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卫生保健十大制度.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100920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卫生保健十大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幼儿园卫生保健十大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幼儿园卫生保健十大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幼儿园卫生保健十大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幼儿园卫生保健十大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卫生保健十大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卫生保健十大制度.docx(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卫生保健十大制度一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我园以卫生部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及省、市有关卫生保健制度为工作指南,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特制定我园幼儿一日生活制度如下:1. 为幼儿提供安全、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物品摆放整洁有序,坚持5S管理。坚持一日生活督导,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2. 坚持晨检、午检制度,询问幼儿有无异常情况,观察精神状况、有无发热和皮肤异常,检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 科学合理安排不同年龄段幼儿作息时间,睡眠、进餐、大小便、活动、游戏等各个生活环节的时间、顺序和次数,注意动静结合、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结合、室内活动于室外活动结合,不同形式

2、的活动交替进行。4. 集体教育活动时间小班1520分钟,中班2025分钟,大班30分钟。不得拖延教学活动时间,影响幼儿户外幼儿入园健康检查,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方法规定的项目开展健康检查。幼儿入园体检中发现疑似传染病者暂缓入园,及时确诊治疗。幼儿入园时,卫生保健人员查验“入园健康检查表”“0-6岁保健手册”“预防接种证”。“入园健康检查表”有效期3个月。发现没有预防接种证或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幼儿,在30日内向幼儿园所在地的接种单位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督促监护人带幼儿到当地规定的接种单位补证或补种。卫生保健人员在幼儿补证或补种后复验预防接种证。2. 定期健康检查(1)妇幼保健院

3、及其医务人员承担幼儿园幼儿定期健康检查。幼儿定期健康检查项目包括:测量身长(身高)、体重,检查口腔、皮肤、心肺、肝脾、脊柱、四肢等,测查视力、听力,检测血红蛋白或血常规。(2)幼儿每年健康检查1次。体检后应当及时向家长反馈健康检查结果。所有幼儿每年进行1次血红蛋白或血常规检测、1次口腔筛查;4岁以上幼儿每年进行1次听力筛查及视力筛查。5岁以上幼儿每年进行1次心理行为筛查。(3)幼儿园保健室承担幼儿每季度生长发育监测,并做好记录、进行前后对比,做出评价。监测结果及时向家长反馈。(4)幼儿离园3个月以上需要重新按照入园检查项目进行健康检查。(5)转园幼儿持原托幼机构提供的“转园健康证明”、“06岁

4、保健手册”,经妇幼保健院审核后合格后,可转园。幼儿转园后,幼儿园查验“原入园健康检查表”“06岁保健手册”“预防接种证”“转园健康检证明”“转园健康证明”有效期3个月。3. 晨午检及全日健康观察(1)做好每日晨间或午间入园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询问幼儿在家有无异常情况,观察精神状况、有无发热和皮肤异常,检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对幼儿进行全日健康观察,内容包括饮食、睡眠、大小便、精神状况、情绪、行为等,并作好观察及处理记录。(3)卫生保健人员每日深入班级巡视2次,发现患病、疑似传染病幼儿应当尽快隔离并与家长联系,及时到医院诊治,并追访诊治结果。(4)患病幼儿需离园休息治疗。

5、(二)工作人员上岗前健康检查幼儿园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规定,经XX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健康检查,取得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每年全体员工进行健康体检一次,做好健康证。精神病患者或者有精神病史者不得在托幼机构工作(三)定期健康检查(1)幼儿园在岗工作人员必须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规定的项目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2)在岗工作人员患有精神病者,应当立即调离幼儿园。(3)凡患有下列症状或疾病者须离岗,治愈后须持市妇幼保健院出具的诊断证明,并取得“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后,方可回园(所)工作。发热、腹泻等症状;流感、活动性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性疾

6、病;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性疾病;淋病、梅毒、滴虫性阴道炎、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4)体检过程中发现异常者,由体检的医疗卫生机构通知幼儿园的患病工作人员到相关专科进行复查和确诊,并追访诊治结果。六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及控制制度我园以卫生部颁布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及省、市有关卫生保健制度为工作指南,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特制定我园传染病预防及控制制度如下:1.幼儿园建立传染病管理制度,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疑似病例,立即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2. 幼儿园要督促家长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儿童预防接种。同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托幼机构儿童常规接种、群

7、体性接种或应急接种工作。3. 卫生保健人员定期对幼儿及其家长开展预防接种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其防护能力和意识。4. 卫生保健人员及时了解每个班级幼儿出勤情况,协助班级教师对因病缺勤幼儿的管理,了解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原因,对疑似患传染病的,要及时报告给园疫情报告人。园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追查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并对可能被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5. 幼儿园内发现疑似传染病例时,应当及时设立临时隔离室,对患儿采取有效的隔离控制措施。临时隔离室内环境、物品应当便于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控制传染病在园内爆发与续发。6. 发

8、生传染病期间,幼儿园要加强晨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注意保护易感幼儿。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按要求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间该班与其他班相对隔离,不办理入托和转园(所)手续。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不带幼儿到公共场所。7. 患传染病的幼儿隔离期满后,凭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痊愈证明方可返回园。来自疫区或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幼儿,检疫期过后方可入园。8. 发生传染病要及时上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合疾控部门对幼儿园的环境及各种物品进行终末消毒或随时消毒。9. 针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强饮食卫生以预防消化道传染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或进行空气消毒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等。10. 合理安排幼儿生活,提供平衡膳食,加

