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册语文课件:《滕王阁序》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8096805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册语文课件:《滕王阁序》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上册语文课件:《滕王阁序》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上册语文课件:《滕王阁序》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上册语文课件:《滕王阁序》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上册语文课件:《滕王阁序》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上册语文课件:《滕王阁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册语文课件:《滕王阁序》(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上册语文课件:滕王阁序【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及表达方式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鉴赏文中的美丽秋景(2)合作讨论体会分析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3)安排课前预习,试着披文入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敢作敢为、志当高远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2.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3.背诵精彩语段【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用典的内涵【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步骤1:导入-投影楹联。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人物,各有千秋。步骤2:此联就赞美了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

2、黄鹤楼。诗人王勃针对滕王阁写有滕王阁诗和滕王阁序。(投影滕王阁诗并齐读、背诵)二、自主合作探究【互动设计1】指导诵读并体会文体特点。播放孙道临诵读短片。体味诵读节奏。完成方式:学生A组齐读第2段,B组齐读第2段。发现并总结朗读规律: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体味文体特征。诵读实践巩固。学生齐读第4段。【互动设计2】字句疏通检测与词语积累(诵读与语感作业检测)解释下列加线词的用法(小组竞答完成,课后完成在草本练习上)A襟三江而带五湖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C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D千里逢迎,高朋满座E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F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快速阅读,搜寻、总汇文章中的成语(分男女竞赛

3、完成,于课后完成在草本练习上)参考提示: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腾蛟起凤钟鸣鼎食天高地迥萍水相逢老当益壮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互动设计3】滕王阁序原题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将分四组阅读,以原题为思考集结点,集体梳理全文框架。交流后边小结边投影。操作及框架提示、参考。小组任务文章框架内容概要备注第1段第一部分扣洪府,述宾主之美。第2-3段第二部分扣秋日登阁,绘山川之美。角度:近景、远景第4-5段第三部分扣饯,写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怀才不遇,不甘沉沦第6-7段第四部分扣别,自叙遭际,叹知己难遇。【互动设计4】课堂诵读第2-3段,品读鉴赏。提问思考:滕王阁序流传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语言方

4、面因素,特别是文情并茂因素。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评。最后重点处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背景知识(见人教版教师参考用书P.193)。参考分析:整句形象生动,流美飞动。理由1落霞本无生命,当其自近而远飘向天边时,使人产生飞的错觉,无生命的落霞与有生命的孤鹜齐飞,有活泼的情态意趣,这样构成了动态美。理由2落霞,孤鹜,一红,一白,相映生辉,加之衬以蓝天,碧水,于是明丽耀目,这就有了色彩美。理由3落霞的背景是天空,孤鹜的背景是水面,余晖渐消的长天与孤鹜渐去的秋水上下相接,一派迷蒙,难辨何者为天,何者为水,浑然一色,这就有了整体美。老师指要提醒:生活中

5、的动静组合、颜色组合、光线明暗组合等等都成艺术创作的元素,能够把自然界表现得出神入化,当然也须我们有这样一双眼睛。激励提问与思考:文章中这样富有表现力和审美价值的句子、段落还有很多,课后请同学们多加体味、鉴赏。【互动设计5】第4-6段,作者对自我胸襟进行了真切披露,请大家探究,披露了什么样的真情,是如何披露的?学生齐读、讨论、交流、共同明确。要点1作者披露的是磊落不平的身世感慨、不甘沉沦豪情壮志、渴望用世的政治抱负。要点2表现手法之一是凭借历史典故。(A组学生整理第4段典故-发现怀才不遇的悲伤之情/B组学生整理第5段典故-归结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情怀/C组同学整理第6段典故-明确在恭维中表达知遇

