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8085225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设计:常州市实验初中 吴正英审稿:常州市北环中学 宁 静一、 单元主题解析 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体裁上看:有杂文,有散文,有古代的赠序,有现代诗歌;从内容上看:有珍惜生命历程的独特体验,有对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弘扬,有对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的提倡,有对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献身的精神的歌颂。 刘心武的错过辨证地叙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以及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我们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到达“人生的终点”。莫怀戚的散步通过描写作者一家三代四口人一次平常的散步经历,展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融洽

2、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的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与专心与否,赞扬马生的谦虚好学,表达对他的期望和勉励之情。李瑛我骄傲,我是一棵树通过塑造“一棵树”这一艺术形象,抒发了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深厚情感,表现了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献身的强烈愿望以及崇高精神。臧克家有的人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无情鞭打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阶级,深刻揭示了热爱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真理。二、单元学情分析1、学

3、生基础:通过已经学过几个人文色彩浓郁的单元,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养,对于象征手法也已经有所了解。但是,由于受到了年龄与生活体验的制约,他们在理解本单元含蓄深刻的人生体验时还有一定的难度。2、教学方法:学习本单元重在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感悟作者对人生的独特体验,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整合,产生对生命历程的更新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与人生品位。故教学中应注重对文本的阅读,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透过语言把握感情。另外还应提倡学生对文章有自己的个性反应,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和生成新的意义。3、学习方法:课前预习多用勾画法;解读文本时错过送东阳马生序有的人可以用比较法

4、来学习;我骄傲我是一棵树可以通过想象来把握一棵树的形象;散步可以用列提纲的方法来学习。在对文章的内容、结构、主题、写法、语言、修辞等进行学习时,要多角度、全方位的探究质疑。要重视质疑、提问,因为“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后要及时复习巩固,形成技巧,促进能力的发展。总之,方法很多,但是要因文而异,灵活多样。三、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收集作者资料,研读作品,了解文学家崇高的人生境界,体会作品中流露出的感情,从而珍惜自己的生命历程。2、通过品味作品中含蓄隽永、富含哲理的语言,学习辨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法。3、通过诵读和品味语言,理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深入领会诗的主旨。4、通过诵读、识记,

5、积累优美的语言。5、参与社会生活,积极与人交流,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时的选材能力。6、关心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四、 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 二十一 错过 (2课时) 二十二 散步 (1课时) 二十三 送东阳马生序 (2课时) 二十四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1课时) 二十五 有的人 (2课时)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无题 (1课时) 写作 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3课时)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2课时)专题 叶 (1课时)五、单元教学过程第1课时 错过(刘心武)(一)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熟悉内容,把握文章清晰的思路、

6、严谨的结构。 2、品味本文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获取人生的体验。 3、理解“错过”产生的原因,体会本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 的经历,谈自己的体验。 2、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杂文。教学中,要结合议论文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作者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方法,指导学生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安排学生合作探讨语言的哲理性,并结合自身对“错过”的体验,与作者的体验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哲理语言的理解。 3、学法设想: 熟读课文,从感情上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对人生中“错过”的认识和态度

7、。 学习方法上,采取整体感知,重点研读、联系生活、自由讨论的模式进行。1、整体感知课文: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听,思考,回答。导入:1、 有一名人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 联系实际畅谈:你在学习和生活中经过“错过”吗? (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谈谈) 2、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及作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以“错过”为题好不好,为什么?“错过”能改成“过错”吗?为什么?听,指导学生评价。(解决文章思路问题。)2、细读课文: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再读课文,找出文中你最想推荐的语句,并且简要说说推荐的理由。巡视2、小组交流推荐。巡

8、视,或参与某组。3、全班交流推荐听,指导学生评价。课后学习:回忆自己最难忘的“错过”,准备讲给同学听。第2课时 错过(刘心武)(二)1、语文活动:真情告白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听,回忆。导入: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面对“错过”你是怎样表现的呢?2、回忆你的人生历程中最难忘的“错过”,用简要的语言写下“错过”的前因后果,并找寻课文中的话语来概括它或勉励自己。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各人的“错过”,并评价引用课文中的话语是否恰当。听,指导学生评价。2、语文探究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思考,“错过”可以转化为“掌握”,也可能几近于“过错”。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有没有

9、“错过”转化为“掌握”的情况,你从中悟出了什么?听,适度评价。3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教育意义很强的文艺性议论文,即杂文。学习本文,不仅要了解文章内容,分析篇章结构,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面对人生中接踵而至的“错过”,在“错过”中,体会人生的真谛,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课后学习:了解亲人的“错过”,从你的记忆库里或用你背诵的精彩语句挑选出正确对待“错过”,抓住机遇的名言、成语、格言、熟语等评点或鼓励他们。 第3课时 散步(莫怀戚)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揣摩语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浓浓亲情。2、通过朗读,体会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和晓畅素雅的语言美。3、通过对亲情的感悟,从而能继承并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

10、美德,孝敬父母并且要加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课前准备:1、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2、准备几则尊老爱幼的小故事。1、初读课文,理解内容。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 想象思考导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用简要的语言

11、概括文中的事件及表现的主题。大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主题。(注意:概括内容要有人物、事物、主旨。)巡视;指导。3、回答事件及主题。听,适度评价。2、细读课文,美点寻踪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阅读批注提示:“美点寻踪”,就是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切最生动最形象的,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给人最自然的影响等内容。2、成果展示听,适度评价。3、比较阅读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巡视。2、回答听,点拨,讲评 小结: 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

12、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第4 课时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一)教学设想: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主要贯穿朗读,以朗读带动文章理解。 教学目标:1、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熟读成诵;2、能理解常用的一些实词和虚词,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3、能理解课文对比手法

13、的运用,联系自身,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听,想象导入: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2自读课文注释介绍作者和本文体裁特点3、听,用笔给不会读的字注音,用竖线标出某些长句的朗读节奏。教师范读。4、自读,读给同桌听,齐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听,适度评价。2、疏通文意: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参照书下注释,自己疏通文意,用笔标出自己不会翻译的地方。巡视,指导。2、同桌交流,解决疑难。巡视,参与。3、全班交流疑难。听,评价。4、听 思考点拨重点字词:序 嗜 无从致书 每 益 以 诸 走 汤 再 腰 逾俟 衾 烨 负箧曳屣课后学习:重点字词解释,熟读成诵课文。第5课时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二)1、复习上节课内容: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试背课文,听,评价。由检查重点字词、背诵课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