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审旗自然概况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084039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审旗自然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乌审旗自然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乌审旗自然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乌审旗自然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乌审旗自然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乌审旗自然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审旗自然概况(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乌审旗自然概况乌审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端,鄂尔多斯市西南部,地处毛乌 素沙漠腹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7 38 54”37 23 50”,东经 100 17109 40 22”。 辖区东西104公里,南北194公里, 总面积11645平方公里。至2005年底人口 97236人,其中男50722 人,女46514人,蒙古族29581人,其它少数民族82人。共30811 户,非农业人口 23888人。总人口增加213人,人口出生率为10.26%。,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9%。,旗人民政府驻嘎鲁图镇,邮编:017300。代码:150626。区号: 0477。拼音:Wushen Qi。【行政区划】乌审

2、旗辖5个镇、1个苏木:嘎鲁图镇、乌审召 镇、图克镇、乌兰陶勒盖镇、无定河镇、苏力德苏木。设59个嘎查 村。【历史沿革】2000年,乌审旗辖6个镇、7个乡、2个苏木。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 96873人,其中各乡镇苏木人 口(人):达布察克镇20556合同查干淖尔镇7643图克镇3886沙 尔利格镇6809陶利镇4358乌兰陶勒盖镇3828河南乡15937纳林 河乡10973巴彦柴达木乡2698黄陶勒盖乡2890呼吉尔图特乡3933 乌兰什巴尔台乡2762浩勒报吉乡3394嘎鲁图苏木4896乌审召苏 木 2310。【地形地貌】乌审旗处于鄂尔多斯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的洼地中,海拔一般在

3、13001400米,最高海拔1430米,最低海拔1178 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部为梁、滩、沙间地,无定河流经南部80公里,有纳林、海流图、白河等。北部全为沙源,内多有柳丛, 伴有沼泽、源泊70多处。沙漠、河流、梁地呈西北一东南走向。【气候资源】乌审旗位于温带南部季风区的边缘,属温带极端 大陆性气候,受蒙古高压影响极大,西北冷空气控制时间长,降水少, 干旱多风蒸发强烈,日照充足,无霜期偏短。气候干燥,是“十年九 旱”之地。光能资源 本地区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在2886小时左右,在作 物和牧草生长季节日照时数为1544.4小时,占全年实照时数53.5%。 达布察克镇地区太阳辐射年总量为136

4、.84千卡/厘米2,在作物生长 期的总辐射量为84.80千卡/厘米2,占年总辐射量的62%。热量资源 本地区年平均气温6.47.5 C, 1月份平均气温 -9.9-11.4C, 7月平均气温22C,平均气温年较差为2123C, 极端最高气温35.5C( 1988年7月7日),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8C( 1989年1月15日),最大日较差14C。稳定通过0C积温分布: 南部为3568.8C,中部为3334.6C,北部为3325.2C。无霜期130135天。最长156天,最短113天,年际变化较大。 春霜冻在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结束,秋霜冻在九月上中旬开始。降水和蒸发 全旗年平均降水量350400毫米

5、。丰水年最多可达 634.1毫米,枯水年仅为132.9毫米,年际变化大。季节降水分布不 均,冬春雨水很少,有时出现百日无降水,春旱频现,雨季降水多而 集中,7 9月降水量约为全年降水的7080%。有时阴雨连绵天气达10余日。降水强度大。日最大降水量曾达192.1毫米,占年平均降 水量的53%。一次降水量达100毫米以上时,往往造成梁坡地水土流 失,土质粘重的下湿滩地和排水不畅的“柳湾”往往大片积水成灾, 牲畜采食困难,并有寄生虫发生。风能资源 年平均风速:北部3.5米/秒,南部2.6米/秒,春 季风速较大,5月份后逐渐减小,11月份后又增大。气象灾害干旱:据22年资料统计,有春旱的年代占总年份