6、情怀)要点3抒情的基点是挫折失意中登高望远,自然而巧妙,绝非无病*与做作之态。重点例析: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这四句从西、东、南、北四方落笔抒写远离朝廷、贬斥流落之情,当然是虚定。但我们又可把它当作实写-唯见夕阳西沉,白云悠悠,这正是作者四顾茫茫,怅然若失的心境的极妙烘托。学生分析: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里从正反两个方面兼包了怨叹与自勉之意,表现了作者失望与希望、痛苦与追求相互交织的复杂感情。三、整合评价【互动设计6】总结:读罢此文,我们为何为王勃自豪而又*他折服?骈文形式要求非常严格,堪称格律文。滕王阁序是我国古代写景抒情、文

7、情并茂的骈文佳篇。王勃此文因其真情实感和纯熟的艺术技巧,充分调动文字形式的积极因素,犹如一个高明的舞蹈家,全身戴着枷锁却能跳出优美的舞姿。特别是在失望中充满希望、在痛苦中不断进取追求的精神是激励后人的文化瑰宝。四、拓展延伸【互动设计7】赏析贾生。投影诗歌与设问: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问题设计:试分析贾生这首诗的表现技巧。(上作业本)【评析】该诗运用典故、托古讽时,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歌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效果

8、颇好。五、教学反思本文教学力求体现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原则,贯彻课文只是例子的经典论断。试图克服锁细与俱到,实践长文短教、难文简教的做法。想让学生在享受教学过程时,又完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提升的过程。同时我还想体现媒体只是帮助提高效率的手段,克服花哨,力求简捷与明了。【篇二】教学目标:1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背诵全文。2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积累文化知识。3体会作者怀才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教学重难点:1、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2、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3、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一、知识背景介

9、绍1、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2、介绍作者王勃生于公元650年或649年,字子安,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人),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史载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道祥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而王勃对策高第,被授朝散郎。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征的王府侍读。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

10、即出游巴蜀。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王勃的一生,首先叹其英年早逝。其次,他一生多有不得志者,其内心应当是时有不平,或者愤怒悲凉,或者又心存幻想,渴望着自己能够大展鸿图。3、作序的背景就在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适逢九月重阳之日,王勃途经洪州(现在的江西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阎某人重修了名楼滕王阁,于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借以标榜政绩。王勃面临那群贤毕集的场面

11、怎么能不感慨万千?当时,他孤身作客,内心戚戚,自然是感到压抑而难以兴奋,如果能够让他一吐胸怀,或许他会欣然命笔的。二、解题1.介绍序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2.介绍骈文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三、通读全文。1、通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看注释注音。2、看注释,粗通文意。3、集体齐读课文。明确

12、:诵读的停顿关系到语气的准确性,本文是骈文,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少数七字句。四字句的读法有二二式。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三三式;一四式;二二二式;二四式;一二三式。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二一四式;二三二式;二二三式。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模式:(1)、孟学士/词宗;访风景/崇阿。(2)、临/子之长洲;穷/屿之萦回。(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七字句读法有四种:(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

13、/尽/东南之美。(3)、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4)、都督/阎公/之雅望。4、熟读课文。四、整体把握全文框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扣洪府)第二部分(2):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扣秋日登阁)第三部分(3-4):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扣饯)第四部分(5):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扣别)详细分析第一部分(第1段)。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写古今之变迁;星分翼轸四句写空间地势之雄;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接着,雄州

14、雾列呼应星分句,俊彩星驰呼应物华句;台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宾主尽东南之美再承物华。多层渲染,以壮文气。图示如下: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古今变迁)雄州雾列星分翼轸.(空间地势)台隍一句俊彩星驰物华天宝.(人物之盛)宾主一句都督阎公句以下开始具体地写(主宾盛宴)。第二部分:。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潦水尽二语写秋景;俨骖马非四语写自己来到滕王阁;层峦以下八句,写阁在山水之间;披绣闼以下十句,写阁上眺览所及,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出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本部分是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的意境描述出来。明确:色彩变化之美;远近错落之美;上下浑成之美;虚实相映之美。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第三部分: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遥襟俯畅以下十句,写参与宴会诸人。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语,于是紧紧相承抒发身世之感。遂引用冯唐等四人怀才不遇而失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所赖君子安贫以下,用以勉励自己不因处境困窘而改变志节。第四部分: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