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809299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制剂的稳定性(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考纲要点细目要点(一)概述1 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及内容(1) 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及内容(2) 稳定性分类2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水解、氧化、异构化、聚合、脱羧 等(二)影响药物制剂 降解的因素及 稳定化方法1 处方因素及稳定化方法pH值、广义的酸碱化、溶剂、离 子强度、表面活性剂、处方中辅料 等影响因素及对策2 环境因素及稳定化方法温度、光线、空气(氧)、金属离 子、温度和水分、包装材料等影响 因素及对策3 药物制剂稳定化的其他方法(1) 改进剂型和生产工艺(2) 制成稳定的衍生物(3) 加入干燥剂及改善包装(三)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特 点及影响因素(1)

2、 特点(2) 影响因素(四)药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1 影响因素试验高温试验、高湿度试验及强光照射试验2.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温度、湿度、时间的要求3 经典恒温法半衰期t1/2、有效期t0.9的计算考点精粹、概述(一) 稳定性研究的意义与内容药物制剂稳定性是指药物制剂从制备到使用期间质量发生变化的速度和程度,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1. 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在于: 保证药品质量,作到安全、有效、稳定; 用于指导新药及其剂型的研制开发; 减少损失,创造经济效益。2. 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内容包括 考察制剂在制备和保存期间可能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 探讨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寻找避免或延缓药物

3、降解、增加药物制剂稳定性各种措施 预测制剂在贮存期间质量标准的最长时间,即有效期。3. 药物制剂稳定性药物制剂稳定性一般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学三个方面。 化学稳定性:药物由于水解、氧化等化学降解反应,使药物含量(或效价)、色泽产生变化。物理稳定性:主要指制剂的物理性能发生变化,如混悬剂中药物颗粒结块、 结晶生长,乳剂的分层、破裂,胶体制剂的老化,片剂崩解度、溶出速度的改变 等。 生物学稳定性:一般指药物制剂由于受微生物的污染, 而使产品变质、腐败。(二)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水解和氧化是药物降解的两个主要途径, 其他如异构化、聚合、脱羧等反应, 在某些药物中也有发生。一种药物可同时产生两种或

4、两种以上的降解途径。表 10-1总结了制剂中主要的降解途径及药物举例。表10-1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及典型药物药物的化 学降解途 径药物种类药物举例水解酯类盐酸普鲁卡因、乙酰水杨酸酰胺类氯霉素、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巴比妥类氧化酚类肾上腺素、左旋多巴、吗啡、去水吗啡、水杨酸钠烯醇类维生素C其他磺胺嘧啶钠、氨基比林、安乃近、盐酸氯丙嗪聚合氨苄青霉素(聚合后易诱发过敏)异构化左旋肾上腺素、毛果芸香碱、维生素 A脱羧对氨基水杨酸钠、普鲁卡因1. 水解反应:属于这类降解的药物主要有酯类(含内酯)、酰胺类(含内酰胺) 等。水解反应规律符合一级或伪一级反应。 酯类药物:盐酸普鲁卡因、乙酰水杨酸为代表药物。

5、酰胺类药物:氯霉素、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巴比妥类为代表药物。2. 氧化反应:药物的氧化作用与其化学结构有关,酚类、烯醇类、芳胺类、吡唑酮类、噻嗪类药物较易发生氧化反应。一般为自氧化反应(链反应过程),影响因素较多,如:光、氧、金属离子等。 酚类:肾上腺素、左旋多巴、吗啡、去水吗啡、水杨酸钠烯醇类:维生素C其它类:磺胺嘧啶钠、氨基比林、安乃近、盐酸氯丙嗪3. 其他降解途径异构化:异构化一般分光学异构化和几何异构化。通常药物异构化后,生理活性降低甚至没有活性。如肾上腺素、毛果芸香碱、维生素A等。聚合:氨苄青霉素(聚合后易诱发过敏)。脱羧:对氨基水杨酸钠二、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药物制

6、剂的稳定性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可以分为处方因素与外界因素两个 方面,如表10-2所示。表10-2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稳定化方法处方因素pH值水解反应,确定pHm 氧化反应,较低pH广义酸碱催化选择没有催化作用的缓冲体系,或降低 缓冲溶液的浓度溶剂的极性采用介电常数低的溶剂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正确选择表面活性剂处方中基质或赋形剂考虑赋形剂对药物稳定的影响环境因素温度控制生产、贮存环境的温度光线生产、包装、贮存避光空气中氧的作用处方中加抗氧剂、金属络合剂,生产中通惰性气体(C02、N2)金属离子操作中避免使用金属器具,加入金属络合 剂湿度和水分控制环境湿度包装材料

7、包装设计主要排除热、光、水汽及氧气等 的影响,同时应考虑包装材料与药物制剂 的相互作用(三)药物制剂稳定化的其他方法1改进药物剂型与生产工艺(1)制成固体剂型(2)制成微囊或包合物(3)采用直接压片或包衣工艺2. 制成难溶性盐3. 加入干燥剂及改善包装三、固体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一)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一般特点药物的固体制剂一般会较水溶液稳定,但药物在固体状态时发生化学反应, 反应机制一般比溶液状态复杂,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也比较多。固体药物制剂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一般属于多相反应(气、液、固)在不同相间发生不同类别的反应。 降解速度慢,要求分析方法精确。 降解反应一般始于固体表面,造成表里变化不

