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成长根据地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084316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成长根据地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第一单元成长根据地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第一单元成长根据地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第一单元成长根据地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第一单元成长根据地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成长根据地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成长根据地教案(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成长根据地课题:我的父亲母亲 备注: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主动与父母沟通,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知道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力: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知识:理解父母的爱,懂得尊重孝敬父母,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课时数:三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静悄悄 博览群书去寻宝1、母亲节的日期是哪一天?答:2、父亲节的日期是哪一天?答:3、父母对子女的爱集中表现在 时刻,然而更

2、多的是弥散在 生活中。轰轰烈烈是 ,平平淡淡也是 。4、其实在很多时候,父母的爱只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只要我们用心体会,父母的这种 的方式都会传递到我们的心灵深处,在我们的心里激起阵阵 。5、有人说,只有父母才爱我们,对吗?答: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爱我们的不只是父母,还有来自爷爷 、 外婆、叔叔 、 和国家。他们也用不同的方式把浓浓的 传递给我们。(二)合作共赢同进步 相互帮扶勇赶超1、阅读课本第二页抱紧啊,千万不能松手!后回答,母亲嘱咐女儿“抱紧啊,千万不能松手!”,她自己为什么松手呢?答:表明在危难时刻,父母可以为子女献出一切,包括 。父母对子女的爱集中表现在 时刻,而更多

3、的是弥散在 生活中。2、阅读“抓紧啊,千万不要松手!”一文。回答问题。你明白小女孩的母亲最后一眼所蕴涵的全部意义吗?答:蕴含着对女儿的 、不舍、 和 的心情。这种现象表明了什么? 答:表明了父母对子女的爱,集中表现在 时刻。父母只有在危难时刻才表现出对子女的爱吗?答:不对。父母对子女的爱 表现在危难时刻,然而 的是弥散在日常生活中。轰轰烈烈是 ,平平淡淡也是 。3、阅读拐弯处的回头一文,回答问题。(1)此文反映了什么现象?答:反映了许多时候如果我们注意的话,父母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传达着 对我们的爱。都会在我们心中激起阵阵涟漪。(2)爸爸真的不关心弟弟,对吗?答: 。从拐弯处的回头一

4、瞥,表明爸爸还是很牵挂弟弟,只是爸爸不善于 的表达,我们应该体会到这是爸爸的爱与妈妈的爱的 不同。(三)互动课堂亮观点 你说我说大家谈5、看图回答问题 A、你知道这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意义是什么?答:共同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 。B、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答: 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爱集中表现在 时刻,然而更多的是弥散在 生活中。轰轰烈烈是 ,平平淡淡也是 。(四)自我检测查不足 评价巩固促发展;(1)父母对子女的爱集中表现在 时刻,然而更多的是弥散在 生活中。轰轰烈烈是 ,平平淡淡也是 。(2)有人说,只有父母才爱我们,对吗?答: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爱我们的不只是父母,还有来自爷爷 、 外婆、叔

5、叔 、 和国家。他们也用不同的方式把浓浓的 传递给我们。(3)请你谈谈父母对你的爱的表现。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静悄悄 博览群书去寻宝1、爸爸妈妈长期出外打工,连电话也不给“我”打一个,这表明爸妈不爱我们,对吗?答: 。与子女相伴是 ,辅导学习是 ,抚摸是 ,努力工作,为家庭提供 保障也是爱。父母对子女表达爱的 有多种。他们事多,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子女身上,我们应该对他们多一份 与 。我们不要太看重爱的 。2、我们期盼父母的爱,同时也应该多一份对父母的 与尊重。(二)合作共赢同进步 相互帮扶勇赶超1、阅读材料: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陈玉蓉,是一个患有重度脂肪肝的母

6、亲,为了能提供健康的肝源移植给肝硬化的儿子,报着“割肝救子”的坚定信念,一连7个月,每天坚持走10公里,竟成功为肝脏减肥。“暴走妈妈”陈玉蓉的事迹你有何感想?答: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 、最 的爱。父母对子女的爱,集中表现在 时刻。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也是社会对子女的 道德要求,我们做子女的从小就要学会 父母,为父母分担责任,长大了更要 父母,让父母高兴,生活幸福。(三)互动课堂亮观点 你说我说大家谈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图片中的小孩要做什么?答:世界上只有父母爱我们,对吗?答:(3)世界上最大的爱来自哪里?(四)自我检测查不足 评价巩固促发展;1、父母对子女表达爱的 有多种。他们事多,

