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压作业指导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099270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压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预压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预压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预压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预压作业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压作业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压作业指导书(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移动模架预压作业指导书1、编制目的通过对移动模架的预压,模拟箱梁浇筑荷载,测试移动模架的变形,与设计相比较,并根据变形设置预拱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管区MZ900S型上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预压作业。3、技术质量标准客运专线铁路简支箱梁移动模架法施工技术指南(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内部资料)郑州华中MZ900S型移动模架造桥机使用说明书4、预压荷载计算移动模架预压范围为梁中28m,根据客运专线铁路简支箱梁移动模架法施工技术指南预压配重= 箱梁重的1.1倍 + 内模重,下面以宽度13.0m 32m标准箱梁为例进行计算。跨中23.6米段内模总重:44.12 t,跨中内模周长为10.4米如上图所示:跨中

2、箱梁砼面积:S1=1.2m2、S2=1.93 m2 、S3=2.74 m2,则砼重为:W1=1.2*2.65=3.18t/m,W2=1.93*2.65=5.1145t/mW3=2.74*2.65=7.261t/m预压重为:单侧翼缘板G1=3.18*23.6*1.1=82.55t,单侧腹板G2=5.1145*23.6*1.1+44.12*23.6/32.6*3.18/10.4=142.54t,底板、底板G3=7.261*23.6*1.1+44.12*23.6/32.6*4.04/10.4=200.9t端部2.2米(除去端顶散模部分)如上图所示:跨中箱梁砼面积:S1=1.2m2、S2=2.736

3、m2 、S3=3.92m2,则砼重为:W1=1.2*2.65=3.18t/m,W2=2.736*2.65=7.2504t/mW3=3.92*2.65=10.388t/m预压重为:单侧翼缘板G1=3.18*2.2*1.1=7.7t,单侧腹板G2=7.2504*2.2*1.1+44.12*2.2/32.6*3.2/10.4=18.46t,底板、底板G3=10.388*2.2*1.1+44.12*2.2/32.6*4/10.4=26.28t移动模架总压重为:808.28t5、预压步骤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压重载荷为810吨。用压重物(袋装沙子)模拟混凝土箱梁的重量分布,分50%、80%、100%三级进行

4、加载试验,每次加载测量各测点的标高值。用预压前、预压期、稳定期、卸载后的标高观测值,算出模架总扰度值(预压前-稳定期),计算弹性变形量(卸载后-稳定期)和非弹性变形量(预压前-卸载后)。a、堆载试验纵向记录观测布点按下图进行 b、堆载试验横向记录观测布点按下图进行 C、堆载试验数据记录表在堆载试验开始前,对各个观测点进行初读数并记录:(a)主梁变形观测数据单位:mm测点编号(左)12345678910观测数据测点编号(右)12345678910观测数据注:(主梁纵向记录观测布点同挑梁设计位置对应)(b)底模架、侧模架 变形观测数据单位:mm堆载试验数据记录表 单位:mm点节向横据数测观号编点节

5、向纵在堆载过程中每天安排一次读数,并确保堆载结束有一次观测数据;在堆载结束后持载连续观测三天并记录;当造桥机沉降达到稳定,观测值变化不大可以进行卸载。卸载后再进行一次读数。6、施工预拱度的设置箱梁施工标高与线形控制的关键是预拱度的设置。第一套模架采取预压 测定系统变形值。通过预压:检验系统各构件受力后的安全性,测定系统结构的弹性与非弹性变形值,为确定施工预拱度提供依据。模架拼装完成后,先预调模板的标高,在箱梁的纵向设置10个横断面,每个横断面上设4个观测点,模板顶底的两侧边各设两个观测点。初始标高为H0,采用砂袋或砼预制块对模架进行预压,压载时采用分级加载方式对模架进行预压,达到梁体自重及人员

6、机具重量和时,对观测点标进行测量,当沉降稳定后,记录观测点的标高为H1,卸载完成后观测点的标高为H2。加载,卸载完成后计算模架的弹性变形及非弹性变形,用公式表达为:非弹性变形1=H0-H2 弹性变形2=H2-H1 以后各孔不进行预压,预留拱度值:=0+1+ 2 预压后预留拱度值 =0+ 2 立模标高=h+(h为设计标高) 0-为设计反拱值。分析确定跨中反拱数值(f拱)后,按二次抛物线计算各点,预设拱值,反拱度曲线方程如下:取左支点为坐标原点如下图示,跨长为,主梁跨中失高为f拱,则曲线方程为:y=4f拱x(L-x)/L27、注意事项(1)、预压前应对前、后各主支腿与主梁的连接螺栓再做一次检查。(

7、2)、预压物的重量及其分布应尽量模拟混凝土梁体荷载分布,具体所用预压物和重量分布,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确定吊装预压物进入模板的通道。(4)、预压应采用分级分层对称加载,禁止在某处集中堆载。(5)、若预压物从主梁、连接系、挑梁之间的空挡中进入模板, 要在主梁上安排指挥人员,以协调地面、模板内人员,吊车司机的工作。(6)、加载时模板内不宜有其他人员走动,若有人通过,一定要提醒其注意避让头顶空中的吊装物。(7)、加载时应在设备上设安全员一名,随时督导安全问题。(8)、加载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前支腿下面的支垫、前支腿立柱有无异常现象。(9)、卸载时也要分层对称卸载。(10)、预压实测弹性变形与设