9、强户外锻炼,提高幼儿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七幼儿园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幼儿园通过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做好教职工、幼儿的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工作。(一)对幼儿的管理L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合理平衡膳食;加强体格锻炼,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2. 搞好预防接种,幼儿园应密切与当地疾控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疫情动态。协助疾控部门按年龄、季节,适时、全程、足量、规范化地为幼儿实施预防接种,以提高整体人群的免疫水平,各种预防接种率要求达95%以上。3. 由XX市妇幼保健院每年一次进行幼儿体检,开展幼儿眼、耳、口腔保健,发现视力低常、听力异常、耦齿等问题进行登

10、记管理,督促家长及时带患病儿童到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诊断及矫治。4. 对贫血、营养不良、肥胖等营养性疾病幼儿进行登记管理,对中重度贫血和营养不良幼儿进行专案管理,督促家长进行治疗和复诊,加强日常健康观察和保育护理工作。5. 对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癫痫等疾病幼儿,及时有药物过敏史或食物过敏史的幼儿进行登记,加强口常健康观察和保育护理工作。6. 注意做好体弱儿(经常反复发作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儿、佝偻病、营养不良、早产儿、小样儿等)的护理工作。7. 重视幼儿心理行为保健,开展幼儿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发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幼儿及时告知家长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诊治。(-)对教职工的管理1.开展健康教育,运用多

11、种形式宣传卫生知识,增进教职工对卫生科学的了解,提高卫生育儿水平。2. 精神病患者或者有精神病史者不得在园工作。3. 凡患有发热、腹泻等症状;流感、活动性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性疾病;淋病、梅毒、滴虫性阴道炎、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症状或疾病者须离岗,治愈后须持XX市妇幼保健院出具的诊断证明,并取得“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后,方可回园工作。八幼儿园伤害预防制度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和控制幼儿伤害事故的发生。为此特制定伤害预防制度如下:1. 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以幼儿安全为前提,建立定期安全排查制度,落实

12、预防幼儿伤害的各项措施。2. 幼儿园的房屋、场地、家具、玩教具、生活设施等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和规定。3. 幼儿园建立重大自然灾害、食物中毒、火灾、暴力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如果发生重大伤害时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4. 幼儿园应加强对工作人员、幼儿及监护人的安全教育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培训,普及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救的能力。5. 工作人员定期接受预防幼儿伤害相关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做好幼儿安全工作,消除安全隐患,预防软组织损伤、骨折、烧(烫)伤、中毒等伤害的发生。6. 全体工作人员以关爱的情感准则平等的对待幼儿,语言文明,不得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不得

13、歧视有缺点的幼儿。7. 卫生保健人员及时了解每个幼儿的健康情况,发现隐患要及时上报并采取救助措施,时刻要有安全意识。8. 组织幼儿到园外活动前要向园部请示,并对幼儿进行外出安全教育,活动过程中管理要到位。9. 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安全的食物。食堂必须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并建立健全各项食品安全区管理制度;增加托幼机构食品采购要求和库存食品要求,明确食品加工用具的消毒要求;坚持48小时食物留样。10. 患病幼儿离园休息治疗。确需在幼儿园吃药的幼儿,卫生保健人员和保育员要加强管理,与家长做好药品交接、登记工作,并请家长签字确认。药物必须妥善保管,吃药时要仔细核对,避免错吃漏吃。11.保健室药品柜要上锁

14、,由卫生保健人员保管。12.建立健全幼儿接送卡制度,严格执行接送卡制度,接送幼儿时注意保护幼儿安全,避免丢失幼儿。九幼儿园健康教育制度1. 季节、疾病流行等情况制定全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2. 教育的内容包括膳食营养、心理卫生、疾病预防、卫生消毒、食品及饮用水卫生,幼儿安全,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等。3. 教育的形式包括举办健康教育课堂、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宣传专栏、咨询指导、家长开放日等。4. 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健康教育宣传。(1)卫生保健人员按时参加市妇幼保健医院召开的工作例会,并接受相关业务培训与指导。(2)卫生保健人员定期对幼儿园内工作人员进行卫生保健知识的培训;积极开展传染病、

15、常见病防治的健康教育,负责消毒隔离工作的检查指导,做好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每季度对保教人员开展一次健康讲座。(3)每学期举办一次专家讲座,邀请权威专家为教职工和家长讲授幼儿保健知识,引导家长和教职工掌握丰富的幼儿保健知识,家园配合共同为幼儿营造健康教育的环境。(4)每月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每班配备健康教育图书、音像制品等。 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健康教育选择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如观摩、共同讨论、自我学习,动作技能练习,感知体验等等。 开展生活卫生教育:帮助幼儿获得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基本的卫生知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步提高幼儿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让幼儿逐步学习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 开展幼儿安全教育:帮助幼儿获得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如生活活动的安全教育;自救自护的基本技能等。 开展幼儿身体锻炼教育:培养幼儿积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全面协调地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适应自然的能力;同时通过体育活动让幼儿了解基活动(时间每日不少于2h)o5. 准确掌握儿童出勤人数,做到每天按人按量制作主副食,不吃隔日剩饭菜。6. 幼儿在园一餐两点,正餐间隔时间3.5-4小时,不提前和延迟开餐时间。幼儿进餐时间20-30分钟/餐,培养幼儿餐后漱口习惯,餐后安静活动或散步时间10-15分钟。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