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2)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08546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备人:童锋莲 审核人:钱卫民 课时数:2课时 时间: 2014年2月19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 学情与教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是作者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对写作初衷,鲁迅说:“是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本课所在单元的教学重点放在整体把握主要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将本文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放在第一篇有其目的性与示范性。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文章中语言表现的生动活泼、趣

2、味盎然、优美迷任,又蕴涵哲理,了解与掌握课文的表达与写作技巧,同时通过学习文章中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时光的描摹,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根据单元要求与课文教材特点,我确定以下三大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2.能力目标:学会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会分析散文与语段、语言的方法。3.情感目标: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关注自身的生活与成长,同时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三、教学重点学会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四、教学难点1两部分内容之间的

3、关系;2它们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五、课时安排两课时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内容,重点赏析百草园的细节描写。(一)检查预习(见幻灯片)(二) 导入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 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三)整体感知全文通读课文,解决下面问题:1.从题目看课文写了哪两个部分?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讨论并归纳:按地点的转移分两个部分,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

4、生活的地点范围。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2齐读第九段,提问:“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你读到了什么? (留恋,惋惜,不舍) 教师追问:为什么儿时的作者会对百草园有这样的感情呢?(但那时确是我的乐园。)3.教师:“乐园”是什么意思?同学们小时候有自己的乐园吗?同学们觉得百草园有哪些有趣的事物?(有美丽的景物,神奇的美女蛇的故事,冬天捕鸟的乐趣)(四)品味语言,感受童年的乐趣。1.就你感兴趣的语段读一读,

5、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儿时鲁迅的乐趣。2.学生自由品读,注意找关键句子品读,教师自然引出下列问题:美女蛇的故事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联系呢?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为百草园平添了一份神秘色彩。学生默读课文第7段,同时得出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使用这些动词的表现力量。教师小结:作者用“扫开、露出、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罩住”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3赏析景物描写通过阅读和讨论,我们大致了解了百草园中的趣事。我们发现园中的景物也很普通,为什么在鲁迅眼里却充满乐趣呢?我们一起来赏析第二段,

6、读出其中的“趣味”。4师:为了更好理解本段内容,老师设计了几个这样的问题(幻灯展示)(1)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2)作者描写这些有“无限趣味”的景物采用了什么特殊句式?有什么样的效果?。(3)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是按什么顺序序,从哪些角度来写的?(4)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下面同桌之间讨论这几个问题,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结合课文内容找一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明确: A景物的种类:既有植物,又有动物。 B句式上:不必说 也不必说 单是 ( 就将整体的景物略写,而详写局部的景物,通过整体和局部相结合,重点突出局部景物的方法,写出百草园景色的丰富多样,点出“

7、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这一中心。) C 从观察角度看: 视觉: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 听觉:鸣蝉长吟,油蛉低唱 触觉:用手指按住斑蝥的脊梁 味觉:覆盆子又酸又甜 D 从 修辞手法上看: 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拟人:黄蜂伏在菜花上,“伏”字体现了黄蜂的肥胖。“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 总之,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有声、有色、有趣,它的确是儿童的乐园。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字中处处表现了儿童的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5.学生轻声齐读第2段,加深体会,加强记忆。6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学生回答,教师小

8、结: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地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因而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五)如何理解第一段中“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不矛盾,这是鲁迅先生谴词造句的独特风格,鲁迅先生写此文时已时近几十年,再回忆起童年往事,记忆必定是有模糊的,表达了作者对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肯定的心理,而确凿则表现作者因在百草园度过了一段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而感到幸福,从而表现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和深深的依恋之情。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能够自由地观赏自然景物;这里能够听到神奇的故事,而且又常常被这种猎奇的心理驱使,想在百草园中寻得老和

9、尚那样的“飞蜈蚣”;这里还可以学到捕鸟这种本领;这里还可以做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决不能做的把戏毁墙根、投砖头,跳栏杆这里的生活是自由的,新奇的,活泼的,带有探险意味的,这怎能不是儿童的乐园呢?离开它又怎能不恋恋不舍呢!这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表现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种种乐趣。(六)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第二段。 2任选下列一景物进行描写: 池塘边 公园里 校园里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赏析三味书屋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一)师:如果说百草园是鲁迅的“快乐老家”,那么三味书屋又将是一个怎样的启蒙学堂呢?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件展示)鲁迅回忆了三味书屋生活的哪些场面,哪些细节,哪些人物,有何种

10、心情?老师给大家举两个例子,比如三味书屋里有博学方正的先生; 三味书屋里有问老师“怪哉虫”而不得的无奈生:默读课文思考(师巡回指导)。师:说的很全面。我们试着来概括一下,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抓住了几个场景来写:(课件展示):只要读书的无奈后院偷得的乐趣人声鼎沸的读书习字对课的辛苦画画做戏的快乐2.“我”对三味书屋的感情如何?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板书: 好奇:大匾、画幅、仪式 敬慕:渊博的宿儒、严厉、和蔼 有趣:折腊梅、寻蝉蜕、喂蚂蚁 有成就感:对课、描画(二)品读语言,把握人物形象1.作者眼中的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见板书)2.我对先生的态度如何? 敬慕先生,信服,同时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

11、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3.怎样理解学生的提问和先生的态度?(学生提问说明学生好奇,有求知欲。而先生表示拒绝回答,这是因为学生在不合适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干的问题,违反了教学秩序,冒犯了师道尊严。)4.儿时的我又是怎样的孩子?(敬慕先生,喜欢提问,愿意了解新知,贪玩、调皮)(三)深入理解文章主题1.结合课后练习一的第三题,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从这几个片段可以看出,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这些地方充满欢乐、天真的情趣。总之这部分流露出作者儿时热爱自然,热爱知识,天真、欢乐的心理。2.引入三味书屋的资料3.引入鲁迅在三味书屋的三个小故事。思考:怎样理解鲁迅背着老师画画呢?少年鲁迅视百草园为乐园,但同时他又是 一位用功读书的学生,两者有矛盾吗? 4小结保持儿童的纯真天性,还要有求知的欲望和进取的精神。要正确认识学校的约束对于自己成长的意义,正确处理学习与玩的关系 。新旧社会的教育制度有区别,但是,教育的许多规律和做人的一些道德准则 却是不变的。(四)作业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也有许多有趣的事让我们记忆深刻,让我们用笔描述下来。七、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具体内容略)百草园 趣 (具体内容略) 三味书屋八、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