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填筑施工工艺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08513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0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坝填筑施工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大坝填筑施工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大坝填筑施工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大坝填筑施工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大坝填筑施工工艺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坝填筑施工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坝填筑施工工艺(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 坝 填 筑 施 工1. 概述11.1. 工程概况11.2. 编制依据21.3. 坝体填筑料主要工程量及技术要求22. 施工布置42.1. 施工道路的布置42.2. 施工用水、电布置52.3. 主坝上游基坑排水布置53. 坝体填筑施工63.1. 坝体填筑原则63.2. 大坝填筑施工工艺及坝面划分原则83.3. 坝料开采加工与平衡93.4. 坝料运输123.5. 基础面清理及验收133.6. 过渡(反滤料)填筑133.7. 全强风化料填筑143.8. 排水料填筑163.9. 特殊部位结合面处理163.10. 干砌石护坡的施工183.11. 沥青心墙施工194. 雨季施工194.1. 雨季施工措

2、施194.2. 其它控制措施2 04.3. 雨期坝面排水措施2 15. 施工安全及质量保证措施2 15.1. 安全保证措施2 15.2. 施工准备阶段质量保证措施2 35.3. 坝体填筑过程质量保证措施2 45.4. 总体质量保证措施2 75.5. 各类坝料填筑检查项目及取样次数、控制标准和碾压机械技术性能285.6. 坝体质量控制关键点296. 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306.1. 施工进度计划306.2. 施工强度分析306.3. 工期保证措施327. 资源配置347.1. 管理人员配置347.2. 劳动力安排347.3. 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358. 安全文明生产及环境保护措施358.1

3、. 料场358.2. 坝料运输368.3. 坝料填筑379. 强制性条文371.概述1.1. 工程概况水库地处,主要建筑物有主坝和溢洪道。主、副坝均采用沥青混凝土 心墙土石坝,主坝顶高程m,最大坝高30.0m;主坝右岸设自溢竖井式溢洪 道,结合导流洞改造而成。上水库正常蓄水位m,死水位m,调节库容m3, 死库容万m3,总库容m3。坝顶宽度8.0m。坝顶上游设防浪墙,下游设L型挡墙。大坝上游坝坡 为1:30;下游坝坡为1:2.7,高程555.00m处设一马道,马道宽度为4m。 沥青混凝土心墙位于大坝上游侧,心墙中心桩号坝0+002.200m,为厚0.5m 的等厚心墙。当沥青混凝土心墙部位坝基全风

4、化层厚度大于5m时,采用混 凝土防渗墙连接;对于主坝右岸全强风化较薄部位,采用混凝土基座连接, 基础开挖至弱风化基岩。沥青混凝土心墙采用底部端头加厚平接方式,接 触面设沥青马蹄脂及一道铜止水。坝体填筑料分区从上游至下游依次为:干砌块石护坡、碎石垫层、上游 全强风化料区、上游过渡区、沥青混凝土心墙、下游过渡区、下游全强风 化料区和下游坝面草皮护坡,心墙上下游过渡层水平宽度均为2.0m。另外 下游坝基清坡后设0.5m厚的中砂反滤层,反滤层与全强风化料间设2.0m 厚碎石层,作为下游坝体排水体。上游护坡区:上游边坡设一级坡,坡比为1:3.0,采用干砌块石护坡。 干砌块石层厚0.5m,石料粒径30cm

5、50cm;其底部为级配碎石垫层兼反滤 层,厚度0.5m,石料粒径为0.5cm8cm。护坡所需石料均从石料场取料, 为新鲜花岗岩,其中碎石料由人工扎制而成。1.2. 编制依据、坝体填筑要求: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填筑施工技术要求;、设计图纸;、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条款;、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2001)。、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363-2006)。1.3. 坝体填筑料主要工程量及技术要求1、坝体填筑主要工程量见下表坝体填筑主要工程量序号部位坝料名称单位方量备注1上水库沥青混凝土m3厚 50cm2坝体全强风化料m3中粒径花岗岩全、强风化 料,块石最大粒径小于 300m

6、m3过渡料级配碎石料m3沥青混凝土心墙两侧过渡料、粒径小于80mm的级配碎石4下游坝基垫层料级配碎石料m3下游坝基排水垫层料、粒 径小于40mm的级配碎 石5级配中砂反滤料m3下游坝基反滤层、粒径小 于5mm的级配中砂6上游坝坡垫层料级配碎石料m3上游坝坡护坡垫层料、粒 径为580mm的级配 碎 石7上游坝坡干砌石m3石料粒径均值30cm50cm新鲜花岗岩2、填坝料施工质量控制要求1) 、上、下游全强风化料区:全强风化料采用上水库进出水口、溢洪道、 库岸防护、备用料场等建筑物开挖土石料。全风化料碾压后强度指标要求 干容重不小于1.68t/m3,强风化料碾压后强度指标要求干容重不小于1.91t/

7、m3。设计上、下游全强风化区填筑料级配见下表强风化花岗岩填筑料级配表粒径范围(mm)30020020010010080806060404020201010550.075占总重百分比()20267781075101粒径小于5 mm全风化花岗岩填筑料级配表粒径范围(mm)5220.50.50.250.250.0750.0750.0050.005占总重百分比()3426.24.95.911182) 、过渡料:为沥青混凝土心墙两边提供均匀支撑,满足心墙与坝壳 料之间变形的过渡要求,且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和渗透稳定性,满足施工要 求的承载力。过渡料由新鲜花岗岩人工扎制而成,最大粒径为80mm,小于 5mm粒