8、计理论计算值对比进行分析,对超过理论值10%以上的数值,应分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移动模架施工作业指导书1、编制目的通过对移动模架施工全过程的控制,确保原位现浇箱梁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规范和验收要求。2、适用范围 适用于管区内所有采用移动模架施工的梁部工程。3、职责分工工程部 针对本工程特点编制作业指导书,明确控制要素和工序工艺流程,项目总工批准,工程部长负责现场技术交底并检查落实。办公室 根据工序要求,组织对技术人员、技术工种等到进行组织教育、培训、考核。现场负责人 对作业人员、设备配置以及过程控制负责。质检和试验部门 根据规范及工艺细则进行工序检验和试验。物设部 对使用的机电设备负责,

9、并制定机械设备操作及维护细则,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转。4、技术质量标准郑州华中MZ900S型移动模架造桥机使用说明书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简支箱梁移动模架法施工技术指南(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内部资料)5、移动模架原位现浇简支梁施工原理移动模架利用桥梁端部、承台和桥墩安装支腿,支腿支撑主梁系统,外模及模架吊挂在主梁系统上,整个模架系统形成一个可以纵向移动的桥梁制造平台,模板系统与主

10、梁联为一体,在桥轴线处可分合,完成桥梁施工后,移动模架横向分离,纵向前移过孔到达下一施工位,横向合拢再次形成平台,如此反复进行梁片浇筑施工。6、移动模架原位现浇简支梁设备6.1制梁速度正常生产时达20天/孔。移动模架的施工各工序时间为:底、腹板钢筋绑扎时间为2天,内、端模支立2天,顶板钢筋绑扎1.5天,混凝土浇筑0.5天,养生5天至80%强度,初张拉1天,拆内、端模1天,养生3天,终张拉1天,移动模架移位2天,预留1天不可抗因素。6.2劳动力组织6.2.1、移动模架操作组序号作业组人数工作内容1指挥员1负责滑移模架的管理、运行2技术组2现场施工指导、质量控制3电工组2现场用电管理、电气系统的保

11、养、维修4安全员2负责移动模架机械的安全和操作人员的安全5液压组2液压泵站的操作,落架、横移、纵移、就位6起重工2负责支腿、模板、原材等的装吊就位7辅助工15在各专业组人员的指导带领下完成各自分配的任务6.2.2钢筋、混凝土班组钢筋班组安排劳动力35人,混凝土班组安排劳动力24人,模板组人员含在移动模架操作组内。7、移动模架原位现浇简支梁工艺流程图7.1施工工艺框图7.2施工工艺说明及措施 制梁时,左右两组外模通过底模桁架横向连接螺栓对拉合拢。底模通过螺栓在底模桁架上,侧模通过吊挂匡架吊挂在主梁上。当造桥机过墩时,解开底模横向连接螺栓,左右两组外模通过横移千斤顶向两侧横向打开。(1)施工准备:

12、在桥台尾顺桥方向清理拼装场地,或通过支架现浇两孔箱梁作为拼装场地。在拼装场地上根据设计图纸用贝雷片搭设临时支墩。(2)拼装方法:主梁采用2台50t吊车在抬尾或箱梁上进行拼装。(3)荷载试验:计算模板的预拱度,并模拟浇注混凝土顺序进行造桥机的荷载试验,获取拱度设置试验数据,对预拱度进行调整。(4)移动模架现浇箱梁施工步骤造桥机前支腿支于前墩墩顶上,而后支点支撑在已浇注箱梁端部。预 应 力 张 拉拆除吊杆及模架对接螺栓拆 除 墩 顶 散 模脱 模辅助支腿伸出与桥面顶紧后支腿吊挂篮前移支承油缸由回脱空底模架横移开启并锁定整机纵移10.7m(24m 2.7m)后支腿油缸顶紧支座安装前支腿吊挂前移并安装后支腿油缸收回整机纵移22m底模架横移关闭前后支座腿油缸顶升安装吊杆并调模绑扎钢筋、安装内模浇筑箱梁混凝土混凝土养护进 入 下 一 个 循 环MZ900S型移动模架施工工艺流程图a箱梁张拉完毕,拆除墩顶散模及墩顶处侧模对拉设施;b拆除吊杆、底模及侧模纵横向连结螺栓,拆除模架横向对接螺栓;c辅助支腿油缸伸出与桥面顶紧,后支腿油缸收回脱空并吊挂前移至指定位置;d辅助支腿及支腿支承油缸胃回脱空,整机下降0.27m;e底模架横移开启并监时锁定,准备第一次前移过孔。f启动造桥机纵向移动机构,整机前移10.7m停止(24m梁施工为2.7m);g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