6、的 73%,夏旱占36%,春夏连旱占27%,年降水量最少时仅有132.9毫米 (1965年)。有10年9旱之说,为本旗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严重的干 旱往往使牧草不能按时返青,夏季草场一片枯黄,甚者沙蒿等半灌木 也能成片旱死,牲畜瘦乏致死者甚多。 风沙灾害:大风天气最多年份可达54天(1963年),平均24 天,沙暴最多有过62天(1959年),平均22天。风蚀表土,沙丘移 位,埋压农田、牧场、道路和房屋。沙暴日尘土飞扬,遮天蔽日、牲 畜采食困难,农作物受害最烈。 雨涝:年降水在400毫米以上,容易在雨季形成连续降雨天气, 造成雨涝。据22年资料统计,涝年占40.9%。在一些低洼下湿滩地、 “柳湾

7、”易积水成涝。影响牲畜采食,淤陷牲畜。在雨涝翌年,牲畜 寄生虫大量发生,疫病增多,死畜严重。 霜冻:9月下旬出现初霜冻年份占70%, 5月下旬出现晚霜冻 的年份占90%。初霜冻对大秋作物危害很大,晚霜冻对作物幼苗和果 树花朵、幼果造成危害,均可造成大幅度减产。 冰雹:大的降雹机率一年4次,平均2次。其特点是:来势猛, 强度大,时间长(持续在5分钟以上)。冰雹击毁树木、作物、房瓦、 砸伤人畜,伴随而来的低温和大风,加剧灾情。经多年观察,本旗有 三条雹线,由西北进境,向东南延伸。 寒潮、冷雨和湿雪:寒潮强冷空气入境每年平均有4 5次, 最多10次(I960年),伴有大风降雪天气。早春寒潮,对怀胎母

8、畜影 响很大,可能造成怀胎母羊,特别是山羊的流产。冷雨和湿雪多在初 冬、早春出现,致使一些瘦弱牲畜死亡。【水资源】地表水 基本上以文公梁一陶日木音苏莫一巴彦敖包 一黄陶勒盖(图克苏木)一阿拉布日为分水线,线西北部为内流区,线 东南部为外流区,内流区内地表径流汇集成湖淖,多数水质含盐份较 高,不能用于灌溉或人畜饮用,个别湖淖为淡水可放养鱼类。外流区 地表水主要是四条河流及其支沟的河川径流,分别流入黄河.部分渗 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全旗平均径流量为37712.35万米3 ,地表水径流量33026.80万 米3,基流量4685.55万米3。地表径流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南部有 四条河流是:无定河、纳林河

9、、海流图河白河。均属黄河水系无定河 支流。地下水 全旗地下水不但储量充沛,而且分布广泛,大气降水渗 入和内外潜流补给,不断地补偿水源。开发利用地下水是水资利用的 主要方面。全旗地下水静储量为5385570万米3,动储量2919万米3。 补给量57179万米3。其中大气降水渗入补给量54260万米3。调节储 量88095万米3。可开采量37335万米,其中潜水16234万米3,承 压水21101万米3。【土壤资源】土壤地带分异不显著。本区地处毛乌素沙地腹部, 各类土壤分布往往与地形地貌相配合,相间分布。非地带性土壤和地 域性土壤分布明显,地带性土壤分布反而不突出。土地土质沙性大,沙漠化程度高。土

10、地趋向盐渍化。滩地和农田“碱化”,使牧草稀疏、退化。农 田产量不稳定和下降。【生物资源】野生植物资源初步统计,本地区有野生高等植物 408种,隶属69科241属。低等植物也很多。其中经济植物有:野生药用植物117种。主要有草麻黄、甘草、银柴胡、远志、知 母、列当、盘龙参、黄三刺等。野生食用植物:白剌、沙米、棉蓬、白沙蒿籽、沙棘(果实中含 糖、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为果酿原料,可制高级饮料)。油用植物有文冠果(种子含油率30%)、柠条、马蔺、灰绿碱蓬、 油蒿、剌蓬、益母草、黎、苦参、白刺、杠柳、蒺藜等,种子中含有 油脂,可供滑润,工业用。野生工艺植物:芨芨草、芦苇、沙鞭为含纤维植物;沙柳、乌柳、

