组织学生讨论、讨论,但就是给人一种生涩困难、装模作样的,好似生搬硬套的一样;为什么有些历史老师上的教改课效果较好,而有些历史老师上的教改课效果并不好呢?其实,跟没掌握好提问的技巧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还要讨论怎样提问的问题。 第一,提问应紧扣课本的重、难点,同时注重知识的条理化和系统化。围绕课本的教学重、难点,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将问题集中在重、难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特别是编拟才能进步的考虑题和讨论题时。必须突出这一点。但仅此是不够的,因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历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记住历史,掌握历史的根本知识点。因此,在新课程教改的探究中,必须注重

6、根本知识点问题的设计。即将根本知识点设计成条理化、系统化的问题。例如:我在上初二第一单元?侵略与对抗?时,从第二课开场,就将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讨论;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究?时,我就将怎样简评中国的近代化探究之路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在单元问题之下,再设计各课的问题。才开场上一、二课时,只有少数同学能想到一点点,但随着后面课文的展开,很多同学都能主动找出应有的答案。这样的问题设计,既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并能让学生的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又能让学生牢记史实。 第二,注重提问的多样性,抓住恰当的提问时机。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该多样性,因课而异,因

7、材而异,因受教育者的知识根底与生理心理特征而异。特别是初中历史课所面对的全是1113岁的少年,更应该注重提问的多样性。变化多样的提问往往能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感,形成活泼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提供适宜的时机。另外,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提问时机。因为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不能绝对地说哪种方法比哪种方法好。或讲演、或讨论、或争辩、或活动、或评述、或提问等等,该让学生活动就尽量让学生活动。新课改注重学生活动,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表达在这里。但是,老师必须选择好提问的时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就是在课堂上掌握好学生的“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展“开其

8、意和“达其辞的最正确火候。 第三,提出问题之前,要想到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并作好应对的准备。新课改提倡学生的活动,要求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详细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必然要组织各种各样的学生探究活动。但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和才能的限制,学生必然会在探究活动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是错误的、或相反的答案。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既不能低估学生,但也不能过高估计学生。这就要求老师要作好让学生出错的准备,敏锐地捕捉、及时地发现和纠正学生中的错误和缺陷,及时采取对策,巧妙地把课堂教学引导到正路上来。特别是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老师应随时做到这一点。即预先想到学生可能混淆或答错的内容,允许学生出

9、错误;但老师必须及时纠正错误。 第四,要创造解决课堂提问的先决条件,即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展广泛的课外阅读。博观才能约取,厚积而后薄发,丰富的知识是创造的先导。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就不可能纵览古今,正确地总结过去、指导如今、预测将来,就谈不上创造才能的发挥。学生的知识面愈广,愈具有综合性、浸透性,其创造才能就愈强。在这里,必须注意的是,课内与课外,不能成为互不相关的两张皮,而要努力形成契合点。 当然,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是多种多样的。还应该考虑提问的难易度、灵敏性、与其它教学方式如何配合以及如何面向全体等等,都值得讨论。 总之,根底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向更深层次开展,改革的进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基层教学工作者,既然投身于这一浪潮之中,就应实实在在地投入到素质教育的理论,积极探究如何进步新课程改革中的课堂教学效果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