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8087604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交试验设计方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章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51 试验设计方法概述 试验设计是数理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多数数理统计方法主要用于分析已经得到的数据,而试验设计却是用于决定数据收集的方法。试验设计方法主要讨论如何合理地安排试验以及试验所得的数据如何分析等。例5-1 *化工厂想提高*化工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对工艺中三个主要因素各按三个水平进展试验见表5-1。试验的目的是为提高合格产品的产量,寻求最适宜的操作条件。表51 因素水平水平因素温度压力Pa加碱量kg符号Tpm123T1 (80 )T2(100)T3(120) p1(5.0) p2(6.0) p3(7.0)m 1(2.0)m2(2.5)m3(3.0)对此实例

2、该如何进展试验方案的设计呢?很容易想到的是全面搭配法方案如图5-1所示: 此方案数据点分布的均匀性极好,因素和水平的搭配十分全面,唯一的缺点是实验次数多达3327次指数3代表3个因素,底数3代表每因素有3个水平。因素、水平数愈多,则实验次数就愈多,例如,做一个6因素3水平的试验,就需36729次实验,显然难以做到。因此需要寻找一种适宜的试验设计方法。图51 全面搭配法方案试验设计方法常用的术语定义如下。试验指标:指作为试验研究过程的因变量,常为试验结果特征的量如得率、纯度等。例1的试验指标为合格产品的产量。因素:指作试验研究过程的自变量,常常是造成试验指标按*种规律发生变化的那些原因。如例1的

3、温度、压力、碱的用量。水平:指试验中因素所处的具体状态或情况,又称为等级。如例1的温度有3个水平。温度用T表示,下标1、2、3表示因素的不同水平,分别记为T1、T2、T3。常用的试验设计方法有:正交试验设计法、均匀试验设计法、单纯形优化法、双水平单纯形优化法、回归正交设计法、序贯试验设计法等。可供选择的试验方法很多,各种试验设计方法都有其一定的特点。所面对的任务与要解决的问题不同,选择的试验设计方法也应有所不同。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只讨论正交试验设计方法。52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的优点和特点用正交表安排多因素试验的方法,称为正交试验设计法。其特点为:完成试验要求所需的实验次数少。数据点的分布很均

4、匀。可用相应的极差分析方法、方差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方法等对试验结果进展分析,引出许多有价值的结论。从例1可看出,采用全面搭配法方案,需做27次实验。则采用简单比拟法方案又如何呢?先固定T1和p1,只改变m,观察因素m不同水平的影响,做了如图2-21所示的三次实验,发现 mm2时的实验效果最好好的用表示,合格产品的产量最高,因此认为在后面的实验中因素m应取m2水平。图52 简单比拟法方案情案固定T1和m2,改变p的三次实验如图5-22所示,发现pp时的实验效果最好,因此认为因素p应取p水平。 固定p和m2,改变T的三次实验如图5-23所示,发现因素T宜取T2水平。因此可以引出结论:为提高合格产品

5、的产量,最适宜的操作条件为T2pm2。与全面搭配法方案相比,简单比拟法方案的优点是实验的次数少,只需做9次实验。但必须指出,简单比拟法方案的试验结果是不可靠的。因为,在改变m值或p值,或T值的三次实验中,说m2或p或T2 水平最好是有条件的。在TT,pp时,m2 水平不是最好的可能性是有的。在改变m的三次实验中,固定T T,p p 应该说也是可以的,是随意的,故在此方案中数据点的分布的均匀性是毫无保障的。用这种方法比拟条件好坏时,只是对单个的试验数据进展数值上的简单比拟,不能排除必然存在的试验数据误差的干扰。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不仅兼有上述两个方案的优点,而且实验次数少,数据点分布均匀,结论

6、的可靠性较好。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是用正交表来安排试验的。对于例1适用的正交表是L934,其试验安排见表5-2。所有的正交表与L934正交表一样,都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 在每一列中,各个不同的数字出现的次数一样。在表L934中,每一列有三个水平,水平1、2、3都是各出现3次。 2 表中任意两列并列在一起形成假设干个数字对,不同数字对出现的次数也都一样。在表L934中,任意两列并列在一起形成的数字对共有9个:1,1,1,2,1,3,2,1,2,2,2,3,3,1,3,2,3,3,每一个数字对各出现一次。表52 试验安排表试验号列号1234因素温度压力Pa加碱量kg符号Tpm1234567891T1

7、1T11T12T22T22T23T33T33T31p12p23p31p12p23p31p12p23p31m12m23m32m23m31m13m31m12m2123312231 这两个特点称为正交性。正是由于正交表具有上述特点,就保证了用正交表安排的试验方案中因素水平是均衡搭配的,数据点的分布是均匀的。因素、水平数愈多,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愈发能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如上述提到的6因素3水平试验,用全面搭配方案需729次,假设用正交表L27313来安排,则只需做27次试验。在化工生产中, 因素之间常有交互作用。如果上述的因素T的数值和水平发生变化时,试验指标随因素p变化的规律也发生变化,或反过来,