11、 杞柳为柳编工艺原料;百里香、香青兰、野薄荷为提炼芳香油植物; 含碱植物有盐爪爪、碱蓬、猪毛菜;含植物性染料灌木有柳叶鼠李、 匙叶小檗;具抗氟污染和盆景制作工艺常绿灌木沙地柏,分布数量大。野生农药植物:牛心卜子、苦参、披针叶黄华、瑞香狼毒。牛心 卜子多年已被农民用作杀灭菜蛆的土农药。食用菌藻类:丁香蘑菇、沙蒿木耳、地皮菜(地软)。野生动物资源有兽类31种,鸟类83种。主要有狐、虎鼬、艾 鼬、獾、蒙古兔、蓑羽鹤、环颈雉、毛腿沙鸡、斑翅山鹑、骨顶鸡、 四额鳞麻晰。【农牧业资源】农牧业用地 至2005年地有耕地34704公顷,播 种面积34704公顷,有效灌溉面积33069公顷,草原面积66.68万

12、公 顷,可利用草原面积63.31万公顷。森林资源全旗有林面积达33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8.62%森林资源少,覆被率低。1981年资源调查,用材林占7.8%;防 护林占8.7%;薪炭林占0.2%;灌木林占73.9%;疏林地占6.1%;未 成林占3%;苗圃地占0.3%。灌木林比重最大,其中天然灌木林占 70.1%。森林覆被率仅为6.6%。以森林覆被率论,本旗东南部高于西北部,森林分布不均匀,影 响了森林的生态效益。用材林少。木材缺乏,活立木总蓄积量304459 米3 (1981年),主要树种是杨、柳、榆。平均每亩林木蓄积3.07米3, 全旗每人平均占有3.84米3。有乔灌木树种92种。分属29

13、科,其中有濒危树种12种,灌木 树种多。草场资源主要组成是沙生植被、草甸植被、沼泽植被等隐域性 植被;草种较丰富;牧草植物普遍旱生化;天然草场种类和等级,大体分三类:高平原干草原类草场占草场 总面积的65.3%,其中可利用面积占草场总面积的52.3%;低湿地草 甸类草场占草场总面积的34.6%,其中可利用面积占草场总面积的 29.4%;沼泽类草场占草场总面积的0.1%,三类草场的可利用总面积 占 81.7%。天然草场植被特点:牧草种类比较丰富,有408种,分属69科 241属,可食牧草有380多种,占牧草总数的93%,有毒植物10种, 占 2.5%。地带性植被退化,隐域性植被发达。本地区属干草

14、原草原带,但 是典型地带性植被如针茅、兴安胡枝子、冷蒿等,只零星出现在个别 梁顶梁坡上。绝大部分是沙生植物。这种状况表明了乌审旗沙漠化趋 向。沙生植被是本地区植被主体。以沙蒿一柠条群落为最广泛,沙蓬、 猪毛菜、烛台虫实、沙鞭等组成固定、半固定沙地优势群落。部分地 区残存成片沙地柏。丘间低地,柳湾中以灌木柳(沙柳、乌柳)、沙棘、 针茅类为主。滩地上草甸植被充分发育,生长有寸草+碱茅+芨芨草+ 马蔺草甸;碱茅+假苇拂子茅+寸草等盐化草甸和芨芨草强盐化草甸。 碱盐湖滨生长碱蓬+盐爪爪盐生植被。牧草植物普遍旱生化。草甸植物普遍盐生化,盐爪爪常形成大片群落。指标200220032004200520062

15、007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平方公里)1164511645人口就业年末总人口(人)9464895384#男性(人)4979250312#乡村人口(人)7530468127年末总户数(户)2814628678#乡村户数(户)1904618396出生人口(人)590681死亡人口(人)398255全社会就业人员(人)6456764339第一产业(人)4603844278第二产业(人)75818254第三产业(人)1094811807在岗职工人数(人)69396926乡村劳动力(人)5264447059#农林牧渔业(人)4531243784国民经济综合指标生产总值(万元)122201149837第一产业(万元)3561545281第二产业(万元)5849266928工业(万元)5599261428第三产业(万元)280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