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学题库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085603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气学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天气学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天气学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天气学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天气学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气学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气学题库(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大气环流的形成与维持是由影响大气运动的一些基本因子在长期作用下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因子是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球表面不均匀和地面摩擦,当然这些外因都要通过大气本身的特性而起作用。2 支配大气中各种运动的基本方程包括运动方程、连续方程、热力学能量方程。(还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水汽方程)。3 大气运动总是受(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基本物理定律所控制。4 大气的热量主要是来源于( 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 )。5 大气热源(汇)主要由四种加热分量所组成,即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大气的(长波辐射收支)、来自地面的( 感热输送)和来自当地降水的(凝结潜热)。6 基本力是大气与地球

2、或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真实力,它们的存在与参考系无关,基本力包括:地心引力、气压梯度力、摩擦力。7 影响大气运动的示视力包括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8 影响大气的作用力中,地转偏向力和和惯性离心力在惯性参照系中是不存在的。9 在气象上将单位质量大气所受到的(地心引力)与(惯性离心力)的合力定义为重力。10 重力在赤道上最( 小 ),随纬度增加而( 增加 )。11 气压梯度力与(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密度)成反比。12 当大气中密度仅随气压而变化时,这种状态的大气被称为正压大气。13 建立P坐标系的基础是(在垂直方向上满足静力平衡关系)。14 地转偏差是(实际风与地转风之差),摩擦层中

3、,地转偏差指向摩擦力的(右)边一侧。15 地转偏差对于大气运动和天气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对于空气水平运动中的地转偏差,可以分解为三项进行判断。变压风用三小时变压判断;横向地转偏差用等压线(等高线)的辐合、辐散来判断,纵向地转偏差用等压线(等高线)的曲率来判断。16 由( 变压梯度 )表示的地转偏差,通常称为( 变压风 )。17 在摩擦层中,地转偏差指向(摩擦)力方向的右侧,且与其垂直。在自由大气中,地转偏差的方向垂直于加速度的方向,并指向加速度的方向的(左)方。(天气学p54-55)18 ( 偏差风 )是造成垂直运动的重要原因。19 地转偏向力处在纬圈平面内,它只能改变气块的

4、运动方向。对于水平运动而言,在南半球地砖偏向力使运动向左偏,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运动向(右)偏,并且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相对速度的大小成正比。20 地转平衡只有在中纬度自由大气大尺度系统中,当气流呈水平、直线运动且无摩擦时才能成立。21 地转风是地转偏向力和气压梯度力平衡时的空气水平运动,实际风与地转风之差称为(地转偏差)。正压大气中地转风随高度(不变),斜压大气中地转风随高度的变化量称为(热成风)。22 地转风的方向平行于等压线,在北半球背风而立左(低)右(高)。23 从日常天气图上定性判断大气的斜压性强弱可依据:(等压面上等温线的密集程度)。24 地转风随高度的变化就是热成风,热成风的大小主

5、要与两层等压面之间的(平均温度梯度)有关。25 地转风速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正比,与(纬度)成反比。(p38)26 在地面气旋和反气旋中心上空,地转风与热成风平行,因而没有(冷暖平流或温度平流)。(第5章)27 相对于地球表面静止的气块,没有惯性离心力,没有地转偏向力。28 由于部分小龙卷直径很小,因此地转偏向力对其影响很小,他们的旋转可以是气旋式的,也可以是反气旋式的。29 在没有或不考虑摩擦力时,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30 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是吹的风),热成风(地转风随高度的变化)。31 在反气旋环流中,最大梯度风为地转风的两

6、倍。32 在赤道上不可能建立地转平衡关系,也不存在地转风。地转风速大小与纬度成(反)比。33 在没有或不考虑摩擦力时,(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三力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34 低纬度地区的天气尺度运动是非地转运动,不具有准地转平衡关系。在热带天气分析中,一般采用(流线)分析和(卫星)分析。35 静力学原理,两层等压面之间的厚度与这两层之间的温度成(正)比。36 水汽通量散度的数学表达式( (qV)。37 速度散度表示流体在单位时间年体积的(相对膨胀力)。38 在螺旋度与暴雨落区中,P坐标系的垂直螺旋度可以认为是:相对涡度与垂直速度乘积的有约束条件的垂直积分。39 在低气压中

