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复习教案 鲁教版必修3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08705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复习教案 鲁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复习教案 鲁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复习教案 鲁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复习教案 鲁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复习教案 鲁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复习教案 鲁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复习教案 鲁教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复习教案 鲁教版必修3一、 学习目的1、 学会分析自然、人文环境产生差异原因方法2、 掌握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3、 知道区域差异比较的一般思路二、知识框架三、核心内容、规律再落实1自然环境要素差异(1)气候差异影响因素气候主要包括气温与降水。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多少)、地势的高低以及沿岸洋流的性质等;影响降水的因素: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气环流以及洋流的性质等。(2)地貌差异的形成(3)影响水文差异的因素气候差异(降水、气温);地形差异(落差、流速、水系特点);植被差异(含沙量的多少)。(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

2、、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2人类活动要素差异(1)不同地区农业差异的影响因素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要素也有社会经济要素。自然要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要素包括: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2)影响人口差异的原因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3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1)进行区域定位;(2)确定自然地理要素特征;(3)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4)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5)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例

3、1读伊比利亚半岛地形图及气候资料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信风影响,两地夏季降水较少 B.受西风影响,两地冬季降水较多C.受地形影响,甲地气温年较差高于乙地 D.受海陆位置影响,甲地年降水量少于乙地(2)关于图示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高差较大,河流流程较短 B.地形复杂多样,内陆多沙漠分布C.植被覆盖率高,常绿阔叶林为主 D.海洋温暖广阔,珊瑚礁发育良好4区域差异比较的一般思路比较法是区域地理学习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比较区域差异可以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区域比较时应明确

4、人类活动是在利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二者的关系可表示如下:(2)区域比较往往是选取适合比较的地理区域进行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位置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如60N附近的亚欧大陆的东西岸比较、回归线穿过的马达加斯加岛和台湾岛的比较、南极和北极地区的比较等。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如秦岭南北两侧地区的比较、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比较、澳大利亚与巴西自然环境的比较等。经济特征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如日本与英国的比较、德国鲁尔区与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的比较、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带与我国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比较等。但区域的比较不要面面俱到,而要先找到最明显的、具有代表性的要素。比

5、较区域差异的目的在于找出区域典型要素,理解主要特征,探索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的措施。例2美国和中国分别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比较图中两国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特征,回答有关问题。)按可持续发展观点,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经验,你认为中国西部开发应采取哪些措施?立法管理:加强国土立法,实行科学管理;保护环境;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农业:农业走向专业化,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业:利用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能源、冶金工业;交通:利用陆上交通优势,促进对外贸易;城市: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化立法管理:加强国土立法,实行科学管理;保护环境;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农业:农业走向专业化,

6、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业:利用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能源、冶金工业;交通:利用陆上交通优势,促进对外贸易;城市: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化。5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例3下图为“某城区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该城区由到的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方式增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区域开放程度提高区域环境质量改善A. B.C. D.(2)该城区工业()产品联系紧密技术协作密切规模效应增强企业竞争激烈A. B.C. D.课堂目标检测阅读下面材

7、料,完成下列问题。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生活习俗、传统文化异彩纷呈。比如,中国饮食习惯具有“东辣西酸,南甜北咸”的格局。东北体育的优势项目是冰雪运动,南方是游泳等水上项目,西北地区在摔跤、马术等方面具有传统优势。这种生活方面的区域差异与当地气候等地理环境特征密不可分。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诸多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1)北纬30是一条神奇的纬线,既有“鱼米之乡”的秀美江南,冰川广布的青藏高原,也有风沙漫漫的撒哈拉,这种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江南女子的油伞、旗袍,西藏的皮靴、藏袍,阿拉伯人的面纱、长袍,这几种传统服饰体现了当地地理环境的什么

8、特征?(3)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其原因是_。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其原因是_。建同等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其原因是_。答案(1)我国江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撒哈拉地区位于非洲大陆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植被类型是热带荒漠;青藏高原位于亚欧大陆内陆,海拔较高,形成高山气候。上述区域差异形成的因素是海陆位置、地形和大气环流。(2)体现了江南地区高温多雨的特点,西藏

9、地区高寒的特点,撒哈拉地区高温干旱的特点。(3)北方地区特别是在冬春季节,气温比南方低,风沙比南方大,墙体严实厚重,利于防风保暖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水量分布规律为从北到南逐渐增加,湿度也逐渐加大。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是为了便于排水、通风、除潮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与南方相比要小得多,为使北方地区的楼房获得较充足的阳光,楼房的南北间距应比南方大课外作业1、珠江三角洲和塔里木盆地气候差异的原因。答案珠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所处纬度低,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大,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塔里木盆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所处纬度高,受来自海洋的水汽影响小,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

10、候。2、珠江三角洲和塔里木盆地农业生产的差异。答案珠江三角洲为水田耕作业,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农作物类型主要为水稻、甘蔗等;塔里木盆地为旱地耕作业,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农作物类型主要为小麦、棉花等。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降水量分布规律差异。答案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分布规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由于受东面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4、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答案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耕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