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099864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蝙蝠和雷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蝙蝠和雷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蝙蝠和雷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蝙蝠和雷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蝙蝠和雷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蝙蝠和雷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蝙蝠和雷达》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1、蝙蝠和雷达滨城区实验小学 高中英【教材解读】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

2、有所启示。课后的“资料袋”简要介绍了近代新兴的学科仿生学。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教学目标】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读写词语。)第二课时(课堂实录)课前谈话:师:同学们,这是今天的第七节课了,累不累?生:不

3、累!师:精神可嘉!你是在鼓励老师上好这节课,谢谢!一、 板书课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蝙蝠和雷达。和老师一起认真板写课题。(生齐读课题)看老师的手势,再读课题。2、通过预习,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生:蝙蝠在黑夜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生: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师:对,课文就是讲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故事。3、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感受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二、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科学家的观察细致。(大屏幕: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它也能灵巧地避开。)1、自由朗读。2、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从哪些地方

4、体会到的?生:我觉得蝙蝠很厉害。它在黑夜里飞行,飞蛾和蚊子那么小,它还能捕捉到。师:带着你的体会读。生:蝙蝠很灵巧。在夜里飞行从来没有跟什么东西相撞。师:请你读,读出蝙蝠的灵巧。生读。师:好一只灵巧的蝙蝠啊!除了蝙蝠的灵巧,你还读出了什么?生沉思。师:你还读出了科学家的什么?生:科学家观察很仔细。蝙蝠在夜里飞行捕捉飞蛾和蚊子,科学家都看到了。生:我也是觉得科学家很细心。科学家注意到了蝙蝠夜里能避开一根很细很细的电线,所以说他很细心。师:能从对蝙蝠的描写中读出科学家的观察仔细,这就叫会读书。把你对科学家的佩服送进文字中,读一读。3、蝙蝠的这一特点,引起了科学家浓厚的兴趣,提出了一个问题?(出示:

5、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么?)生读,读出你心中的疑问。三、学习4-6自然段,体会科学家缜密的探索过程。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的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请读课文的4、5、6自然段,看科学家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从中又体会到科学家的什么?1、 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出示:1、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2、每次试验证明了什么? 3、这几次试验有什么联系?2、学生自读,师巡视指导。3、你读懂了么? 交流,填表。试验次序试验方法试验过程试验结果3、通过三次试验,一个个排除,最终得出结论:(出示: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6、)生齐读。4、看试验过程,你觉得科学家怎么样?生:科学家做试验很辛苦。生:科学家做试验先是给蝙蝠蒙上眼睛,再塞上耳朵,最后封住嘴,他想得很周到,还用了不同的词来写。师:你太会读书了。你不仅体会到科学家做试验时的的态度严谨,还体会到科学家在记录试验时的遣词造句,对,我们在写文章时也应该这样,去琢磨每句话怎么表达更准确。4、指导朗读:带着对科学家的敬意,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感受。四、 学习7、8自然段,体会科学家执着的探索精神。师:蝙蝠能在漆黑的夜里安全飞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但科学家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谁知道?生: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么配合的?师:你真厉害!科学家就是

7、这样问的。1、科学家继续探索,请读这一句话:(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秘密。)生自读。师: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什么?从个地方感受到的?生:科学家做了很多次试验,我从“反复”这个词看出来的。师:读出你自己的感受。生读。生:我觉得科学家解开这个秘密很不容易,从“终于”看出来的。师:读出你自己独特的感受。生读。师:读得真好!像他们那样,齐读这句话。2、这是一个怎样的秘密?默读第7自然段,找出揭示秘密的句子。师:谁来为大家解开这个谜团?生:读有关句子。师:读得真对。谁能画出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示意图?(一生读,另一生板画示意图)师:读得好,画得也好。3、科学家解开了这个千百年来的谜团,终于可以休息了。生:

8、不,没有休息!师:科学家又做什么了?生: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师:快速默读第8自然段,看雷达工作与蝙蝠有哪些相似之处?生默读第8自然段。师:读完课文,你会做这个题么?出示:l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l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l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交流,完成课后练习题)4、这就是科学家怎样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并创造发明雷达的故事。课文学到这儿,你想对科学家说什么?生:科学家做事很细心。生:科学家做实验不怕辛苦。生:科学家很能坚持。生:我要向科学家学习,不断努力学习。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1、像这种在自然界中生物身上得到启示,研制出东

9、西造福人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生:在袋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助跳器。生:学松鼠尾巴的样子,发明了降落伞。2、 在生物身上得到启示,来进行发明创造,科学家把它叫做仿生学。请读下面的资料:出示: 飞机的出现是来自人们对飞禽鸟类的直接模仿。 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 船桨模仿的是鱼的鳍。 响尾蛇导弹是模仿蛇的“热眼”功能研制出来的现代化武器。 人类模拟动物的变色术,研制了军用的迷彩服装。 模拟蜻蜓、螳螂的复眼制造出了雷达以及蛙眼雷达等等。(生自由阅读。) 3、激发探索欲望。学了这篇课文,你想不想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的,愿同学们学习科学家的精神,善于观察,不断探索,早日成功!老师期待你们的好消息!(区优质课一等奖)2010、03、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