7、,地面(摩擦)作用使空气水平辐合,并引起上升运动。(p54)40 冷空气翻山下坡是干绝热下沉,也就是说冷空气是沿等熵面下沉,当等熵面的坡度大于地形坡度时,有利于下坡大风的形成。41 当气流过山时,在迎风坡有上升运动,此时气旋性涡度减弱。42 大范围持续性降水的环流特征是行星尺度系统 (稳定) 。(P366)43 某一地区降水形成,大致有三个过程。首先是水汽由源地水平输送到降水地区,叫做(水汽)条件。其次是水汽在降水地区辐合上升,在上升中膨胀冷却并凝结成云,叫做(垂直运动)的条件。最后是云滴增长变为雨滴而下降,叫做云滴增长的条件。44 一般认为云滴增长的过程有两种:一种是(冰晶效应),另一种是(

8、碰撞合并)作用。45 云中有冰晶和过冷却水滴同时并存,在同一温度下,由于冰晶的饱和水汽压 (小于) 水滴的饱和水汽压,致使水滴蒸发并向冰晶上凝华,叫作“冰晶效应”。46 某地区水汽的变化取决于凝结蒸发、水汽的平流、水汽的垂直输送、湍流扩散。47 大范围降水形成的主要条件是:水汽条件、垂直运动条件、云滴增长条件。48 暴雨形成条件:充分的(水汽条件)、强烈的(上升运动)和较长的(持续时间)。天气尺度系统对暴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供应暴雨区的(水汽);(2)制约和影响形成暴雨的(中尺度系统)的活动。49 雷暴天气是由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条件和抬升力条件三方面条件综合作用造成的。50 常见的对流

9、性天气的触发机制有天气系统造成的系统性上升运动、(地形抬升作用)、(局地热力抬升作用)。51 有利于雷暴产生或增强的部分因素包括: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垂直风切变较大、存在边界层辐合线。52 强雷暴发生发展的有利条件是(逆温层)、(前倾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高、低空急流)、(中小系统)。53 强雷暴的发生、发展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有利于强雷暴发生、发展的主要因子有(ABE)A高低空急流B海陆热力差异C洋流D地面冷高压E青藏高原地形。54 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有(高空低槽)、(低空切变线)、(低空低涡)、(高空冷涡)、(低空急流)、(地面气旋)及(各种锋面)。P36855 产生雷暴的

10、天气系统有(地面锋)、(高空槽或切变线)、(低涡)、(台风倒槽)、(东风波)、 (副热带高压)。56 强对流天气是指由大气(垂直对流)强烈发展而产生的雷雨、冰雹、突发大风、龙卷风等(短时)剧烈的灾害性天气。强对流天气多由飑线等中小尺度系统所造成,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生命史短的特点。57 强对流天气发生于深厚的(正)涡度区,高空(负)涡度不明显或不存在,中、上层的(干冷平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量只有暴雨的1/3左右,因此,强对流天气主要依靠气柱本身的能量和水汽储存。58 (1)700hPa槽线或切变线暖区方向 (25)个纬距;(2)地面锋前(13)个纬距;(3)

11、低空急流轴左右 (1.5)个纬距;(4) (850hpa)的湿舌内部。这四项因子共同存在的区域就是强对流性天气最可能发生的区域。59 对流系统的移动取决于(系统的传播)、(环境引导气流)。60 当环境的垂直温度递减率大于气块绝热运动时的温度垂直递减率时的气层被称作不稳定层结。61 绝对不稳定只和(温度层结)有关。62 系统与外界有热量交换的过程称为( 非绝热过程 )过程.63 上干、下湿的对流不稳定气层在T-lnP图上温度层结曲线与露点曲线呈喇叭状配置,有利于形成( 雷暴大风)。64 T-LNP图上,层结曲线表示测站上空气温垂直分布状况。65 为干绝热温度递减率,为大气的垂直减温率。大气一般是