8、径含量为25%40%,小于0.075mm粒径含量不超过5%,级配连续, 碾压后强度指标要求干容重不小于2.15t/m3。设计过渡料级配见下表过渡料级配表粒径范围(mm)80606040402020101055552.52.51.251.250.630.630.3150.3150.160.16占总重百分比()2.918.915.122.217.98.314.64) 、排水碎石采用扎制的人工碎石料,为弱风化新鲜石料,最大粒径为40mm。碾压后要求干容重2.18t/m3。设计排水碎石典型级配见表。排水碎石级配表粒径范围(mm)403030202010105占总重百分比()252030255)、护坡干

9、砌块石及碎石垫层上游护坡区干砌块石层厚0.5m,石料粒径均值30cm50cm,其底部为 级配碎石垫层兼反滤层,厚度0.5m,石料粒径为0.5cm8cm。护坡所需石 料均从开挖可利用料及石料场取料,为新鲜花岗岩,其中碎石料由人工扎 制而成。2. 施工布置2.1. 施工道路的布置坝体填筑道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综合现有施工道路及地形条件,设3 条临时施工道路。分为坝前(4条)上坝道路和坝后(2条)上坝道路及主坝 右侧上下游连通道路。坝前、坝后道路主要满足大坝心墙两侧的过渡料、 全强风化料、反滤料、排水料、坝前抛石护坡填筑及围堰心墙两侧的过渡 料填筑。具体道路见坝体填筑道路及排水平面布置图。随着坝体的

10、上升,在坝坡或坝体内部设置“之”字行上坝道路,以便 最大限度的减少坝体外的上坝道路。上游L1道路为上游主要运输道路,跟随坝体填筑同步上升,L4、L5、 L6待坝体填筑至相应终点高程后作为交通道路运输填筑材料,坝体右侧连 接道路高程为570, V566坝体填筑主要依靠右侧连通道路运输上坝材料。下游L3、L2道路跟随坝体填筑同时上升,后期主要依靠L2道路满足 上坝填筑的主要运输道路。2.2. 施工用水、电布置(1) 、生产用水施工供水从左坝头高位水池接水管至各工作面。(2) 、施工供电及照明施工供电从1#变电站接配电柜至各工作面,施工用电主要为照明用电, 左右岸各布置一个灯塔,每个灯塔装设23个1

11、000W可自由调整照射范围 的投灯光。并在上下游各设置2盏可移动的投光灯,保证夜间填筑施工具 备足够的照明条件。2.3. 主坝上游基坑排水布置2016年主坝度汛由其上游围堰承担,围堰不可避免的渗水,基坑内的 施工废水,以及雨天基坑的积水需要排出上游围堰。因而,基坑内的排水 系统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主坝能否安全正常施工的条件之一。2.3.1排水系统布置沿上游围堰的下游坡脚设置碎石排水带或排水沟,以汇集围堰渗水。截 水沟到上游河床深槽折向主坝上游坝脚前挖填结合形成的集水池,安装排 水泵和排水管,向上游围堰外排水,形成主坝上游基坑排水泵站(坝体填 筑道路及排水平面布置图)。坝体上游混凝土基座上设置排水

12、碎石带,保证坝体本身渗水的顺利流 出,再由两侧的排水体汇集至上游侧的集水坑内抽排。下游的坝体则通过 排水碎石层把雨水及地下渗水统一排至下游坝面以外的排水沟里。2.3.2基坑排水基坑内的雨水和废水,以排水沟的形式向上游基坑排水泵站汇集。泵站 的容量应以满足渗水、雨水和废水排除的需要。但汛期来临之前,除对机 组检修外,还应根据天气、水情增加泵站排水机组和相应排水管道,以及 相应的防汛器材,以备防汛之需。2.3.3左右两岸边坡雨水迳流的控制左右两岸在坝体上下游坝脚范围内的边坡交接处形成的雨水迳流会冲 进基坑内,需要采取一些控制措施,防止雨水冲进心墙区、反滤料区和过 渡料区,在两侧边坡马道、台阶及边坡

13、与坝基交接处设置排水沟,将迳流 引向坝外,以避免主汛期边坡迳流进入基坑。2.3.4泵站撤除随着坝体填筑的上升,上游坝坡的干砌石护坡应该紧随其后上升。到 2016年汛后,或岸坡道路全部撤出基坑,或坝上游砌石高出围堰堰顶时, 基坑泵站完成使命,可以撤除,退出基坑。3. 坝体填筑施工3.1. 坝体填筑原则大坝填筑遵循均衡平起的原则进行,坝体填筑,总体上遵循与沥青混凝 土心墙碾压全断面平起均衡上升的施工方法。对坝壳料,根据坝面面积大 小及各类坝料分序、分区的不同,将坝面沿坝轴线方向按50100m分成若 干个单元。在各单元依次完成填筑的各道工序,使各单元上所有工序能够 连续流水作业。各单元之间进行鲜明标识,标明摊铺、碾压、检验等工作 状态,以避免超压或漏压。采用进占法、后退法或两者结合的方式进行卸 料、平整及碾压施工。大坝填筑时先进行沥青心墙及过渡料的施工,然后进行两侧排水碎石及 坝壳料的填筑,总体上沥青心墙要略高于两侧坝壳料的上升,上游面V557 以上开始铺设干砌石护坡,干砌石护坡施工低于坝壳料25m,使得块石能 够有运输通道。上下游各由1台22t的振动碾、推土机及挖掘机进行配合 摊铺碾压。各种填坝材料的铺填厚度及碾压遍数见生产性实验报告。后退法进占法3.2. 大坝填筑施工工艺及坝面划分原则3.2.1.大坝填筑标准断面图上水库坝体填筑典型分区示意图3.2.2.大坝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