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五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808732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语文五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五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五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五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五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语文五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语文五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语文五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语文五六单元测试题 干方来编 一、积累和运用(19分) 1、你能写出拼音或汉字吗?(2分) 选贤与能()雾sng()八分有奇()和m() 2、你积累了多少好诗好句?(15分) (1)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与郦道元三峡中引用的两句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描绘的意境相似。 望岳中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情的诗句是: ,。 “走进每个沟壑都给人一种山重水复而终又柳暗花明之感”一句巧妙地化用了陆游的游山西村中“,”这一千古名句。 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奇特壮美沙漠景象的两句诗

2、是: ,。 故人不独亲其亲,使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国破山河在,。,恨别鸟惊心。(春望) 夜久语声绝,。天明登前途,。(石壕吏 晓雾将歇,夕日欲颓,。(答谢中书书)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左刻“,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核舟记) 湖上影子,、湖心亭一点、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 百川东到海,?少壮不努力,。(长歌行) ,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渡荆门送别) 树树皆秋色,。,猎马带禽归。(野望) 请写出有关莲的诗句(连续的上下两句):,。 3、“万树梅花一潭水”是云南黑龙潭的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从下面诗句中选出对应的下联()(2分) .水从

3、碧玉环中出。.四时烟雨半山云。.病树前头万木春。.无边光景一时新。 二、阅读与鉴赏(60分)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三峡(14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呜三声泪沾裳。” 1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人名)。(1分)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文中横

4、线上。(2分)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嶂: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溯: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疾: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 5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4分 答: (二)记承天寺夜游(11分)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念无与为乐者念: 相

5、与步于中庭相与: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8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3分)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 理由: 9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3分)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三)陋室铭(12分) 山不在高,

6、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有仙则名(2)谈笑有鸿儒 (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之劳形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12、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 是,。(2分)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

7、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四)爱莲说(11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文中最能体现莲的高洁的句子是,揭示全篇主旨的句

8、子是。(2分) 15、与“花之隐逸者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无案牍之劳形.水陆草木之花.何陋之有.渔人甚异之 1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7.下面这句话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2分)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8.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的哪些品质?(3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五)桃花源记(12分)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

9、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任选两小题)(2分) 落英缤纷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便要还家及郡下,诣太守 20.下列句子中诵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分)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1.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有哪些?(用原文回答)(2分) &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