8、因素p的数值和水平发生变化时,试验指标随因素T变化的规律也发生变化。这种情况称为因素T、p间有交互作用,记为Tp。5 3 正交表使用正交设计方法进展试验方案的设计,就必须用到正交表。正交表请查阅有关参考书。5.3.1 各列水平数均一样的正交表各列水平数均一样的正交表,也称单一水平正交表。这类正交表名称的写法举例如下:L 93 4正交表的列数每一列的水平数实验的次数正交表的代号 各列水平均为2的常用正交表有:L423,L827,L12211,L16215,L20219,L32231。各列水平数均为3的常用正交表有:L934,L27313。各列水平数均为4的常用正交表有:L1645各列水平数均为3

9、的常用正交表有:L25565.3.2 混合水平正交表L 841242水平列的列数为44水平列的列数为1实验的次数正交表的代号各列水平数不一样的正交表,叫混合水平正交表,下面就是一个混合水平正交表名称的写法:L 84124常简写为L 8424。此混合水平正交表含有1 个4水平列,4个2水平列,共有145列。5.3.3 选择正交表的根本原则一般都是先确定试验的因素、水平和交互作用,后选择适用的L表。在确定因素的水平数时,主要因素宜多安排几个水平,次要因素可少安排几个水平。 1先看水平数。假设各因素全是2水平,就选用L(2)表;假设各因素全是3水平,就选L(3)表。假设各因素的水平数不一样,就选择适

10、用的混合水平表。 2每一个交互作用在正交表中应占一列或二列。要看所选的正交表是否足够大,能否容纳得下所考虑的因素和交互作用。为了对试验结果进展方差分析或回归分析,还必须至少留一个空白列,作为误差列,在极差分析中要作为其他因素列处理。 3要看试验精度的要求。假设要求高,则宜取实验次数多的L表。 4假设试验费用很昂贵,或试验的经费很有限,或人力和时间都比拟紧,则不宜选实验次数太多的L表。 5按原来考虑的因素、水平和交互作用去选择正交表,假设无正好适用的正交表可选,简便且可行的方法是适当修改原定的水平数。6对*因素或*交互作用的影响是否确实存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选择L表时常为该选大表还是选小表而犹豫

11、。假设条件许可,应尽量选用大表,让影响存在的可能性较大的因素和交互作用各占适当的列。*因素或*交互作用的影响是否真的存在,留到方差分析进展显著性检验时再做结论。这样既可以减少试验的工作量,又不致于漏掉重要的信息。5.3.4 正交表的表头设计所谓表头设计,就是确定试验所考虑的因素和交互作用,在正交表中该放在哪一列的问题。 1有交互作用时,表头设计则必须严格地按规定办事。因篇幅限制,此处不讨论,请查阅有关书籍。2假设试验不考虑交互作用,则表头设计可以是任意的。如在例5-1中,对L 934表头设计,表5-3所列的各种方案都是可用的。但是正交表的构造是组合数学问题,必须满足5.2中所述的特点。对试验之

12、初不考虑交互作用而选用较大的正交表,空列较多时,最好仍与有交互作用时一样,按规定进展表头设计。只不过将有交互作用的列先视为空列,待表53 L 93 4表头设计方案列 号1234方 案1234T空mppT空mmpT空空mpT试验完毕后再加以判定。54 正交试验的操作方法1分区组。对于一批试验,如果要使用几台不同的机器,或要使用几种原料来进展,为了防止机器或原料的不同而带来误差,从而干扰试验的分析,可在开场做实验之前,用L表中未排因素和交互作用的一个空白列来安排机器或原料。与此类似,假设试验指标的检验需要几个人或几台机器来做,为了消除不同人或仪器检验的水平不同给试验分析带来干扰,也可采用在L表中用

13、一空白列来安排的方法。这样一种作法叫做分区组法。 2因素水平表排列顺序的随机化。如在例5-1中,每个因素的水平序号从小到大时,因素的数值总是按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按正交表做试验时,所有的1水平要碰在一起,而这种极端的情况有时是不希望出现的,有时也没有实际意义。因此在排列因素水平表时,最好不要简单地按因素数值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从理论上讲,最好能使用一种叫做随机化的方法。所谓随机化就是采用抽签或查随机数值表的方法,来决定排列的别有顺序。 3试验进展的次序没必要完全按照正交表上试验的顺序。为减少试验中由于先后实验操作熟练的程度不匀带来的误差干扰,理论上推荐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试验

14、的次序。 4在确定每一个实验的实验条件时,只需考虑所确定的几个因素和分区组该如何取值,而不要其实也无法考虑交互作用列和误差列怎么办的问题。交互作用列和误差列的取值问题由实验本身的客观规律来确定,它们对指标影响的大小在方差分析时给出。 5做实验时,要力求严格控制实验条件。这个问题在因素各水平下的数值差异不大时更为重要。例如,例5-1中的因素加碱量m的三个水平:m12.0,m2=2.5,m3=3.0,在以mm2=2.5为条件的*一个实验中,就必须严格认真地让m2=2.5。假设因为粗心和不负责任,造成m2=2.2或造成m2=3.0,那就将使整个试验失去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的特点,使极差和方差分析方法的应用丧失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因而得不到正确的试验结果。55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方法 正交试验方法之所以能得到科技工作者的重视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原因不仅在于能使试验的次数减少,而且能够用相应的方法对试验结果进展分析并引出许多有价值的结论。因此,有正交试验法进展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