7、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子女身上,我们应该对他们多一份 与 。我们不要太看重爱的 。2、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 、最 的爱。3、父母对子女的爱,集中表现在 时刻。4、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也是社会对子女的 道德要求,我们做子女的从小就要学会 父母,为父母分担责任,长大了更要 父母,让父母高兴,生活幸福。5、在我们的生活中,爱我们的不只是父母,还有来自爷爷 、 外婆、叔叔 、 和国家。他们也用不同的方式把浓浓的 传递给我们。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静悄悄 博览群书去寻宝1、作为父母,他们并不求 ;作为子女,我们也无以回报;父母只希望我们子女们与他们同 、共 。生活顺利

8、的时候,我们一起分享 、幸福和 ;生活困难的时候,我们也应该一起坦然 。2、“儿不嫌母丑”,这是中国的一句老话。在大庭广众之下,看到为了生计正在捡拾废品的母亲,也要响亮的叫一声“妈妈”。这一声是孩子将自己与母亲联接在一起的 之链,是同呼吸、共患难的家庭 感的体现。3、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免有一些沟沟坎坎,甚至是大风大浪。做子女的不仅要和父母一起过 的日子,有时还要分担 的责任,与父母共同面对风浪。也许只有在艰难的时候,我们才更能了解 的力量。不论家庭发生了什么,我们的 都应该和父母的心一起跳动。(二)合作共赢同进步 相互帮扶勇赶超1、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孝敬父母?答:孝敬

9、父母表现在家庭生活的各方面:爱父母,心里 父母,理解、关心 。行动上 父母,为父母 ,努力 ,积极 ,让父母高兴等等。2、有时候,你会觉得父母不爱“我们”了,这可能是(1)父母整天忙于 ,无暇顾及家庭和子女。(2)作为具有多重身份的社会成员,父母不可能把所有的 都倾注在子女身上。(3)我们渴望父母的爱,但有时也许我们太看重 了。(4)我们已经长大,有了更多的理性判断,对父母的 也更高了。3、在家庭生活中,我们还不能为家庭做太大的贡献。可是我们也许没有想到,为劳累的父亲倒一杯 ,替母亲做一顿 ,都可能使父母感动。(三)互动课堂亮观点 你说我说大家谈1、品味课本11页漫画,谈谈你的看法。答:2、我

10、们应该怎样做?答:3、看图回答(1)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孝敬父母?答:4、爸爸妈妈长期出外打工,连电话也不给“我”打一个,这表明爸妈不爱我们,对吗?答:错。与子女相伴是爱,辅导学习是爱,抚摸是爱,努力工作,为家庭提供经济保障也是爱。父母对子女表达爱的方式有多种。他们事多,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子女身上,我们应该对他们多一份理解与尊重。我们不要太看重爱形式。5、看到富人的孩子挥金如土,而“我”没钱到商店买零食、买玩具,有时甚至生活费也交不起,“我”心里不免对父母产生不满,甚至想长大后不孝敬他们。你是怎样想的?答:作为父母,他们不求回报;作为子女,我们也无以回报。父母只求子女

11、与他们同呼吸,共甘苦,生活顺利的时候,我们一起分享家庭的快乐、幸福和温馨,生活困难的时候,我们也应该一起坦然面对。要知道,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无论我们走出多远,飞的多高,父母的目光总在我们身后,我们永远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牵挂。那种挥金如土的行为不值得我们羡慕,那是不良的败家行为。我们应该体谅父母的不容易,要学会克制自己的私欲,要学会节俭;要学会为家庭经济的复苏贡献一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学会与父母同呼吸、共患难;要把自己的心与父母紧紧相连,我们的心应该和父母一起跳动。6、2010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特大干旱,但干旱的土地阻隔不了善良人们的涓涓爱心之流。一位云南散坡村的女中学生把学校发的矿泉

12、水,全部积攒起来,等到一个星期上完课后,就把这些水全部带回家给父母喝。“我希望能快点下雨,希望爸爸妈妈能有水和喝。当问到她自己渴了怎么办时,她哽咽的说“实在渴了就喝一点点”“。你对这位女中学生的言行有何感悟。答:这位女中学生的话体现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她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的言行值得我们学习。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我们要像这位女中学生一样不仅感恩父母,而且要有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关心体贴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的压力,长大成人时,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四)自我检测查不足 评价巩固促发展;A、有时候,你会觉得父母不爱“我们”了,这可能是(1)父母整天忙于 ,无暇顾及家庭和子女。(2)作为具有多重身份的社会成员,父母不可能把所有的 都倾注在子女身上。(3)我们渴望父母的爱,但有时也许我们太看重 了。(4)我们已经长大,有了更多的理性判断,对父母的 也更高了。B、回到家里,我们要体会到父母的辛苦,要帮着做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