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广告灯课程设计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8090662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片机广告灯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单片机广告灯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单片机广告灯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单片机广告灯课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单片机广告灯课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片机广告灯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片机广告灯课程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 题 目: 广告灯(利用取表方式) 初始条件: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 熟悉背景资料和任务:熟悉给定的背景资料和数据,明确系统设计的任务要求;拟订设计计划和初步方案。2单片机应用系统硬件结构设计:分析背景资料给定的相关技术要求和功能指标,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完成系统硬件结构的规划设计,并详细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电路原理图。对于相对简单的应用系统,可设计出PCB图。3系统软件设计:在硬件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给定任务的功能要求,完成相关控制软件

2、的功能规划、流程分析与软件编制。4实验验证:借助硬件及软件开发技术平台,调试并完善编制的软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撰写设计综合报告时间安排:序号阶段内容所用时间1设计准备,熟悉资料和数据0.52完成主要内容1.03完成设计综合报告、答辩0.5合 计2.0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第一章绪论1.1 广告灯控制概述将P1 口的8个引脚分别接8位发光二极管0,1,2,3,4,5,6,7。通过控制P1口的输出,实现每隔0.2s接在P1 口的8个发光二极管依次点亮0,1,2,3,4,5,6,7,然后继续一次亮一次,然后8个发光二级管依次点亮7,6,5,4,3,2,

3、1,0,然后继续一次亮一次。然后8个发光二极管闪烁2 次。如此反复循环。1.2 主要研究工作1 完成系统硬件电路设计(1) 单片机采用AT89C51系列2 完成系统软件设计(1) 软件延时程序1.3. 程序设计内容 在用表格进行程序设计的时候,要用以下的指令来完成(1) 利用MOVDPTR,DATA16的指令来使数据指针寄存器指到表的开头。(2) 利用MOVCA,ADPTR的指令,根据累加器的值再加上DPTR的值,就可以使程序计数器PC指到表格内所要取出的数据。因此,只要把控制码建成一个表,而利用MOVCA,ADPTR做取码的操作,就可方便地处理一些复杂的控制动作第二章基础知识介绍2.1主控制

4、器AT89C51AT89C51引脚图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储存器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其主要特性有:与CMS-51兼容4K字节可编程闪烁储存器数据保留时间:10年全静态工作:0Hz-24Hz三级程序存储器锁定32可编程I/O线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5个中断源可编程串行通道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片内震荡器和时钟电路第三章系统硬件电路设计3.1 电路原理图 3.2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0P1.7用8芯排线连接到“八路发光二极管指示模块”区域中的L1L8端口上,要求:P1.0对应着L1,P1.1对应着L2,P1.7对

5、应着L8。3.3主控制系统电路主控制系统电路采用AT89C51单片机,是一款性能稳定的8位单片机。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储存器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微处理器。其主要特性有与CMS-51兼容4K字节可编程闪烁储存器数据保留时间:10年全静态工作:0Hz-24Hz三级程序存储器锁定32可编程I/O线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5个中断源可编程串行通道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片内震荡器和时钟电路第四章系统软件设计4.1程序的设计说明如下:主程序款图 4.2 汇编源程序 ORG 0 START:MOV DPTR,#TABLE ;使数据指针寄存器指到表的开头LOOP:CLR

6、A MOVC A,A+DPTR ;根据累加器的值再加上DPTR的值,就可以使程序计数器PC指到表格内所要取出的数据。CJNE A,#01H,LOOP1 ;累加器A与立即数#01H不等转移到LOOP1 JMP START ; JMP -相对长转移LOOP1:MOV P1,A MOV R3,#20 LCALL DELAY INC DPTR ; 数据指针加1JMP LOOP DELAY:MOV R4,#20 D1:MOV R5,#248 DJNZ R5,$ DJNZ R4,D1 DJNZ R3,DELAY RET TABLE:DB 0FEH,0FDH,0FBH,0F7H;左移 0FEH=11 11

7、11 10 ,0FDH=11 11 11 01 ,0FBH=11 11 10 11 ,0F7H=11 11 01 11 ,注意0的位置!DB 0EFH,0DFH,0BFH,07FH DB 0FEH,0FDH,0FBH,0F7H ;左移DB 0EFH,0DFH,0BFH,07FHDB 07FH,0BFH,0DFH,0EFH ;右移DB 0F7H,0FBH,0FDH,0FEH DB 07FH,0BFH,0DFH,0EFH ;右移DB 0F7H,0FBH,0FDH,0FEH DB 00H, 0FFH,00H, 0FFH ;闪烁1次DB 01H ;结束码 此时A=01H于是执行CJNE A,#01H,

8、LOOP1 后就执行JMP STARTEND 4.3部分仿真效果图课程设计小结体会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基本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对单片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综合运用了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和其它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及方法,分析和解决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分析和实验开发等相关问题,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掌握了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培养了我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我学会运用相关技术资料和电子技术常用设备和工具,基本掌握了有关的设计流程、硬件及软件技术平台的基本操作使用方法,培养我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技能。同时在课设的过程中通过

9、和同学们的讨论和彼此之间的学习,让我懂得了团队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死角和不足。原本许多不理解的地方通过讨论和学习,我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另外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让我认识到了单片机的强大魅力,同时也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知识的匮乏和不足,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无疑是一种无形的激励。通过学习这一次实践,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提高和巩固了单片机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软件方面。从中增强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并让我认识到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是多么重要。总之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受益匪浅。存在的问题:对基础的只是掌握的还不够牢固,遇到难一点的程序就会出现理解的偏差和错误。特别是对于单片机的前向通道设计的理解不够,具体表现在

10、模拟电路的设计上。对计算机软件的掌握和理解不是很好,导致了在刚做仿真的时候不知道从何着手,在这一块上浪费了不少时间。具体反映在做仿真软件的时候对各个工具和检测方面不够细心、严谨,在许多很细节的地方出现了错误。比如在那个接线的地方出现了很多细节的错误参考文献1 、51单片机应用开发案例手册 程国钢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2 、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实用教程 胡学海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3 、80C51单片机实用技术 邹久朋编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4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李全利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5 、51系列单片机开发实例精解 田立 马鸣鹤编著 中国电力出版社6 、单片机实验与课程设计 楼然苗、胡佳文等编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7 、单片机与外围器件接口实例详解 杜树春、张体才编著 中国电力出版社8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作者:,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年12月9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梅丽风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