8、均一。 固体制剂的均匀性较液体差。 药物的固体剂型的降解过程中常出现平衡现象。(二)固体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1. 固体制剂的晶型变化与稳定性的关系: (1)同一药物有不同的晶型,不同晶型其溶解度、光学性质、密度等多种理化 性质不同;(2)制剂的制备过程如粉粹、加热、熔融等会带来晶型的改变。2. 固体药物制剂的吸湿: (1)微量的水分均可加速药物的降解; (2)药物制剂吸湿产生固结、潮解、晶型转化等;( 3)应控制生产环境的湿度在固体制剂的CRH 以下,包装应注意防湿。3. 固体制剂间的相互作用 药物与药物、 药物与辅料之间配伍, 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物的 降解。四、药物稳定性试验内容

9、与方法 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 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 影响因素试验适用原 料药和制剂处方筛选时稳定性的考察, 用一批原料药进行。 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 适用于原料药与药物制剂,要求用三批供试品进行;(一)影响因素试验1. 目的探讨药物的固有稳定性、 了解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及可能的降解途径与降解 产物,为制剂生产工艺、 包装、贮存条件与建立降解产物的分析方法提供科学依 据。2. 实验条件:高温试验60C,强光照射实验4500芳OOlx、高湿度试验90凸(二)加速试验1. 目的 预测药物稳定性,为制剂设计、包装、运输、储存提供必要的资料。2. 实验条件一般为温度40C、相对湿度为755%、放置

10、6个月(三)长期试验1. 目的为制定药物有效期提供依据。2. 实验条件室温25i2C,相对湿度为60 10%留样考查,三年(四)有效期计算常用方法:经典恒温法 不同温度下定时取样测定含量,Ct IgC-t回归得直线方程,斜率 m=-k/2.303得该温度下的反应速度常数 k 根据Arrhenius公式:Igk = -E/(2.303RT) + Ig A;Igk-1/T 回归得直线方程,求得 E、 Ig A 将上述直线外推 ,求得室温下的反应速度常数 k25;计算有效期t0.9 = 0.1054/k25 (为暂定有效期)试题解析 最佳选择题1既能影响易水解药物的稳定性,又与药物氧化反应有密切关系

11、的是A. pHB. 广义的酸碱催化C.溶剂D.离子强度E.空气【解析】答案 A ,药物溶液的 pH 可影响药物的水解和氧化反应。大多数酯类 和酰胺类药物,其水解速度主要由 pH 决定。溶液型制剂处方需要确定最稳定的 pH。药物溶液的pH还可以影响氧化反应的氧化还原电位,一般易氧化的药物在 pH低时,比较稳定。如吗啡在 pH=4稳定,在pH=5.57.0之间反应速度迅速 增加。 多项选择题2. 以下对于药物稳定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易水解的药物,加入表面活性剂都能使稳定性增加B. 在制剂处方中,加入电解质或盐所带入的离子,均可增加药物的水解速度C. 需通过试验,正确选用表面活性剂,使药物稳定

12、D. 聚乙二醇能促进氢化可的松药物的分解E. 滑石粉可使乙酰水杨酸分解速度加快【解析】答案 ABE ,在制剂的处方因素中,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并不总是利于药 物的稳定,如吐温 -80 可使维生素 D 的稳定性下降,所以 A 错, C 对;制剂处方 中往往需要加入一些无机盐, 如加入电解质调节等渗, 加入抗氧剂防止氧化, 加 入缓冲剂调节 pH 值等,这些电解质的离子强度增大可能导致药物降解速度改 变,但并不绝对,所以 B 错;在处方中辅料的影响中,硬脂酸镁润滑剂对阿司 匹林水解的促进作用为常考点,但注意不是滑石粉。所以 E 错;聚乙二醇对于 氢化可的松药物的分解 能起到促进作用, 所以 D 对。因

13、此本题中 ABE 为错误说 法。章节回顾本章节在每年的考试中占 3 分左右,重点内容有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及典型药 物,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药物稳定性的实验方法。第十四章靶向制剂考纲要点章节细目要点(一)概述1 靶向制剂的特点与分类(1)概念(2)特点(3)分类2.靶向性分析衡量药物制剂靶向性的参数(二)被动靶向制剂1 脂质体(1)组成与特点 (2)脂质体的重 要理化性质 (3)制备脂质体的材料 与制备方法 (4)脂质体的作用机制 和给药途径 (5)脂质体的质量检查 项目2.靶向乳剂(1)药物的淋巴转运特点与途径(2 )影响乳剂释药特性与靶向性的因素3.微球分类、特性及制备方法4

14、.纳米粒制备方法及体内分布与消除(三)主动靶向制剂1.修饰的药物载 体修饰的脂质体、修饰的微乳、修饰的微球和修饰的纳米粒的应用2.前体靶向药物抗癌药前体药物、脑部靶向前体药物与其他前体药物的应用(四)其他靶向制剂1 .物理化学靶向 制剂磁性靶向制剂、栓塞靶向制剂、热敏 靶向制剂与pH敏感靶向制剂的应用2.结肠靶向制剂分类考点精粹一、概述(一)靶向制剂的特点与分类1. 靶向制剂的概念靶向制剂也称靶向给药系统( TDDS ),是指通过适当的载体使药物选择性 地浓集于需要发挥作用的靶组织、 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的某靶点的给药系统。 2. 特点 可选择性地把药物输送到病变部位或体内的某一个特定部位; 使具有一定浓度的药物在这些靶部位滞留一定时间;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依赖于载体的理化性质,而较少依赖于药物的性质。 因此靶向制剂可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降低不良反应, 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及病人 的顺应性。3. 分类 按靶向达到的部位: 一级靶向:到达特定的靶组织或靶器官; 二级靶向:到达特定的靶细胞; 三级靶向:到达细胞内的某些特定的靶点。 按作用方式: 被动靶向制剂:即自然靶向制剂,这是载药微粒进入体内即被巨噬细胞作为 外界异物吞噬的自然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