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专项训练试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096427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经济专项训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经济专项训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经济专项训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经济专项训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经济专项训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经济专项训练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农业耕作工具的改革和演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回答13题。1、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图一春秋时期铁锤 图二 春秋穿有鼻环的牛尊 图三 战国铁口犁 图四 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 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 D、使用畜力马排鼓风冶铁2、便于牛耕普及的耕作形式是A、刀耕火种 B、二牛抬杠 C、火耕水耨 D、一牛挽犁3、牛耕普及全国是在A、秦朝 B、汉代 C、唐代 D、宋朝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使农民遭受沉重的压迫,由此引发了社会动乱。据此回答45题。4、历史上的“泰半之赋

2、”指的是A、统治者对农民征收的除正常赋税之外的一种赋的名称 B、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C、赋税沉重简直像泰山的大半那么重 D、除赋税外农民还要承担的各项力役5、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徭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B、成为许多大型工程成功营造的基本条件C、徭役的过度征发与农业的发展不大 D、沉重赋税往往引发古代社会的动荡不安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有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奴隶主贵族国有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和国有土地所有制)三种类型。据此回答67题。6、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3、、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7、土地兼并的主要危害是 威胁政府财政收入 激化了阶级矛盾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导致地方割据A、 B、 C、 D、 “水利是农业命脉”历代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据此回答89题。8、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主要分布在现今哪些省份A、山西、四川 B、江苏、安徽 C、陕西、四川 D、贵州、江西9、明清水利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开凿郑国渠 B、王景治理黄河 C、发明“井渠”法 D、灌排工具的改进 中国传统社会是建立在以小农经营为主的高度分散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据此回答1012题。10、中国古代的自然

4、经济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是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带有开放性A、 B、 C、 D、11、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足”即产品富足 B、带有封建性和落后性C、生产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 D、生产的目的首先是满足自我消费12、要想全面了解汉代田庄里的生产、生活方式,可以查阅A、颜氏家训 B、四民月令 C、周礼考工记 D、说文解字 封建社会手工业经营的基本形态有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基本形式。据此回答1315题。13、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但这种生产方式存在严重的弊端,表现在发明和革

5、新不能服务于社会 新技术不易推广技术工艺容易失传 代表当时的最高工艺水平A、 B、 C、 D、14、关于“匠户”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便利统治者征调各类工匠 严重束缚劳动者的创造性该制度下,匠户无人身自由 该制度下,匠户子孙可以脱籍改业A、 B、 C、 D、15、西汉政府垄断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行业开始于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王莽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封建国家,纺织业历史源远流长,成就辉煌。据此回答1617题。16、古代中国的纺织技术萌芽于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17、下列现象在纺织业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用丝做衣料 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出

6、现自由劳动力市场 棉花种植推广到闽粤地区A、 B、 C、 D、 冶铸技术方面的发明和创新,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度发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据此回答1819题。18、商代号称“青铜时代”,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有关青铜器的历史情况A、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B、青铜器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C、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D、生产规模相当大19、右图是借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它发明于A、西汉 B、东汉 C、唐朝 D、明朝 英文单词CHINA是瓷器的意思,读音来自“昌南”的读音,昌南镇即被称为瓷都的景德镇。说明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因此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据此回答2021题。20、唐诗名句

7、“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A、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 B、唐代越窑青瓷的美丽色彩C、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产品 D、著名的唐三彩21、我国制瓷工艺首创创釉下彩绘和粉彩瓷器工艺是分别在A、唐代、宋代 B、宋代、清代 C、宋代、明代 D、唐代、清代 商业的兴起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商业的出现又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据此回答2223题。22、西汉流行着“刺绣文不如倚市门”的话,这表明A、商业的不断繁荣 B、丝织业已经衰退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D、手工业者地位低下23、会馆形成于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城市的发展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概况。据此回答2425题。24、下列符

8、合唐代商业发展情况的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A、 B、 C、 D、25、“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发生在A、汉都长安 B、唐朝洛阳 C、宋都东京 D、元都大都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封建王朝基本经济的经济政策。据此回答2627题。26、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实施于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汉朝27、“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它造成的后果不包括:A、市场狭小 B、原料不足 C、劳动力缺乏 D、资金短缺 从秦汉汉

9、时期到明清时期,历代王朝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据此回答2730题。28、秦统一货币,通行A、五铢钱 B、半两钱 C、大刀币 D、蚁鼻钱29、秦朝颁布均工律A、严重压抑了社会经济的活力 B、为工商业的发展规定了必要统一标准C、为经济秩序的安定提供了条件 D、体现了使劳役人员才尽其用的原则30、禁奢侈是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 是抑商政策的辅助政策 是抑商政策的具体步骤 在每个朝代基本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A、 B、 C、 D、二、综合题:每小20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高宗时,富商邹凤炽“邸店园宅,遍满海内,四方物尽力所有。” 太平广记 材料二 至(开元)十三年

10、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撰丰溢。南至荆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州(今成都)、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杜佑通典 材料三 唐玄宗曾问巨豪王元宝有家私多少,回答说:臣请以绢一匹,系陛下南山树,南山树尽,臣绢未穷。 材料四 史料记载,邹凤炽“常与朝贵游”,王元宝、郭万金等商贾“各以延纳四方多士,竞于供选,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 开元天宝遗事 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现象?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情况是何

11、种社会实质的反映? 材料一和材料四说明这种商业活动是否能迅速促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 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