12、干绝热稳定的,则有()。66 抬升凝结高度以上,状态曲线与层结曲线的第一个交点所在的高度称为(自由对流高度),第二个交点所在的高度称为(对流上限)。67 在斜T-logP 图上,CAPE 对流有效位能正比于气块上升曲线和环境温度曲线从( 自由对流高度 )至( 平衡高度 )所围成的区域的面积。68 当大气处于弱的层结稳定状态时,在垂直方向上不能有上升气流的强烈发展,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展(斜升)气流。这种机制成为(对称不稳定)。69 根据锋生函数,锋生与空气水平运动、空气垂直运动、非绝热加热有关。70 关于锋生的几点说法:锋生是指密度不连续性形成的一种过程;锋生是指已有锋面,其温度水平梯度加大的

13、过程;锋生是指地面图上锋线附近要素特征表现比前一时刻更明显,且锋面附近天气现象加强的过程。71 锋面附近所以产生大规模的垂直运运动,由于( 气流的辐合辐散 )和( 锋面抬升作用 )而引起的。72 锋区(锋面)是两个(密度)不同的气团之间的过渡区。73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锋面坡度是随纬度增加而( 增大 ),而锋面两侧温差越大则坡度( 越小 )。74 我国境内有两个主要的锋生区,通常称为南方锋生带和北方锋生带,南方锋生带是指华南到长江流域锋生区;北方锋生带是指河西走廊到华北锋生区。他们是和南北两支高空锋区相对应的。75 锋生条件是( )。76 从地面图上分析锋面,主要参考的气象要素有:温度、露点、

14、气压、风、变压、云和降水。77 判断锋面移动情况,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B:外推法 C:变压法 D:引导气流法.78 根据锋在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所在主次地位的不同,可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和锢囚锋四种;而锋的伸展高度不同,可将锋分为对流层锋、地面锋、高空锋三种。根据气团的不同地理类型,可将锋分为(冰洋锋(北极锋)、极锋和(副热带锋)。79 冷锋、暖峰、静止锋和锢囚锋中冷锋雷暴出现最多,强度也最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坡度都较大。80 梅雨锋一般没有很明显的温度梯度、而湿度梯度比较大,最显著的特征是在切变线附近有一个Qse高值舌。81 高空锋区是(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显著的质量交换区。8

15、2 关于锋面的几点说法:地面上锋线处于低压槽中,等压线通过锋线有气旋性弯曲;冷暖锋前变压的代数值小于锋后变压的代数值;锋区内温度水平梯度明显比两侧气团大;锋区内温度垂直梯度特别小。83 冷锋后有冷平流,自下而上穿过锋区,风向(逆时针);暖锋前有暖平流,自下而上穿过锋区,风向(顺时针)。84 一个线性流场可分解为四种简单的流场:平流场、旋转场、辐合辐散、变形场,其中(变形场)对锋生,锋消起作用。在天气图上(鞍型场)最易产生锋生。85 凝结潜热加热,有利于锋(生);下垫面加热,有利于锋(消)。86 气旋出海后常常加深,寒潮冷高压在南下过程中逐渐减弱。这些现象都与非绝热的影响有关。非绝热增温或冷却包括(乱流)、(辐射)、(蒸发和凝结(或潜热吸收和释放)三种热力交换过程。(第6、7章)。87 哈特莱环流是(经向)环流,沃克环流是(纬向)环流。88 在同样风速的情况下,气旋的气压梯度比较大,即等压线(较密),反气旋的气压梯度比较小,即等压线较(稀疏)。89 地面形势预报方程包括:平均层的高度变化项、 平均温度平流项 (厚度平流)、垂直运动产生的温度绝热变化项、非绝热变化项。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